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茂
(燕山大學 實驗室與資產管理處,河北 秦皇島 066000)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關鍵點的選擇和控制
李 茂
(燕山大學 實驗室與資產管理處,河北 秦皇島 066000)
隨著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發展的不斷進步,對實驗室安全管理的要求也日益嚴峻,由于高校在管理水平上存在較大差異,故如何對自身正確定位,制定符合實際的安全管理工作目標尤為重要。從高校日常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入手,分析遴選出10個安全管理過程中的主要風險點,并從主要風險控制流程和核心工作流程遴選出23個主要關節點,建立了風險點和關節點的控制體系,在此基礎上設計了基于風險點、關節點和核心工作流程3種方式的關鍵點的選擇途徑,并對關鍵點的控制方法進行了探討。旨在為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目標的制定和開展提供理論參考。
高校實驗室; 安全管理; 關鍵點
為了實現“雙一流”建設的目標,順應學校發展建設需求,學校提出了“精細化管理和專業化服務”的新理念,要求各部門將管理工作做“精”做“細”的思想和作風貫穿到所有管理環節。實驗室安全管理作為高校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理念貫穿到實驗室精細化管理工作中。為了有效預防風險,提高風險控制效率,必須正確選擇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關鍵點,建立關鍵點的控制機制,才能杜絕安全事故發生,防患于未然。
從中國知網期刊論文產出情況分析,目前有關高校各項工作關鍵點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內部會計控制、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等方面[1-3],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管理現狀分析、問題與對策、各類管理體系的構建等[4-7],實驗室安全精細化管理的研究成果并不多[8-11],實驗室安全管理關鍵點的研究尚未發現,相反企業安全管理關鍵點的研究已經非常成熟[12-16]。如何選擇正確的關鍵點是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研究首先從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中遴選出10個主要風險點和23個流程關節點,其次建立了相應的控制體系,為關鍵點的選擇奠定了基礎,最后探索了關鍵點的選擇方式和控制方法。
實驗室安全風險是指實驗人員在實驗室內從事教學、科研等活動時產生和客觀存在的,很可能導致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發生的不確定因素。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風險點主要存在以下10個方面。
(1) 安全目標制定風險。①目標制定的科學性差、合理性差,重點抓不住、主次分不清;②目標制定過程與實際相悖,致使目標過低或過高,不利于具體實施;③沒有對目標進行調整或調整頻繁,致使安全管理過程混亂。
(2) 安全教育管理風險。①未建立安全教育體制,安全教育理念落后,安全文化缺失,經費得不到保障;②安全教育計劃與實際需求脫離,教育內容與專業不符,達不到教育目的;③未對教育效果進行正確評估,得不到準確的反饋信息,無法對教育計劃進行改進,教育效果不理想。
(3) 防護設備管理風險。①職能部門對防護設備采購源頭脫管或把關不嚴,造成防護設備無法保證質量,防護設備臺賬不清楚;②所制定的采購計劃不合理,導致采購數量與需求數量不符;③采購前未進行充分調研論證,導致防護設備不符合實驗活動的規定或達不到實驗的要求;④未按照有關規定對防護設備進行存放和管理,達不到防護效果。
(4) 安全預防管理風險。①未對實驗活動中的安全隱患進行正確的辨識和控制,不能正確、全面分析安全隱患,致使安全事故的預防和預警困難;②不能對重大安全隱患進行及時、有效整改,起不到安全預防的作用;③安全隱患整改措施不當或實施不利,造成整改過程中產生新的安全隱患,增加事故風險;④安全培訓力度不夠,培訓機制不完善,實驗人員安全意識薄弱,不能有效預防事故發生。
