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妍

【個人檔案】
陳永,2002年畢業于海軍工程大學,現任職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應用研究所副所長,物聯網、信息安全專業負責人,“千帆計劃”科技創新團隊負責人,全國高等院校計算機基礎教育研究會高職高專委員會副秘書長,江蘇省計算機學會發展部副部長,工信部ITSS人才培養和評價工作組成員。
愛之花讓生命欣欣向榮
——記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教師陳永
許 妍
2017年6月9日下午,一個激動人心的消息從貴州省貴陽市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比賽現場傳回: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從來自全國28個省、市、自治區(75支代表隊)的400名參選高手中脫穎而出,斬獲金牌。
還沒來得及浸入摘金的喜悅中,領隊教師陳永就急忙收拾行李,先行趕回了南京,學校還有許多細碎的事情等著他。許多力所能及的事情,無論分內分外,陳永都愿意付出,用他的話來說,“為了教師的情懷”“為了對得起學生的信任”。
“你好,這是我兒子的照片,如果他過來上網,求求你不要讓他進去……”“你好,這是我兒子的照片,如果……”2007年,陳永所帶班級的一名學生小楊(化名)的母親時常穿梭于學校附近的網吧,向網管發照片,苦苦懇求他們不讓自己上網成癮的兒子進網吧。
一次查房時,陳永發現這個孩子又溜出去上網了。聯想起小楊母親挨個拜托網管時的辛酸場景,陳永決心幫助這位離異的母親、幫幫這個孩子。不知道孩子在哪個網吧,陳永就挨個找,不知走了多少家網吧,終于在深夜1點,騎著自行車的陳永找到了小楊。“正沉迷于游戲的他,突然發現我站在面前,嚇了一大跳,他沒想到我會去找他,也沒想到我會堅持找到他!”陳永說,“我總覺得這個孩子的人生不該如此。”
把小楊帶回學校后,陳永把他母親每次往來的成本、培養他的付出、上網成癮的代價,一筆筆算給他聽,一次次、一遍遍,苦口婆心、不厭其煩。慢慢地,陳永發現這個孩子有所改變,深入人心的談話逐漸奏效,小楊的成績進步明顯。如今,小楊已經是一名汽車4S店的經理,直到現在,兩人還經常聯系。對于陳永,小楊有說不盡的感激。
2003年開學報到時,新生小葉(化名)引起了陳永的關注,家境貧困的葉爸爸用扁擔挑著褥子行李將孩子送到了學校,這一幕深深震撼了陳永。日后,小葉陷入周末打工兼職、抽煙喝酒的頹廢狀態,成績直線下降。陳永冒出了資助小葉,讓他全身心投入學習的想法。為此,陳永還和小葉鄭重地簽了份“保證書”:資助期間,小葉必須一改往日的狀態,認真學習。最終,在陳永的督促和資助下,小葉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并成功創業。談起老師當年對自己的關照和資助,小葉總是深懷感激,盡管畢業多年,但每年定期到學校看望陳老師已成了小葉多年來不變的堅持。
每次英語考試成績出來后,陳永最愛干的一件事就是找英語老師拿卷子,組織不及格的學生再次考試;學生訂正后,組織不及格的學生再考,然后再訂正、再考,如此循環往復。組織考試時,陳永的手里總愛拿著一把戒尺。多年后,當時和陳永搭班的英語教師劉婷婷在回憶起陳永“鞭子加糖果”敦促學生學英語的勁頭時,還是忍不住為陳永豎起大拇指。
“高職生的文化底子薄弱,我只有趕著他們、督促他們才能奏效,我是他們的老師,得對他們負責。”陳永說。就這樣,在陳永“蜘蛛結網”般不服輸的一次次努力后,學生的不及格率越來越低。當年,陳永所帶班級學生的“輪機長適任證書”取得人數比其他所有班級加起來的總數還要多。他帶過的學生,就業率、專業水平、轉本人數、保送人數都遠遠高于其他任何一個班。
陳永說:“當時,孩子們都‘恨我’‘怕我’。”但多年后,我知道,孩子們會愛他。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陳永堅信這一點,他始終相信每位孩子都有一雙隱形的翅膀,都可以翱翔藍天。在他擔任物聯網、軟件技術、輪機工程等多個專業班主任的10多年里,無論是生活點滴還是學習就業,他都用耐心、愛心和責任心呵護著每一個孩子。
臨近期末,畢業生招聘工作陸續開展。每年招聘,總少不了某IT上市公司華東區技術總監劉雪峰為海事學生優先提供的十幾個崗位。作為陳永的第一批學生,劉雪峰是當年陳永宿舍里的常客。“當時條件差,學生要用電腦學習程序開發,剛好我宿舍有臺電腦,所以我就把需要用電腦的學生帶回宿舍,正好也可以輔導一下他們。”學完后干脆就留學生一起吃飯,“最常燒的是蛋炒飯”“天氣熱,一晚上要沖五、六次涼水澡”……師生們一起經歷過的金色時光成了學生們成長的加速劑。
2011年起,陳永主動要求在學校開展現代學徒制的探索,組建興趣小組,在教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有計劃地訓練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職業技能比賽。每逢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為了讓學生在比賽中取得優異成績,陳永總要忙著聯系兄弟學校,帶學生外出封閉集訓,讓學生相互切磋,和學生同吃同住,組織學生五公里體能訓練,幫助學生儲備體力、放松身心……“拼命三郎”式的努力,讓他的學生順利將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的首塊金牌收入囊中。
集訓的一兩個月時間里,陳永從未回過家。剛讀一年級的女兒一打電話就問他:“爸爸,你什么時候來我家啊?”盡管不能回家陪女兒,但陳永卻能記得給團隊里的孩子們過生日。去年農歷四月十三日,團隊正在無錫集訓,小組成員網絡技術專業14301班學生曹世雄暗自打算著:眼下集訓這么緊張,生日就別過了。但陳永卻給了曹世雄意外的生日驚喜。“要是不好好訓練,取得好成績,對不起陳老師對我們的好。”曹世雄說。
