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穎偲
[摘 要]移動金融是當今時代移動網絡金融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文章通過自身工作經驗及查閱相關資料,對“移動金融服務”的基本含義和行業狀態進行綜述,并針對該行業中可能面對的金融風險進行描述,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經濟轉型;金融服務;問題綜述;服務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5.024
1 “移動金融服務”的基本含義及行業狀態
1.1 移動金融服務內涵
當前國內經濟不斷轉型的大環境下,“移動金融服務”的具體含義和實際內容也隨時代的轉型不斷發生變化。而目前國內對于“移動金融服務”的定義也僅僅是停留在移動支付和手機銀行這兩大領域,其他相關領域并未為此進行定義和關注。雖然不少金融領域專家對“移動金融服務”的定義不同,但均以借助移動網絡,通過終端設備進行服務或支付交易,作為移動金融服務的基本標準。
1.2 移動金融服務的行業狀態
根據移動金融服務基本情況,可將其行業狀態分為以下幾種:首先是以通信運營商為主,該運營方式主要以通信運營商運用自身移動網絡服務的優勢,對自身行業進行過移動金融服務式的延伸。具體以運營單位承擔商家運營成本和承載移動支付功能,并逐步讓銀行進行參與。其次,主要以金融機構為主,該類型服務方式主要為移動金融機構借助專用網絡和移動網絡進行連接,消費用戶可實現在享受相關金融服務的同時,實現網絡線上支付,或是通過手機綁定的方式實現金融服務。最后主要是以第三方介入的金融服務方式,這里的第三方主要是網絡運營商和消費者中間的聯系人,可以通過相關移動金融方式,對消費者身份進行識別驗證,并在以此基礎上完成網絡運營商與消費者間的金融服務。
就國家的發展狀態而言,部分發達國家主要以銀行為主導進行移動金融服務,而對于不發達地區則是以非銀行的金融方式來實現移動金融服務,這主要是由于非銀行金融服務更貼近民眾。而我國雖然出現了多種移動金融模式,但主要還是以銀行為主導。
2 移動金融服務的特點
2.1 快速適應經濟發展趨勢
據一項數據顯示,國內手機用戶總量已超10億人,其中移動終端用戶也已將近7億人。互聯網以及移動手機用戶總量的高速攀升,使得國內移動金融服務實現了快速發展。移動金融服務伴隨移動支付業務。根據中央銀行近年數據顯示,國內2016年二季度移動支付業務金額達到12億元。遠超網絡支付業務金額總量,移動金融業務其便捷性及搭載手機移動支付功能,順應了當前經濟發展的需求。
2.2 便捷高效,不受空間時間限制
移動網絡業務的快速發展,其在銀行業務中總比例已接近80%,移動金融資金量也超過2000億人民幣。手機銀行以及相關移動金融服務,符合當今客戶需求和操作習慣,對客戶價格體系也進行了重新構建。網絡運營商及相關機構支付方式,也逐漸由網絡終端支付轉向移動支付。銀行網點支付已不再是常用選擇,從以上可以看出,依靠移動金融的便捷高效,未來金融服務方向將逐漸變為支付方式移動化、服務網點多樣化,傳統實體銀行服務模式轉向可移動式銀行及口袋銀行。
2.3 滿足客戶的個性需求
與其他傳統銀行網點渠道、網上銀行相比,移動金融業務以手機為主要媒介,突破傳統銀行的局限性。滿足了顧客的移動式支付需求。同時手機銀行App及相關支付軟件,搭載二維碼、定位、重力感應等相關功能,滿足客戶多樣化、個性化需求,并將不斷依托新型技術、支付內容及金融服務上不斷創新,遠超傳統網絡銀行服務,也更能吸引客戶,滿足客戶需求。
3 移動金融服務在經濟轉型下面對的風險
3.1 移動金融服務面臨的風險