(5) 實驗活動管理風險。①校、院、室三級實驗室安全相關規章制度和責任落實不完善,致使實驗活動缺乏依據;②實驗人員不能對有可能產生危險的各類因素進行有效防控和治理;③實驗技術、防護措施和基礎設施落后,不能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④在日常實驗活動中未開展安全檢查,不能對技術安全、環境衛生等進行及時整改;⑤疏于對實驗設備定期的維護和保養,未能及時發現設備安全隱患;⑥實驗人員特別是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實驗操作習慣,容易釀成安全事故;⑦實驗過程中不能對有可能產生事故的關鍵環節進行有效把控。
(6) 安全檢查管理風險。①安全檢查小組成員配置不合理,影響安全檢查的實施效果;②安全檢查職責不清,實施細則不合理,可能造成安全檢查的質量和效率下降;③檢查標準制定過低或過高,致使實驗人員的實驗活動積極性降低,從而影響實驗結果。
(7) 事故應急管理風險。①日常安全預防工作不到位,安全管理意識淡薄,致使事故發生的幾率增大;②事故發生后未能及時制定合理的應急預案,致使損害程度不斷增加;③應急救援措施采取不當,影響事故應急救援效率,加大事故造成的損失;④事故后未能及時進行總結和改進,未能吸取事故的經驗教訓。
(8) 環境保護管理風險。①環境保護檢測機制未建立或建立不完善,對安全隱患的檢查力度不夠,容易造成環境保護安全事故的發生;②高校環境保護措施不到位,容易發生環境保護安全風險。
(9) 健康管理風險。①實驗人員執業健康監控體系未建立或建立不完善,未對使用特殊設備的實驗人員進行健康檢查,致使實驗人員職業健康情況得不到正確反饋和及時跟蹤;②對實驗環境未能及時、定期開展環評和控制,實驗環境中存在危害性的氣體、粉塵、霧、噪音、輻射等,危害實驗人員身體健康。
(10) 文件檔案管理風險。①高校各類安全證件不齊全或已超期,部分安全證件不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②高校在各類實驗進行中與第三方簽訂的安全協議存在風險,或者教育培訓、特殊作業人員的資質審查不到位,存在安全風險。
實驗室安全管理風險點控制是指對各個風險點制定明確的控制目標,并將防控措施滲入到教學、科研實驗活動中。高校在實驗活動中,應從樹立安全意識入手,開展安全風險評估、加強制度建設和規范流程、風險控制的實施和信息反饋等5個方面,建立實施有效的安全風險控制體系,提高工作效率(見圖1)。

圖1 實驗室安全管理風險點控制體系
(1) 樹立安全意識。學校從領導層到實驗人員均應樹立高度的安全意識,并將內部控制思想灌輸到高校的領導意識和管理理念中,努力創造校園安全文化,將其為一項不可懈怠的工作來落實,形成自上而下、良好風氣的控制體系。
(2) 安全風險評估。凡是實驗活動或實驗項目在進行前,均需通過深入的調研,利用科學的方法對實驗風險進行分析和識別,列出風險等級、風險預警、風險監控和風險應對措施等。在風險出現之前評估量化,依據有效方法對風險進行測評,量化風險帶來的危害級別和損失程度,并據此制定風險控制方法。
(3) 制度建設、規范流程。完善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建設,構建三級或四級安全責任體系,建立風險管理架構,創建良好的風險控制環境,進一步制定實驗室安全管理風險控制制度和風險防范行為規范,推進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根據各類制度建設,梳理各級安全管理流程,對流程中的各個關鍵節點進行全程控制,實現流程內部互相監督,流程之間互相制約,做到“責任到人、時時預警”。
(4) 風險控制實施。①事前預防風險,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管理理念貫穿于整個實驗活動,預防是實驗活動的關鍵,高校應在日常的教學、科研過程中做好檢查、預防等工作,防止安全風險出現;②事中追蹤風險,安全風險在實驗活動的各個階段均有可能發生,實驗人員應做好風險的追蹤工作,一旦發現異常應立即預警;③事后規避風險,一旦發生風險,實驗人員要保持頭腦冷靜并第一時間作出正確判斷,對風險進行識別和分析,在事態萌芽階段,主動面對風險,采取正確有效措施將風險轉移或消除以減少損失。
(5) 信息反饋。控制體系要保持一種良性循環,定期對控制體系進行分析總結,確保該體系能夠正常運行,同時,各部門各級各類人員要及時將內控工作中的不足予以及時反饋,并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促使各崗位人員能夠正確履行職責。
安全管理某一流程的執行效率乃至對高校整體實驗室安全管理成效起著重要作用的某一環節或是節點即為該流程的“關鍵節點”,簡稱“關節點”。當對實驗室安全管理風險點直接控制都無法有效地達到杜絕隱患目的時,需要將風險點分解并且流程化,找出風險點流程化中的關節點并對其進行控制。另外,對于實驗室安全管理的其他核心工作,也可以通過控制流程化分解后的關節點來實現。所以,實驗室安全管理關節點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風險點流程化后遴選的關鍵節點,另一種是安全管理的其他核心工作流程化后遴選的關鍵節點,如圖2所示。

圖2 關節點來源
通過實驗室安全管理流程的制定以及執行,在執行過程中及時反饋改進后,遴選出23個主要關節點,如表1所示。

