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群義,欒棟祖,劉紅祥,李彬,劉平,劉東,杜元釗
(青島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00)
水禽禽流感流行特點及其防控
王群義,欒棟祖,劉紅祥,李彬,劉平,劉東,杜元釗
(青島易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00)
近期水禽禽流感的發病有增加的趨勢,除了H5亞型禽流感繼續流行,H7N9亞型禽流感也會導致水禽感染發病。南方某些省份高致病H7N9亞型禽流感發病率較高,水禽養殖場損失較大。我國水禽禽流感的防控情況越來越復雜,禽流感對水禽的威脅越來越大,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
1.1 水禽禽流感病毒的分類 見表1。
表1 水禽禽流感病毒的分類
1.2 水禽H5亞型禽流感的病原特點
1.2.1 H5亞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主要分為0~9十個分支。水禽禽流感病毒多屬于2分支,其中2.3.4.4分支全國流行,2.3.2.1e分支在江浙一帶發病率高。水禽不易感7分支的病毒。
1.2.2 禽流感病毒變異速度快,一旦發生變異需要研發新的疫苗毒株。但疫苗研發的速度慢于病毒變異的速度。因此要選擇對當前流毒分支有針對性的疫苗。不同年代水禽禽流感病毒的變化見表2。
表2 不同年代水禽禽流感病毒的變化
1.2.3 第2.3.2分支從2009年開始流行,2012年我國推出H5Re-6株的疫苗來進行防控,但2014年后該分支發生了較大變異,目前水禽主要流行分支的是 2.3.2.1e,H5Re-6株的疫苗對 2.3.2.1e分支的病毒保護率降低。2017年3月20日,農業部第2501號公告,計劃用Re-10疫苗代替Re-6疫苗。
1.2.4 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的蔣文明等發現:第2.3.4.4分支的H5亞型禽流感病毒于2013 年下半年開始出現, 包括 N1、N2、N6、N8等亞型。第2.3.4.4分支病毒HA基因可以分為四個大的分支,Group C分支的病毒數量更多,可進一步分為4個小分支。與Re-8疫苗株相比,各分支中出現了一些變異株,Re-8對這些變異株可能會出現免疫失敗,應引起足夠重視。
1.3 水禽H7N9亞型禽流感病毒的病原特點
1.3.1 H7N9裂解位點氨基酸序列 見表3。
表3 H7N9裂解位點氨基酸序列
1.3.2 H7N9對鴨、鵝群的致病力 見表4。
表4 H7N9對鴨、鵝群的致病力
2.1 易感品種和日齡 各品種的水禽,如櫻桃谷種鴨、櫻桃肉鴨、番鴨、半番鴨、商品蛋鴨和鵝等品種均可感染發病,其中鵝比鴨更易感。雛禽的發病率、死亡率更高,發病率可達 100%,死亡率 50~90%不等。
2.2 發病季節 秋、冬、春季是禽流感的高發季節,但禽流感的發病受養殖習慣的影響,5~10月份是水禽育雛的高峰,近幾年5~10月份水禽禽流感的發病率也比較高。2017年夏季H7N9在北方發病率較高,并出現了較大的流行,這說明H7N9的毒力和傳播能力較強,應引起關注。
2.3 傳播途徑 患病家禽、病死禽是重要的傳染源;禽流感可以從呼吸道、結膜和消化道排出病毒,感染方式包括與易感禽直接接觸、空氣傳播及受到污染的多種物品接觸等。由于糞便中含有大量病毒,受其污染的多種物品如器具、設備、飼料、飲水、衣物、運輸車輛等均可以成為傳播媒介。
2.4 發病與養殖模式有關 密閉式養殖的水禽發病率低,如山東的肉鴨存欄量有20多億,但禽流感的發病率相對較低。發生禽流感的水禽飼養模式多為開放式養殖或放養。
小日齡鴨或鵝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后臨床癥狀典型,病禽精神不振,拉綠色或黃綠色糞便,死亡率高,并伴有扭頭、頭頸震顫等神經癥狀。蛋鴨發病后主要表現為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嚴重的下降50%以上),產蛋率大幅下降(嚴重的絕產),蛋殼異常,死淘率升高,產蛋率很難恢復到原來水平。各種臨床表現見圖1、圖2、圖3,解剖病變見圖4、圖5。
圖1 番鴨濕眼圈、眼球發藍
圖2 麻鴨神經癥狀
圖3 鵝神經癥狀
圖4 脾臟壞死點
圖5 腺胃乳頭出血
根據水禽養殖的現狀(開放式養殖,基礎設施差,管理粗放),建議采取以下幾點:
4.1 養殖場選址要嚴格:在同一區域,雞、鴨、鵝混養,很容易導致交叉感染,不利于禽流感的防控。養殖場選址時要盡量遠離其它養殖場。
4.2 采用密閉式養殖,這一點很關鍵。密閉式養殖避免了與野生禽或鳥類的接觸,避免了不同禽類的交叉感染和對環境的污染。
4.3 運輸車輛要嚴消毒:運輸車輛是禽流感重要的傳播媒介,在進入養殖場時要嚴格消毒。
