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玉

前不久,網上出現了一篇特別火的帖子,它譴責了小學語文課本中的錯誤。如二年級課文《愛迪生救媽媽》,據醫學資料記載,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闌尾炎手術;五年級上冊的《地震中的父與子》,據幾位語文老師的考證,當年的洛杉磯地震發生在當地時間的凌晨4點31分,凌晨的學校,怎么會有學生?所以書中所述與事實根本不相符,而這種情況的發生,很可能會誤導孩子。
“假課文”事件的發生,我認為一方面是文章及教材編者的不嚴謹、不認真。二是教育審核部門審核不到位。他們沒有仔細審核,就讓這些“漏網之魚”通過了。
這將產生極大的危害。現在,你可以說,小學課本里出現了幾個不真實的事例,無可厚非;相關部門持不嚴謹的態度,編織出來的“真實”,這本就值得我們商榷。但孩子們耳濡目染,卻認為自己接觸到的是事實。相關部門和孩子的態度,多少讓我們感慨。
因此,文章及教材的編者應該要嚴謹,不能太馬虎,要努力提升團隊的知識儲備、知識素養。如若遇到有疑問或偏差之處,應當去閱讀歷史材料,做好相關考證,避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再者,教育部門的審核也應當細化,每一個審核環節都應該落到實處,絕對不能讓“假課文”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教材中。這樣,我們才能讓孩子的知識世界多一點真實,少一些虛假。
其實,不僅僅是教材中會出現“假課文”,電視、網絡等媒介也會出現相應的情況。例如,有些媒體為頌揚一些英勇善戰的奇俠,往往不顧事情的真實性而大肆粉飾。這樣宣揚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卻有悖于現實,使觀者覺得其形象過于完美而心存懷疑。這些現象,無疑給了我們警示,警示我們擦亮眼睛,去尋找真實的環境,幫助自己健康、真實地成長。可是,世界那么大,走到哪兒,都會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只有嚴于律己,在虛偽與現實中做出權衡,擦亮雙眼,也就不會有這么多虛假的事件了。
“假課文”可能傳遞著正能量,但其虛假細節還是值得引起大眾的關注。所以,為了讓這個世界多一點真實,少一些虛假,就需要我們努力提升自己的才能,這樣才不會被“浮云”遮住雙眼,才能營造出一個真實、美好的世界。正所謂:萬般皆浮云,唯有真如一。
【評點】
此文是典型的任務驅動型作文,話題亦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愛迪生救媽媽》等課文因真實性存疑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作者也由此抒發了自身的感悟。即建議文章及教材編者、教育審核部門以嚴謹認真的態度應對,因為這事關孩子的成長及價值觀的形成。接著,作者結合社會現實,告訴我們要尋找真實的環境,幫助孩子真實地成長。最后作總結,“萬般皆浮云,唯有真如一”。論證清晰、完整,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