表1 實驗室安全管理主要關節點
對關節點的控制其實就是對管理流程中關鍵業務執行環節的控制,所以,高校在實驗室安全管理中需要明確各個環節主要負責執行主體以及其職責分工,使執行主體之間協調合作,互相支持、互相監督,才能建立良好的關節點控制體系。這里所說的執行主體指依據高校發布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及管理辦法,成立具有一定權利、承擔相應義務,并能夠帶動各項活動順利開展、進行或結束的組織、部門或崗位,例如設立的各類委員會、行政服務部門以及各處、科級崗位。
(1) 執行主體明確。執行主體的確立以及其職責分工對一所高校的發展至關重要,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實和獲得的成效直接取決于執行主體之間的合作協調,所以,高校在設置執行主體時需要注意。①清楚了解執行主體的專業分工,對執行主體的工作內容盡量細化;②職責明確,將不相容的職務進行分離,明確各執行主體的職責權限,確保不相容職務相互分離、制約和監督。如實驗室建設的審批需要后勤保障部門、安全保衛部門、實驗室管理部門等逐級審批;③根據關系密切程度降低執行主體間的合作成本。
(2) 職責分工明確。職責分工是將執行主體的具體權限和應盡的義務明確化,使執行主體清楚的了解自己在實驗室安全管理流程中的職責和權利,以確保工作的順利開展。高校在對執行主體進行職責分工時應該注意。①注意執行主體各個級別的職責分工需保持一致性和銜接性,上一級執行主體職責要包含下一級執行主體;②執行主體之間分工明確,劃分清晰,全面詳實,不留死角,避免因職責交叉或盲區出現互相扯皮的現象,執行主體明確自己應盡的義務和應付的責任;③執行主體的工作內容需盡量細化,工作內容應該具有可計劃性、可操作性和可完成性;④執行主體的職責分工應切合實際,需要與高校的整體發展規劃和目前管理水平相適應,避免不切實際、放空炮。
在實驗室安全管理過程中,如果對某一風險點或是流程進行控制后,可以有效防止和消除安全隱患,使得風險能夠降低到可控制范圍內,那么這些風險點亦或流程就可以稱之為安全管理過程中的關鍵點。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好與壞,能否將風險得到有效控制,關鍵在于關鍵點如何選擇上面。為了控制風險,高校可以從風險點、關鍵節點和核心流程3個角度來遴選關鍵點,遴選方式如圖3所示。

圖3 關鍵點的遴選方法
從風險點角度遴選關鍵點主要是通過對實驗室安全管理過程中潛在的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和科學分析,從而選擇出在高校目前管理當中需要嚴格控制的關鍵點,以便有效控制風險,及時消除安全隱患。關鍵點的選擇原則為:①有效識別。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歸納分析管理過程中產生風險的原因,找出并有效識別出存在的風險;②科學分析。對找出的風險進行科學分析,分析風險可能會造成的嚴重程度及發生各種后果的概率,進而分析出造成各種后果的各類因素;③準確評估。高校應該制定統一的風險等級,例如A級為特大、B級為重大、C級為普通、D級為微小等,并對找出來的風險進行評估劃分等級,為關鍵點的選擇提供理論依據;④關鍵點的選擇。高校對管理的風險點進行有效識別、科學分析和準確評估后,對風險點進行輕重緩急排序,對那些不重要且影響較低的風險排后或者暫時排除,將重要及影響較大的風險排在前面。
當對風險點直接控制已經無法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或無法消除安全隱患,可將風險點進行流程化設計,進一步分解,轉化成對流程中的節點進行控制,這些流程節點可作為關鍵點進行控制。實驗室管理人員需要了解風險點流程化后的主要節點,并且對節點有可能帶來后果的嚴重程度進行分析,以便于找出主要關節點,在從關節點選取關鍵點時,需要選擇那些工作效率低下、關注度高、落實可行的關節點。關鍵點的選擇原則為:①工作效率低。安全管理工作中那些績效低、工作效率低的節點均是關鍵點的選擇重點;②關注度高。關節點在高校的目前安全管理中處于重要的關注低位,也就是說解決此類關節點能夠有效控制風險,降低事故發生的概率或消除安全隱患;③落實可行。解決關節點的工作是否能夠很快落實賦予行動,解決后能夠很快見到實效。
除了上述從風險點角度和關節點角度遴選關鍵點外,還可以通過選擇核心工作的重要流程進行有效控制。由于各高校的組織機構和人員配置各不相同,管理職責也不盡相同,所以高校在安全管理過程中更要注重適合當前形勢的核心工作的選擇和開展,這樣才能抓住重點、立竿見影,避免盲目開展工作,沒有有效及時的消除安全隱患。
核心工作流程的關鍵點遴選,可以采用績效-重要性矩陣法和成本-重要性矩陣法這兩種方法進行選擇,如圖4、5所示。

圖4 績效-重要性矩陣法圖5 成本-重要性矩陣法
