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芬
人人都有小崗位
——二年級游戲“碰碰球”
劉榮芬
欄目主持人:河北省少先隊工作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張小春

隊員們在討論小崗位
“碰碰球”屬于肢體類小游戲,是參考傳統的“保齡球”游戲設計的。在游戲中,隊員能夠獲得一個服務小崗位,學習一項服務小技能。
游戲目的:培養隊員的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幫助他們在實踐中感悟關愛他人的快樂。通過崗位調換,培養隊員的責任意識和主人翁精神。
游戲準備:根據本中隊隊員人數定出崗位數量,做相應數量的“崗位小紙條”并寫上各自的崗位職責,再把每個“崗位小紙條”分別貼在飲料瓶上。紙條上要簡明地寫出崗位名稱及職責。比如:黑板美容師——每節課間把黑板擦干凈;綠化小天使——每周一和周四各澆花一次;桌椅小衛士——檢查桌椅擺放情況,排齊桌椅等。
游戲方法:
1.將貼有“崗位小紙條”的飲料瓶間隔30厘米擺排成一排。
2. 以小隊為單位,隊員均以抓鬮的方式決定參加游戲的先后順序。游戲開始后,隊員手持排球站在劃定的線外。
3.當哨聲響起,持球隊員采用地滾球的方式,依次擊倒飲料瓶,擊倒哪個即為選中哪個小崗位。
4.若一次擊中多個飲料瓶,只能選擇其中的一個小崗位。若連著兩次沒有擊中,可等游戲結束后再擊瓶一次。
5.游戲之后,各小隊長組織隊員討論如何樹立責任意識,做好小崗位工作。小隊長把隊員的小崗位登記入冊,隨時督查。
中隊建設需要每一位隊員的參與,需要隊員明確自己作為中隊一員的責任。因此,輔導員要通過活動培養隊員們的主人翁意識,強化他們對中隊的組織歸屬感。
“碰碰球”游戲是依據《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試行)》分年級實施參考中二年級的“崗位鍛煉”內容設計的,其目的是“通過自設自薦服務小崗位活動,培養隊員熱心服務和奉獻愛心的意識及責任感”。游戲以“人人都有小崗位,個個熱心為集體”為主題,引導每個隊員自選一個中隊服務小崗位,學習一項服務小技能,突出了如下教育特點:
一是符合二年級隊員的年齡特點。二年級的隊員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將少先隊活動與游戲結合,可以使他們在快樂玩耍和愉悅的心情中受到教育。
二是崗位職責的設計有教育意義。崗位代表責任,精心設計每個小崗位的崗位職責是為了培養隊員的良好習慣和為集體服務的責任心。鼓勵每位隊員參與到中隊組織管理中來,就是在隊員心中播種下責任的種子。
三是以游戲增強隊員的組織歸屬感。在游戲中,隊員們加深了對彼此的了解,增進了友誼,也感受到了集體的關愛和少先隊組織的溫暖。
四是在選擇中突出隊員的自主性。小崗位并不是由輔導員直接指定和安排的,而是由隊員通過游戲的方式自主選擇的。游戲充分尊重隊員的主體地位,滿足了隊員的主體需求,發揮了隊員的主體作用。
五是以童趣激發參與的興趣。游戲簡單、易操作,讓隊員們愿意參與。小崗位名稱充滿童趣,更能激發隊員參與的興趣。
在輔導“碰碰球”游戲時,輔導員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小崗位要人人有。小崗位要根據中隊人數來設定,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讓每一位隊員都有小崗位,都能成為中隊的小主人,實現“一個也不能少”。
2.崗位職責的內容要具體。對于二年級的隊員來說,小崗位的設定一定要小,小崗位職責的內容要具體。因為隊員們只有明確了自己的崗位和職責,才能更好地為中隊服務。
3.小崗位設置要靈活多樣。小崗位可根據中隊的活動陣地、常規工作等情況,靈活安排人數。有的小崗位可以一崗兩人,甚至多人。比如:“游戲指導員”小崗位就可以設定2-3人。他們可以在課余時間一起商討活動內容,在課間分頭帶領隊員分小隊做游戲。一段時間之后,隊員們還可以通過重新游戲或者自主調換,選擇新的小崗位。這樣,可以豐富隊員在不同崗位上的體驗。
4.小崗位的設定要精準。可以結合中隊管理的有關要求,從安全管理、紀律監督、勞動衛生、文明禮儀等多個方面,設定若干細化的小管理員,并明確各個崗位的管理職責。
5.小崗位要有好聽的名字。二年級的隊員很容易對好聽的名字產生興趣,并對有好聽名字的小崗位產生喜愛的情感體驗。

隊員們在做“碰碰球”游戲
合理設置小崗位的數量,讓人人都有參與機會。孩子們都想擔任小干部,這是參與、上進的積極心理反應。少先隊集體生活的多樣性需要眾多的干部崗位,廣設崗位可為隊員提供競聘的機會。在小干部崗位上為他人服務,可以讓隊員展示自己的才能,鍛煉自己的才能,提高主人翁意識,具有很大的自我教育意義。
少先隊自動化是一種自覺主動的組織行為,其特定內涵是“四自”——自己的活動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伙伴自己幫,自己的進步自己爭。“四自”體現了少先隊員在集體中有目的地學會集體自治與個人自治的群眾性自我教育的過程。
(相關鏈接摘自段鎮的《少先隊學》,略有改編)
(欄目編輯 韓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