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

它是田野的,或者說,是扎根的、在場的。它是“小”的。它是身體的。它是試驗的 (而非實驗的)。它是詩意的。
——在《教育的可能》一書中,昆明海貝(國際)教育集團總校長、特級教師李慶明說:教師的研究說到底,是要通過“漫漫求索”,尋找教師個人的精神回家之路。研究不一定只是國家的事,它也是個人的事,人要生活得不至于太單調乏味,就得思索,就得探求,而不必擔心被上帝恥笑,被大師恥笑。當然,這是布滿荊棘和崎嶇的荒野之路,它需要得風氣之先的勇毅,需要擔當使命,承受痛苦,忍耐孤寂,甚至還需要浮士德式的獻身,否則,我們很難找到回家的安慰。以上是他心中教師教研的樣子。
別用大紅大紫的東西攪和自己的人生規劃。
——這是北京大學法學院2017年迎新典禮上白建軍教授說的話。平凡的話語里透露著堅守、智慧和初心,愿與剛踏上教師崗位的青年教師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