(1) 績效-重要性矩陣法。該方法首先是將需要完成某一核心工作分解成若干個流程,再對若干個流程進行初步篩選,利用績效-重要性矩陣法來最后確定需要進行重點控制的核心流程。從圖4可以分析,象限①是對績效的影響和重要性均是最低的,所以可以將該部分流程暫時排除,象限③對績效的影響和重要性均是最高的,所以需將其設定為核心流程實施控制,象限②和④可根據實際高校自身安全管理發展需要來確定先后,再逐步實施有效控制。
(2) 成本-重要性矩陣法。該方法是將對安全管理過程中的控制成本和重要性進行綜合評價后,將流程進行先后排序,遴選出核心流程作為關鍵點加以控制。從圖5可以分析,象限①雖然實施成本低,但其重要性最低,可以先不進行優先考慮,象限②不僅實施成本高,且重要性低,可以優先排除不考慮,象限③對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高,但其實施成本也相比較高,所以不應該有限考慮其作為核心歷程,象限④對安全的重要性高,且實施成本較低,是最容易出現控制效果的流程,所以應把這部分核心流程作為關鍵點進行優先控制。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機構或負責人在遴選出適合自身需要的關鍵點之后,需要設計相應的控制機制,控制機制是實現關鍵點控制的實施依據和具體要求。高校在設計控制機制時需主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①樹立安全意識。高校應高度重視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把實驗室安全管理作為校園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狠抓落實,落到實處,并將控制關鍵點作為“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主要任務深入到高校各個管理層面,并將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對待;②正確識別關鍵點。高校應充分進行前期調研和論證,利用科學、信息化手段對各類風險點、關節點或核心流程進行合理分析,遴選出所需的關鍵點;③控制策略制定。在目前內控制度的研究和執行都比較完善的階段,關鍵點的控制可以參考內控制度要求,做到內控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單化的基本思路,進而對關鍵點進行有效控制;④權限分離。高校應將職能部門崗位職責合理分離,并將權限進行合理分配,實行有效的分級管理,做到“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職責分工,避免職責不清、互相推諉的現象發生;⑤控制落實。要將關鍵點的控制落實到位,重落實見成效,將風險管理的各項任務及控制策略落實到每個執行主體,做到“人人參與,處處預警”;⑥加強監督。高校應建立關鍵點控制體系的監管部門,實時對關鍵點的控制過程進行監督,及時發現問題,制定解決辦法并實施,督查各崗位認真履行職責。
安全管理關鍵點的合理選擇和有效控制是貫徹高校實驗室“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管理方針的具體體現,是實現高校精細化管理理念的主要方法,安全管理關鍵點的選擇不僅符合內部控制的原則,而且符合實驗室安全管理各項業務的執行要求,使各項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執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陳永云.高校內部會計控制關鍵點及防控措施[J].財務與金融,2013(3):59-62.
[2] 梅 萍,蘇金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測評的五個關鍵點[J].思想教育研究,2010(3):44-47.
[3] 安春元.新時期增強高校安全教育實效性的幾個關鍵點[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 (4):44-46.
[4] 武曉峰,聞星火.高校實驗室安全工作的分析與思考[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8):81-84,87.
[5] 韓方珍,曹 詠,馮蜀茗,等.中外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分析啟示與對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8):452-455.
[6] 馮建躍,金海萍,阮 俊,等.高校實驗室安全檢查指標體系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32(2):1-10.
[7] 周 健,吳 炎,朱育紅,等.信息化背景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新趨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1):226-228,242.
