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剛
《資治通鑒》選讀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a,擢為大理少卿b。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c,敕令自首,不首者死。d未幾,有詐冒事覺者e,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f。”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g對曰:“敕者出于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法,朕復何憂!”胄前后犯顏執法,言如涌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
上謂太子少師蕭瑀曰h:“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數,自謂無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a朕問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則脈理皆邪,弓雖勁而發矢不直。b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c朕以弓矢定四方,識之猶未能盡,況天下之務,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書內省d,數延見,問以民間疾苦,政事得失。
(選自《資治通鑒》卷一九二,唐太宗貞觀元年)
a 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兵部郎中:正五品上,尚書省兵部官員。 戴胄(?—633):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
b 大理少卿:從四品上,大理寺副長官。
c 選人:唐朝到吏部參加官員選拔考試的人,即為選人。與參加科舉考試的舉人不同,選人的資歷和家世即父祖官爵會影響到選人的任職安排,因而會出現偽造的情況。
d 朝廷敕令說:偽造官蔭者,自首可以免責,不自首會被處死。
e 有假冒官蔭的人被發現。
f 據法應流:按照唐朝法律,這種犯罪應該處以流放,不應是死罪。
g 皇上生氣地說:“你守法,難道讓我說話不算數而失信嗎?”
h 蕭瑀(575—648):南朝后梁明帝蕭巋的第七子,唐武德時官至宰相,太子太師,從一品,為東宮顧問之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