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在超市中越來越多地看到標有“轉基因”或“非轉基因”標簽的商品,到底轉基因農作物長什么樣呢?13日,《環球時報》記者就來到國內某知名科研機構轉基因棉花試驗基地參觀。記者一進基地就發現,這里種植著連片的棉花——這就是轉基因棉花?同行的工作人員介紹說,該基地占地面積500畝,其中標準化試驗田230畝,基本功能是為棉花、玉米育種,其中轉基因作物的試驗田只占其中一小部分,而記者看到的并不是轉基因棉花。
之后,記者被帶到基地內一片長勢非常好、但位置相對獨立的玉米地參觀。據專家介紹,這片區域是國內糧種企業的轉基因玉米試驗田,其中有抗蟲性狀的轉基因玉米和常規玉米對照著種。光從表面看,兩種玉米植株并沒有太大區別。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目前生長階段兩者的外觀差別不大,但通過葉片是否有被蟲子咬過的洞眼和痕跡能判斷是否抗蟲品種。而在東北的試驗田里,在秋天借助無人機能觀測到,由于非抗蟲品種玉米穗經常被蟲子咬斷,所以從空中看起來會比抗蟲品種低一些。
對于試驗田如何防范基因擴散,工作人員介紹說,為了保證轉基因試驗的安全性,該基地從源頭隔離做起:該地基選址就是三面環山,山腳為果園,主要種植熱帶水果,山上為天然熱帶雨林;一面靠村,鄰近農田也種植熱帶水果,基地周邊無種植相關作物與野生近緣種,具有良好的自然隔離條件。基地四周還建有2.6米的磚墻,并有攝像頭和專人24小時管理。還有就是基地內試驗田是山坡梯田,并有大面積果樹作為隔離帶,不同物種間也相互隔離。而在轉基因試驗結束后,基地會將玉米種子與玉米稈全部粉碎,然后進行深埋處理。
在談到國內轉基因農產品產業化前景時,中國農業大學戴景瑞院士13日在題為“全球轉基因的現狀與發展趨勢”的報告中提到,中國的轉基因作物發展遵循經濟作物和非食用作物、間接食用作物、主糧轉基因產業化的發展路徑。據他介紹,近五年來國內取得一系列具有產業化前景的標志性成果,比如抗蟲水稻、植酸酶玉米、抗蟲雜交棉、抗蟲玉米等。其中轉基因玉米有著很好的產業化前景,目前已有20多個玉米品種具備取得安全證書的能力,取得安全證書之后,如果其他審批程序順利就可以實現產業化。▲
(劉揚)
環球時報201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