摘要:近年來,對青少年性教育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也越來越重視,如何系統化進行性教育是本文研究的主題,本文以電影《黑處有什么?》的視角切入青少年性教育,首先明確性教育的具體內涵、提出性教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針對性的提出青少年性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關鍵字:學校;家庭;社會;性教育;
青春期是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是由兒童向青年過渡的時期,是身心發生劇烈變化的過渡時期,更是形成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關鍵時期。而在這一時期,青少年性教育不可避免的成為困惑并影響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的一大頑疾,而學校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主渠道。于是,在學校教育中如何開展性教育課程便成為最關鍵的問題。
一、何謂“性教育”?
了解何謂“性教育”,就不可避免的提到“性”,這個對于傳統的中國人來說諱莫如深的字眼。《教育大辭書》中解釋:“性(sexuality)指的是與性有關的一切層面,即全人的性,通常包涵性生理、心理、倫理、法理、病理等。”[1]這種解釋就是將“性”認為不僅是生理層面的,還包括文化、道德和社會層面上的。所謂“性教育”,《教育大辭典》中認為:性教育是“對青少年進行的性知識教育和性道德教育。一般包括關于男女生殖系統的結構和生理,性心理因素的發展及處理,對戀愛和婚姻的正確態度,懷孕和分娩過程,以及預防性病的知識等。目的在于避免它們在發育時期對各種身體變化所引起的困惑和憂慮,了解兩性問題的責任和后果,養成健康良好的性態度和習慣,培養男女相互尊重的品德,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和婚姻觀”[2]。
可見,性教育“僅包括性知識方面的教育,更涵蓋了超越性知識的教育,而且從某種程度上說,性教育比其他教育更加重視品德的養成和文化的熏陶。”[3]學校、社會和家庭對性教育含義最大的誤解便是將性教育等同于性知識的教育。
二、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
《黑處有什么》一如它的片名,黑處有深意。少女懵懂的情懷和潛藏在黑處的情欲一起蠢蠢欲動,電影細節充滿隱喻的智慧,讓我深深感受到青少年性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社會方面
在信息化的時代,經濟全球化帶動文化全球化,西方國家的“性解放”和“性自由”在逐漸影響著禁欲主義的中國。影片中曲靖和韓劍相約去朋友家錄歌,卻被急于觀看“成人影片”的少男少女硬生生打斷,最后落得被保衛科全體帶走,曲靖還被嘲諷小小年紀不學好。80年代以后,各種與性相關的電視、電影、報刊雜志等紛紛亮相,電腦的普及打破了青少年內心的純潔,填補了青少年關于性的好奇,更成為讓青少年原本單純的新觀念變得越來越復雜化,最終走入性誤區的罪魁禍首。
(二)學校方面
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對學校的性教育越來越重視。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除了應該對未成年人進行深入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中華民族精神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外,有針對性地進行青少年性教育也是不可忽視的一個方面。”[4]但長久以來,學校對于性教育仍處于保守態度,普遍都是以說教或自學的形式單調的向學生灌輸性生理和性衛生知識,而忽略了對性心理和性道德,性行為和兩性關系等方面的教育。
(三)家庭方面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港灣,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于一個人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現在仍有不少家長手傳統文化的影響,不重視或不關心子女的性教育。有的家長因自身對性知識知之甚少以及誤解,對子女的性教育方面避而不談。有的家長對子女的異性交往更是加以干涉和禁止。影片中曲靖不茍言笑的父親在問及和韓劍的關系時,對于曲靖只是朋友的回答深感不滿,暴跳如雷,一味的指責和訓斥女兒。
(四)青少年自身
青少年作為性教育的主體,獲得性知識的主要途徑就是報刊雜志書籍、廣播電視、學校教育、同學朋友、父母、醫生、互聯網等。一方面是得不到正確的引導,一方面是自身心理的不成熟性,這必定使得他們缺乏必要的經驗和判斷力,容易產生性道德偏差。因為前青少年的性生理發育顯著提前,性生理與性心理發展的不平衡導致其內心矛盾日益尖銳,于是應著內心同一性的需要,他們更是對成長充滿了好奇之心,急于了解自身的變化及異性,而身邊正規的教育環境,卻沒有提供他們獲知性知識的正確途徑。家庭回避、學校敏感、教科書也只是略微提及,根本沒有辦法滿足青少年的需求。影片中曲靖通過查字典得知“強奸”是什么意思,通過看獨自去影院看影片獲知性知識,充分暴露了青少年在性教育方面的需求與缺乏。
三、青少年性教育的途徑
(一)三大主體性觀念的轉變
1.家長應當接受性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啟蒙教師,性教育在兒童時期其實就已經開始了,而作為家長應當主動接受性教育,從自身開始樹立科學健康的“性”的觀念,為兒童建立正確的性觀念打下堅實的基礎。影片中曲靖由于父母缺乏性教育,當月經來臨時的第一反應便是感覺自己快要死。而曲靖的媽媽在面對孩子幫她收回晾干的止血帶隨手把玩的情況時,表現出的“憤怒的羞愧”讓孩子不知所措。
2.學校應當轉變對性教育的認識
很多學校在性教育問題上往往存在教與不教的問題。學校作為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陣地,開展性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學校性教育的實施首先就應當從改變錯誤的觀念開始,將性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一項基本課程納入學校的教學當中,正確地對待它并予以科學的規劃和設計,使青少年能夠在學校接受正規、系統和完整的性教育。
3.社會各方面也應當轉變陳舊的性觀念
目前,社會各方面在對待“性”的問題上已有了很大的改變,開始能夠科學地認識性,公開地談論性,并開始逐步認識到性教育的意義。
(二)學校性教育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的任務就在于性本能剛剛覺醒之際,使青少年的理智做好充分的準備。”學校里傳授的性知識應更系統、更全面;學校專業老師比家長具備更多的性教育科學知識;而且學校擁有開展性教育的有利環境因素,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的青少年聚集有利于異性間的交往和形成健康的教育環境。因此,對于我國青少年性教育的開展也應以學校為主導,將學校教育的優勢發揮出來。