移動金融服務的主要媒介是手機和移動互聯網,這種組合方式使得移動網絡風險與金融風險漏洞相互疊加。移動金融業務的隨實現快速發展,但是就其實際而言,二維碼、移動終端設備以及相關支付軟件開發商依舊存在身份識別漏洞。這種移動金融服務的快速發展和移動網絡安全的不匹配性,使得終端客戶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大大增加。總的來說,國內移動金融雖實現高速擴張趨勢,但在發展階段上依舊處于起步階段,諸多問題漏洞需要解決。
3.2 移動網絡安全存在漏洞
移動金融服務的支付一般是通過移動網絡和線上網絡完成,支付方式更加便捷,也更具開放性。但正是由于依托的移動網絡可能存在不完善性,更容易受到外界黑客可能利用其網絡程序的漏洞對網絡進行攻擊,對客戶信息甚至是資金進行盜竊。還有就是部分公共場所的公共網絡可能成為黑客利用的目標或者是假基站,讓客戶信息財產受到損失。
3.3 手機及相關軟件的潛在威脅
隨著時代科技的不斷進步,芯片的處理能力也變得越來越強,這也就使得移動終端的功能越來越強大。現在操作系統也開始出現在移動終端上。但是隨著移動終端的技術逐步趨向于成熟,其問題也開始出現。就近些年來看智能終端有非法篡改信息、非法訪問以及惡意篡改信息的危險。例如在用戶使用手機辦理業務的時候,如果沒有使用加密等軟件,就很有可能會被一些釣魚網站,與部分木馬程序竊取用戶的信息,或將其金融功能進行復制,從而給客戶造成一定的損失。
4 對經濟轉型下的移動金融服務的建議
4.1 政府機構加強監管
移動金融服務的迅速發展,國內相關監管制度的缺失,容易造成移動金融服務走向偏路。作為政府機構及監管單位,應當出具符合移動金融行業特有的監管體系和特定法律文件。通過人大等立法機構出臺相應配套法律法規。并通過工信部來頒布行業標準以及一系列的相關手段,從而建立一套完善的政策監管系統。在移動金融服務產業鏈的各方參與中,不論是商業銀行還是移動運營商亦或是軟件開發商等相關部門都必須處于相關法律的監督下合法經營,并需要服從部門的監管。
4.2 提高移動金融安全性
移動金融服務借助網絡實現移動支付,交易情況具備虛擬性等特點。這就要求網絡安全要為移動金融服務提供更高的安全保護。如果網絡安全防護不到位,存在漏洞,經常受黑客攻擊,那么移動金融服務的發展將寸步難行。同時移動金融機構對于產品及App的創新和開發上,也應充分體現安全體系的防護和管控。讓其在兼顧移動金融服務便捷的同時更兼顧安全性。采用上述方式有以下幾個優點:首先是金融卡的安全得到了保證,以上技術將App軟件、金融卡密碼以及相應軟件進行結合,并通過多重加密為金融卡增上雙保險。其次,金融平臺的風險管控得到提升,金融平臺能夠通過大數據智能平臺對潛在風險進行識別和防范。最后在風險管控的同時,金融安全管理得到有效控制。以上一系列措施,充分考慮各環節安全性,確保客戶信息不泄露,交易過程客戶隱私得到保障。
參考文獻:
[1]常兆春,馬東聰,李曉輝.解析移動金融發展趨勢問題及思考分析[J].經濟前沿,2015(12):16-17.
[2]王學兵,蔣東昌,馬小禮,等.綜述商業銀行的移動金融實踐、問題和措施辦法[J].經濟論壇導刊,2015(1):104-109.
[3]李小慶,張學冬,馬俊麗,等.解析商業銀行轉型金融服務措施及辦法[J].市場經濟產品,2016(10):57-59.
[4]李博輝,張明珠,王學聰,等.綜述經濟轉型下金融服務的更新及措施和發展[J].中國市場經濟,2015(1):64-69.
[5]張小雅,段長征,吳紅霞,等.綜述商業銀行發展金融平臺服務的建設[J].中國金融導刊,2017(12):20-24.
[6]郝學宇,嚴國成,劉浩然,等.綜述經濟金融服務的變革及方向預測[J].經濟論壇學報,2013(5):71-79.
[7]張曉輝,王學成,李東博,等.綜述經濟金融服務的變革及方向預測[J].經濟論壇學報,2013(5):71-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