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瑞典等歐洲國家都有著超高的電子支付普及率,非常接近非現金社會。早在20世紀末,瑞典當地的人們就已經習慣使用支付卡(銀行卡、信用卡),而不是通過紙幣等現金形式進行日常的采購。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即使你在一個農產品小販或路邊的報刊攤位買東西,多半會看到Square或類似的移動支付工具——這是一個和賣主手機相連的移動讀卡器。這一發現并不新鮮。即便是瑞典街頭售賣《斯德哥爾摩現狀》(Situation Stockholm)雜志的小販也都隨身帶著讀卡器。瑞士信貸銀行股份有限公司(Credit Suisse)稱,如果你去教堂,連捐款都是刷卡的。
丹麥、挪威和瑞典這幾個國家都位列“非現金化”的前列。2014年,據CNN報道,挪威央行的數據顯示,斯堪的納維亞人的所有支付中,只有不到6%是通過現金完成的,而美國的這一比例仍然高達47%。“在許多國家,現金仍然是一種重要的支付方式,但在瑞典并非這樣。我們使用現金的比例已經很小,而且還在快速下降。”(《科學日報》)
金融機構方面的情況也驗證了瑞典正在快速步入非現金社會。瑞典銀行財團表示,他們發起了“拆除取款機運動”,計劃拆除數百臺存取款機,特別是位于郊區及鄉村地區的存取款設備終端。據瑞信的調查報告稱,僅在2010年到2012年間,瑞典就有500多家銀行分支機構停止接受現金,同時撤除了900臺自動取款機。不僅僅是銀行在其分支機構和網點終端等服務節點上收縮了現金的使用和發放,在各大銀行的母行甚至金庫也減少了現金儲存。瑞典規模最大的數家銀行當中,包括瑞典銀行、北歐斯安瑞典銀行、瑞典北歐聯合銀行在內,上述銀行超過半數的分支機構沒有儲存現金,同時拒絕現金存取款服務。瑞典的銀行業盛行這樣一種觀點,即不儲存現金可以減少銀行被劫匪盯上的幾率。2014年,瑞典銀行金庫僅儲存了36億瑞典克朗的紙幣和硬幣,比2010年的87億克朗少一半以上。對于銀行而言,“無現金”意味著工作流程簡化、安保成本降低,他們在這場“無現金”革命中自然而然地扮演起推動者的角色。截至2016年年底,瑞典1600家銀行網點中大約有900家不再在柜臺保留現金,也不接受現金存款。
貨幣發行與流通方面的數據則更為顯著地預示著瑞典即將進入非現金社會。據瑞典國家銀行(Swedish National Bank)的數據顯示,2014年年末,處于流通狀態的現金僅有832億克朗(約102億美元),相比2009年時的1060億克朗(約130億美元)大幅下滑。2016年年底,瑞典央行公開了最新數據,瑞典現金交易僅占交易總額的2%。這一數據還在繼續更新。2017年8月8日,瑞典《哥德堡郵報》報道稱,根據瑞典皇家理工學院未公開發布的一項社會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瑞典商家表示到2030年停止接受現金,目前在瑞典80%的交易由信用卡支付完成。該報告是在調查了740多家大量經手現金服務的商家后得出的結論。預測最晚到2030年瑞典將全面進入非現金社會。
非現金社會的支持者稱,瑞典政府及央行的無現金政策旨在為人們提供更加便利的支付環境的同時,將有助于降低發生盜竊、搶劫等財產性犯罪的風險,也能為金融機構和個人減少處理和運輸的相關費用。但實際上,在瑞典人們早已形成對信用卡等工具的依賴,即使不適用移動支付終端,他們也已很少使用現金。近年來,隨著互聯網及軟件技術的蓬勃發展,能夠提供銀行賬戶轉賬功能的軟件已經被普遍使用,那些攜帶現金尤其是大量現金的人反而顯得可疑。根據反洗錢以及打擊為恐怖主義者融資的相關規定,在授權處理紙鈔和硬幣的地方,現金提供者必須解釋現金來源。相比較而言,諸如法國、意大利等對現金依賴性較強的國家,其黑手黨活動也相對頻繁。此外,根據咨詢公司麥肯錫曾經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電子支付會使銀行系統變得更有效率,并降低“影子經濟”存在的必要性。這里的“影子經濟”是指,一些使用現金交易的經濟活動可以避開政府的監視,有利于逃脫監管和進行避稅行為。
然而并不是每個人都在為“非現金社會”歡呼。國際刑警組織前總裁比約恩·埃里克森說:“進入非現金社會是時髦的,但也存在著種種風險。”真正的無現金也可能帶來諸多麻煩。譬如,在斷電、遭遇網絡攻擊或金融系統崩潰等緊急情況下,人們將無法通過電子支付等非現金方式購買生活必需品。另外,二維碼支付、跨平臺轉賬等支付方式的過度泛濫也可能為電信詐騙等白領犯罪創造“便利”。瑞典一些消費者組織認為,電子支付可能侵犯用戶的隱私,監察機構可以查到個人所有的交易記錄。此外,電子支付也給網絡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機。根據瑞典司法部的數據,去年瑞典電子欺詐案件的數量增加了14萬件,比十年前數量增加了一倍。批評人士還認為,電子支付使得使用現金的老年人和難民被邊緣化。而且,更便捷的支付手段、更寬松的信貸體系讓年輕人輕易墜入“信貸陷阱”,無力償還債務。瑞典《哥德堡郵報》的記者曾對此進行報道并進行隨機采訪,“我花的錢更多了,”23歲的艾克說,“如果我使用的是500克朗的紙幣,那我在花這筆錢的時候會考慮更多。”
非現金社會在瑞典大行其道,除了當地的經濟社會較發達因素之外,法律制度的構建成為“非現金革命”能夠長期發展的重要原因。瑞典等北歐國家長期奉行法無禁止即可為,并充分將民法意思自治的原則落實到位,立法、司法、執法機構均允許非法律禁止的行為,非現金社會以及其賴以生存的電子支付亦在其中。立法層面上,瑞典央行及國家議會宣稱,沒有任何一條法律規定,人民必須提供現金(交易)。這意味著,現金支付在瑞典并非是必需的,人們可以拒絕使用現金進行支付。從瑞典政府的態度上,其非現金社會傾向則更為明顯。政府明確法律不為禁止的,政府亦不禁止,還在官方語境上鼓勵人們減少對現金的使用。在這一背景下,瑞典的法律制度實際上是以類似“負面清單”的方式為金融創新開放綠色通道,而不需另行立法。這一方面減輕了立法的冗雜,另一方面也為新生事物的發展開拓了具有足夠想象力的空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