1.認識性教育的重要性,明確性教育的目標。
專業教師通過傳授系統的性知識,幫助青少年獲得正確的性生理知識、性心理知識、性道德知識等,樹立科學的性觀念,遠離性虐待、性歧視和性侵犯,更重要的是使青少年明確自我克制、自尊自愛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而且大量研究表明,科學的性教育不會導致青少年性行為的提前及濫發,相反還可推遲不良性行為的發生,并顯著減少各種危險的性行為。
2.確定系統的性教育內容。
系統化的性教育根據青少年自身身心發展的規律劃分為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四個階段:小學階段的性教育主要涉及有關“性”的基礎知識,如講解正確的性別認識;學會識別不同含義的身體觸摸,從小建立性保護意識;進行基礎的性道德教育等等。初中階段以青春期的生理保健教育為主;對他們進行自慰行為、生殖器的衛生保健等知識的講解;學習對性騷擾、性侵犯的自我保護等等。高中階段除了基本的性健康知識的講解外,還要增加正確的異性交往、性病、艾滋病的傳播途徑和預防知識的內容;更主要的是要將性道德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向青少年進行講解,建立保護個人隱私、反對歧視的義務感和責任感。大學階段接受的性教育應當有足夠的深度,包括性科學知識、性健康知識的繼續深化;有關戀愛中出現的各種心理調試;正確的性生活知識,系統的防治性病傳播的技能;同時將這一時期得重點放在以道德和法律為主要內容,進行性道德情操的培養上,重視青少年良好的性道德和高尚的人格品質的建立。
3.選擇科學系統的性教育教材和專業教師
一方面,學校和有關部門應當因時、因地制宜,制定和編寫合乎我國國情的有特色的性教育教材用書以供學校選擇,另外學校也可以結合自身編寫校本教材;另一方面,應當注重在師范院校開設青春期教育專業,對兼職教師和輔導員進行專門的培訓,為我國培養出合格的性教育工作者。
4.營造健康的性教育環境
學校性道德教育應當創造出一個合乎人性的,寬松、健康、向善的環境。首先,尊重學生身心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平和的心態和適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律的教育,最大可能地為他們提供幫助和輔導;其次,尊重學生在不同年齡段產生的特殊情感需要,善于理解學生。處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內心與情感的波動很復雜,這就要求老師能夠創造一個新的環境,充分理解學生的各種有關性的需求,盡可能地尊重每一個人;最后,樹立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觀念,采用多種生動活潑、新穎獨特的教育方法,鼓勵學生參與其中,形成一種學校支持、教師指導、家長配合的寬松、和諧的性教育氛圍,使青少年能夠充分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認真對待性健康和性道德教育,真正理解性科學的內涵和性教育的價值。
(三)家庭教育
1.樹立正確教育觀
轉變談“性”色變的陳舊觀念,將其列入正常的家庭教育當中,樹立正確的性教育觀。只有家長能夠正確地對待“性”,孩子才會不受傳統思想的影響,為他們能夠在健康的環境下接受進一步系統的性知識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2.自覺更新性知識
家長應當主動接受并不斷更新自己的性知識。不少家長不懂得性知識,或
采取不合理的教育方法,這樣往往更容易導致孩子的身心受到壓抑,產生性疾病、性變態甚至是性犯罪等一系列的可怕后果。因此,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需要掌握一定的性知識,并用科學的性知識對子女進行及早的、正確的、先入為主的性教育,以抵制社會不良因素的影響,確保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長。
3.了解青少年發展需求
家長要主動了解孩子身心發展的特點和需求。作為家長,除了要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還應當關注他們的身心發展和心理上的需要,不失時機地對他們
進行性教育,引導正確看待小說、電影中的性描寫,引導他們將國家的法律法規同自身責任和成熟后的性行為關聯起來,自覺約束自身的行為方式。
參考文獻:
[1]謝瑩. 當前中國性教育面臨的倫理難題及對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5.
[2]方剛. 賦權型性教育:一種高校性教育的新模式[J]. 中國青年研究,2013,10:92-95.
[3]涂中. 小學中高年段性教育的調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4]李美玲,徐曉陽. 青少年的性教育及同伴教育[J]. 中國性科學,2010,09:27-31.
[5]張立英,Iqbal H.Shah,李曉銘,尹文強,傅繼華,夏志森,Bonita Stanton. 青少年性相關知識來源的偏好:中國性教育的啟示[J]. 國際生殖健康/計劃生育雜志,2010,06:422-428+433.
[6]冷劍麗. 瑞典中學性教育的實踐及啟示[D].西南大學,2006.
[7]劉建華. 中學生青春期性教育實施方案探尋[D].湖南師范大學,2004.
[8]陳健. 中小學性教育管理問題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5.
[9]靳琰. 中國與瑞典、美國學校性教育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10]李婉. 我國中學性教育教材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11]王應平. 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管理問題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
[12]蔡福花. 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性教育問題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
注釋:
①賈馥茗等主編:《教育大辭書》(四).臺北:文景書局印行,2000年,第434頁.
②轉引自王雪峰:《教育轉型之境一20世紀上半葉中國的性教育思想與實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10月,第31頁.
③引自呂欣欣:《論當代中國青少年性教育》,[D].海南師范大學,2007.第2頁.
④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以中發〔2004〕8號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
作者簡介:
侯慧秀,女,1993-,山西晉中人,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