2016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云計算技術與應用”比賽在濟南市舉行,為了讓學生休息好,他讓學生坐高鐵,自己開車七八個小時把參賽所需的設備運過去。學生去蘇州、徐州各地參加考試,陳永都親自把他們送過去。“他不是我們的班主任,也不是我們的任課老師,參加比賽這種原本和他‘無關的事情’,他大可以不做。”14301班學生史馳宇說,“要不是陳老師,我們可能會整日在宿舍打游戲,無所事事,過得毫無意義。”
“二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淮南子·繆稱訓》中的這句話是對陳永最好的解讀。正是這種瑣碎、細膩、深入人心式的好,讓學生們在無周末、無假日、早起晚睡的艱苦訓練中堅持了下來。“訓練這么累,只有交心才行。”陳永說這句話時很平淡。
僅陳永所帶的興趣小組,目前就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牌(一等獎)3塊、二等獎6項,省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6項的驕人成績,在非信息類院校中名列前茅。如今,得益于陳永的指導和幫助,包括史馳宇、曹世雄在內的小組里多名學生已經被保送至蘇州科技大學等高校讀本深造。從小組中走出去的孩子,專業技能過硬,對口就業率百分之百,就業單位均為知名企業,這些都離不開陳永的付出。
2007年,災難降臨在一個不幸的家庭,南京市高淳區一名貧困學生小明(化名)的父母在長江不幸遭遇船難,雙雙離世。跟隨祖父母生活的小明,經濟拮據,急需幫助。2011年7月,陳永和民盟江蘇海事學院支部成員得知此事后,決定對小明進行結對幫扶,并堅持至今。今年,在陳永的關注和鼓勵下,成績優異的小明順利參加高考。
從2012年起,陳永開始牽頭組建學校“涵遠支教團”。“剛開始做沒經驗,總想著把最好的都一股腦兒給孩子們,但是效果不太好。”陳永介紹說。后來,他用心摸索什么才是孩子最需要的,哪種方式才是最好的,支教工作漸入佳境。2015年起的每年暑假,他的身影都會出現在廣西、寧夏、安徽這3個支教點。為了給孩子送去更多的資助,陳永寧愿選擇買便宜的硬座代替乘飛機,省下錢,留給有需要的孩子,哪怕是前往寧夏長達26個小時的硬座。
他帶領社團開展的暑期留守兒童關愛“航海文化夏令營”項目,“尋找遺失天使”殘障兒童結對幫扶項目,“樂享三點半”“陽光周末”等社區公益項目都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除參與支教、為支教點捐款、組織社團活動、資助孤兒讀書外,他還堅持每年資助2名素未謀面的西藏困難兒童。遠至西藏,近至身邊的特殊教育學校,陳永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詮釋著自己的情懷。
2016年,谷歌在中國唯一的高職類大學生創新創業夏令營項目落戶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活動由陳永一手主持。來自全國24個省份的精英學生領略了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的魅力,夏令營大獲成功,并在全國高職電子信息年會上獲得如潮好評。最終,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也因此被選為谷歌安卓人才基地,學生們有了更優質的實踐平臺。
由陳永承擔的“RFID技術與應用”等專業核心課程,連年在學生評價中被評為“優”;作為省級示范高職院重點建設專業群——物聯網專業的負責人,陳永一心埋頭教學改革,完成了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江蘇省3+3中高職銜接物聯網課程標準”等標桿課題;近年來,陳永和他的團隊承擔了教育部“Hadoop大數據平臺搭建與應用”“云計算專業建設指南”、職業教育國家教學資源庫子項目“綜合布線”等多個在高職院校有著重要影響力的教科研子課題;陳永和他的團隊共取得了省級以上大獎25項,連續3年獲得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金牌。
2016年,陳永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被聘為江蘇省高等職業教育教師培訓師。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從教15年來,陳永一直堅守著自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追求。從職業教育的新兵成長為一名經驗豐富的教師,他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謂“教師”。
采訪對話
記 者:工作15年來,很多時候,您并不是學生們的班主任,也不是他們的任課教師,為什么愿意為學生做如此多的“分外之事”?
陳 永:做人總要有點情懷,做老師更應如此,我不能讓信任我的孩子們失望,這是我最大、最簡單的訴求。我所做的一切也是基于此,相信孩子們能感受到我的付出。而且,對學生好并不該區分分內分外,不是嗎?
另眼看他
陳老師身上有一種執著的精神,他在確定一個目標后就會全身心投入,爭取100%的成功。他所帶班級的學生成績最好,在全校是專接本、專轉本人數最多的班級。以他帶興趣小組為例,很多事其實根本沒有額外的報酬,陳老師都是默默在做。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在工作上投入得多,相應地在家庭上的投入就會減少。(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 張 娟)
別的老師到正常下班的時間就能回家了,但是陳老師要陪著我們一起訓練,常常到晚上10點、11點,而且集訓起來就沒有休息日。目前,陳老師帶的興趣小組里的學生專業對口就業率百分之百,就業單位均為知名企業,而且保送本科的學生也特別多。我想這些成績是對陳老師最好的回報,能做他的學生,我們真的很幸福!(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軟件技術專業14301班學生 徐友鹿)
G715
D
1005-6009(2017)60-00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