4.4 采用全進全出,特別是避免零散銷售,運出鴨場的活鴨嚴禁重新放回鴨群。
4.5 重視H7N9亞型禽流感的免疫工作。近期南方水禽高致病性H7N9的發病率較高,發病區域的櫻桃谷肉鴨、番鴨、半番鴨死亡率很高;商品蛋鴨出現產蛋率的下降。高致病性H7N9的發病率有增加的趨勢。水禽養殖場應重視H7N9的免疫防控工作。
4.6 根據我國水禽養殖現狀,疫苗免疫是預防禽流感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
4.6.1 疫苗免疫的種類:禽流感H5(Re-8)+H7(Re-1)油乳劑滅活疫苗。
4.6.2 提高免疫密度:加大禽流感免疫方面的宣傳,采取地毯式免疫,免疫密度達到100%。即使在發病率較低的季節和區域也要堅持免疫,對預防本病和凈化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4.6.3 根據飼養品種和出欄時間來制定免疫程序見表5,依據體重來決定免疫劑量。水禽開產3~4個月后抗體水平開始下降,離散度增高,對禽流感的保護率降低,因此要加強產蛋期疫苗的補免。
表5 免疫程序表
我國水禽養殖歷史悠久,養殖量和消費量巨大,但養殖情況復雜,禽流感病毒亞型繁雜且變異速度快,疫苗不能產生消除性免疫,加之我國消費者的飲食習慣等,這些都決定了我國禽流感的防控具有長期性和艱巨性。加強水禽禽流感的防控對我國禽流感的整體防控具有重要作用和長遠意義。
農業部:發幾棵苗、幾只雞的扶貧看上去精準,實際是在浪費扶貧資源
農業部近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農業產業扶貧有關情況。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劉北樺在發布會上表示,“現在有的貧困地區發展產業,不管貧困戶愿不愿意、會不會,都發幾顆苗、幾只雞,看上去精準,實際上是搞縮小版的大水漫灌,沒有真正做到因村因戶因人施策,不僅浪費了扶貧資源,還耽擱了脫貧致富,這不可取。”
劉北樺說,產業是發展的根基,才是脫貧的主要依托。“貧困地區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氣候條件獨特,發展特色產業潛力巨大。農業發展應該緊扣資源優勢,做足特色文章,因地制宜地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
四川省農業廳副廳長涂建華介紹,四川省始終堅持把培育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的根本出路。“為解決貧困地區農業基礎薄弱問題,在貧困地區建設一批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的特色產業基地,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四川省目前已有69.1萬貧困人口依靠農業產業脫貧,目標是到2020年底,通過發展農業產業使173.73萬貧困人口脫貧,占全省脫貧人口目標的49.65%。”
近年來,中國農村涌現出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股份公司等新型經營主體。這些經營主體讓農民獲得解放,集約化的生產方式也提高了土地生產力。
在加強培育新型農業主體和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帶頭人方面,農業部發展計劃司副司長劉北樺說,這幾年,農業部大力支持貧困地區培育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支持創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提升規范化發展水平;積極牽線搭橋,幫助引進適合貧困地區生產實際的企業。“在對貧困地區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方面,農業部今年培訓的主題是聚焦貧困地區產業精準扶貧和農民創業創新,培訓對象全部面向貧困地區。”
劉北樺說,產業扶貧目的是為了貧困人口脫貧,發展產業只是手段。“貧困地區發展產業,重點不在于增加多少產值、帶來多少稅收,而是要讓產業發展效益真正落到貧困戶身上。”
從農業部還了解到,在規劃指導方面,農業部已經組織22個扶貧任務重的省份、832個貧困縣編制完成產業精準扶貧規劃,明確要求各地要圍繞精準到村到戶到人要求,精準對接貧困村、貧困戶,確保產業對人、人對產業,實現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全覆蓋,實現幫扶資源有效整合。
S858.3
C
1673-1085(2017)11-0047-04
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