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法良,崔京騰,楊同濤,劉建濤
(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0)
蛋鴨感染坦布蘇病毒的現狀及防控措施
孫法良,崔京騰,楊同濤,劉建濤
(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0)
近兩年坦布蘇病毒在蛋鴨上感染越來越普遍,危害較大,養殖戶損失慘重,為了弄清流行情況,筆者帶領水禽服務團隊4人,從2015年7月份開始走訪中國蛋鴨養殖密集區域,如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湖北、江西、福建、廣西等9省,將蛋鴨上感染坦布蘇病毒的情況進行匯總,弄清該病流行特點和規律,找出合適防控措施,保證蛋鴨生產,減少養殖戶的損失。
在生物學分類上,水禽坦布蘇病毒屬于黃病毒科、黃病毒屬、恩塔亞病毒群中的坦布蘇病毒。鴨坦布蘇病毒基因組為不分節段的正鏈RNA,病毒顆粒呈球形,大小約為45~55nm。該病毒對氯仿和乙醚敏感,不耐熱,56℃加熱15min滅活,最適pH值為8.0~8.5。黃病毒科中大多病毒能凝集鵝、鴿和新生雛雞的紅細胞,鴨坦布蘇病毒不能凝集紅細胞。
2.1 流行區域 走訪9個省43個市125個縣蛋鴨場1680個,發生鴨坦布蘇病毒病蛋鴨場576個,發病場占34.3%,該病在蛋鴨養殖密集區域呈流行態勢。
2.2 發病日齡特點 由表1可見,鴨坦布蘇病毒主要感染開產蛋鴨,產蛋前期(201~300日齡)最易感染,此階段發病可占50%,其次是產蛋中期,此階段發病占30%。開產前、產蛋上升期、產蛋后期三個階段感染率低。
表1 鴨坦布蘇病毒病發病日齡統計
2.3 發病季節特點 由表2可見,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夏秋季節發病較多,冬春季節發病較少,主要原因是鴨坦布蘇病毒靠節肢動物(蚊子、蜱)傳播,夏秋季節正是蚊子和蜱繁殖和生長的活躍期,此時蚊子攜帶大量坦布蘇病毒,通過叮咬傳播給鴨體,導致發病。
表2 鴨坦布蘇病毒病發病月份統計
2.4 傳播速度快 一周左右可感染一個養鴨小區或養鴨密集區內所有蛋鴨,養鴨越密集,越易傳播此病。
2.5 發病率高、死亡率低 采食量突然下降,3~5d降到最低,下降到三分之一或絕食,一般10~14d恢復到正常采食;產蛋一周之內由高峰90%下降到10%或絕產,產蛋恢復正常需要30~60d不等,零星死亡,死亡率低于5%。
2.6 損失慘重 感染蛋鴨光吃料不產蛋,例如,1000只蛋鴨發病,平均產蛋率在7d內由90%下降到20%,病程長達60d,平均30d蛋鴨不產蛋,感染一次蛋鴨要少產30枚蛋。
采食量突然下降,3~5d降到最低,下降到三分之一或絕食,一般10~14d恢復到正常采食;產蛋一周之內由高峰90%下降到10%或絕產,產蛋恢復正常需要30~60d不等,零星死亡,死亡率低于5%。拉綠色稀糞,容易掉毛。流行后期有神經癥狀,表現癱瘓、翻個、行走不穩,見圖1。
圖1 綠色稀糞、鴨癱瘓
主要感染生殖系統,卵泡出血、壞死、液化、變性(圖2);心肌外膜蒼白,心肌內外膜出血(圖3);肝臟腫大,多數顏色發黃;脾臟腫大出血,斑駁呈大理石樣,有的破裂(圖4);腦水腫、充血;腺胃出血;胰臟液化出血。
圖2 卵泡出血、壞死、液化、變性
圖3 心外膜出血、心內膜出血
圖4 脾臟大理石樣、肝臟發黃出血
5.1 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采用全進全出封閉式養殖模式,杜絕外來人員、車輛、鳥類進入;加強飼養管理,搞好鴨舍環境;做好消毒工作,定期對鴨舍內外消毒和滅蚊蠅工作;做到消滅傳染源和切斷傳播途徑,降低鴨場感染的幾率。
5.2 有效的疫苗預防必不可少 目前市場上有鴨坦布蘇病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通過檢測病毒中和抗體,表3數據說明數據開產前免疫活疫苗優于滅活疫苗,從表4可見,齊魯鴨坦布蘇病毒活疫苗效果較好。蛋鴨免疫程序方案一:14~28日齡首免,100~110日齡二免。蛋鴨免疫程序方案二:80~90日齡首免,間隔2周以上進行二免。注射2次鴨坦布蘇病毒活疫苗,可保護整個產蛋期。
表3 免疫滅活疫苗和活疫苗檢測抗體比較
表4 免疫不同廠家鴨黃活疫苗檢測抗體比較
農業部采取系列行動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近期,農業部采取系列行動,進一步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要求各地農業部門積極采取有力措施,嚴防嚴控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近日,召開京、津、冀等北方9省(區、市)農業部門專題會議,座談交流十九大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經驗做法,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九省聯防聯控機制。九省(區、市)分兵把守、信息共享、協同配合,措施有力。
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保持穩定向好的態勢。優質糧、油、肉、蛋、奶、菜供給充足,價格平穩,三季度全國31個省(區、市)155個大中城市的蔬菜、水果、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等4大類產品83個品種總體合格率為97.8%,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其中,蔬菜、畜禽產品和水產品抽檢合格率分別為96.8%、99.7%和95.9%,同比分別上升0.2、0.3和0.8個百分點。下一步,農業部將繼續深入開展風險隱患排查、專項整治和監督執法,切實把各類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全力做好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產安全保障工作。
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排查。部署開展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風險監測工作,對糧食、油料、畜禽、水產品等10類農產品,深入基地和市場進行調查、抽檢與評價,排查風險隱患。下發《關于開展農藥大檢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通知》,在全國開展農藥大檢查,重點排查非法非標生產農藥、違規經營農藥、超限使用農藥等問題。全國出動執法人員9萬余人次,檢查飼料生產企業4155家,蛋禽養殖場(戶)57089家,抽檢飼料樣品4151批次。24個省份完成獸藥風險排查工作,排查獸藥經營企業12850家、養殖場31030家,抽檢樣品1813批次。
開展監督檢查嚴格落實責任。派出工作組赴山東、遼寧等14個省份開展督導檢查,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作督促指導,嚴密防控農獸藥殘留超標等質量安全風險。加快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步伐,鼓勵各地大膽創新,探索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把各項責任落到實處。
S858.32
C
1673-1085(2017)11-0039-03
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