[8] 孫明濤,何 旸.關于高校實驗室安全的管理精細化討論[J].中國電力教育,2014(2):184,197.
[9] 陳小娟,李 潔,陳六平,等.化學實驗教學中心精細化管理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4,33(6):132-138.
[10] 郭 衛,王 磊,趙志強,等.醫學院校實驗室危險有害廢棄物的精細化管理實踐[J].中國醫療設備,2015,30(12):160-161,164.
[11] 姜周曙,林海旦,亓文濤.實驗室安全管理創新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6,33(11):1-5.
[12] 韋建華.安全管理關鍵點精細化設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13] 姚小風.安全管理流程與節點精細化設計[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14] 宮運華,羅 云,張來斌.企業安全管理診斷理論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1,21(1):10-16.
[15] 宮運華,張來斌,樊建春.論企業安全文化建設與安全管理體系運行[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11,7(9):199-202.
[16] 侯 茜,吳宗之,吳新濤.企業生產安全管理預警指標探研[J].工業安全與環保,2013,39(8):93-95.
ResearchonCheckingandControlMethodofKeyPointsofUniversity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
LIMao
(Office of Laboratory and Assets Management,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0, Hebei, China)
With the continuous progress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aboratory, th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are also seriously increasing. Because there exists a big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among universities, correctly positioning and making safety management work depending on the actual targe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ased on the daily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work, the paper analyzes and checks out 10 main risk points from the whole safety management process, and 23 main key nodes from risk controlling process and main workflow, control system of risk points and key nodes are found. Three methods for the key point checking are designed based on risk points, key nodes and main workflows. At last, the control method of key points is investigated.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laboratory safety management.
university laboratories; safety management; key points

X931;G 642
A
1006-7167(2017)11-0302-05
2016-12-19
李 茂(1982-),男,吉林蛟河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科長,研究方向:實驗室管理、資產管理。
Tel.:18630356869;E-mail:limao@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