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
2017年年初,江蘇省財政廳宣布暫停“會計從業資格”報名,8月17日,財政部召開《會計法》修訂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全面部署《會計法》修訂工作,正式宣告“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已成歷史,會計學生未來考證之路、教學培養方向將發生重大變化。
南通技師學院中技部與大專部實現了中高職貫通培養,學生在校學習將達六年,由于中技和大專都在一個學校完成,中高職銜接過程中的問題迎刃而解,學校會計專業統一部署六年的教學計劃和培養目標。確立“助理會計師”將成為筆者學校會計學生必考證書,成績特別好的學生將以“注冊會計師”作為努力的方向;成績較好的學生可以目標定位“專轉本”,成績一般的學生可將“專接本”定為學習目標。為了實現培養目標,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積極性,需做好以下工作。
一、通過開家長會和班會,統一思想,確定明確學習目標
首先,開學初要向學生家長和學生本人介紹會計專業是干什么的,讓家長了解筆者學校會計可考證書,每個證書的難度、企業的認可度和相應待遇,激發家長和學生學習熱情;通過哈佛大學目標對人生影響跟蹤調查事例以及一些成功與失敗的職業規劃案例,讓家長和學生明確多年后的成功與否與現在有無明確目標有著重大關系,讓學生與家長討論確立學習目標,并制定與筆者學校教學方向相適應的中短期學習計劃。
二、調整教學計劃,明確以考證教材為教學主要教材
將原會計從業資格的《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會計基礎》《會計電算化》、助理會計師的《初級會計實務》和《經濟法基礎》、會計師的《中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和《經濟法》、注冊會計師的《會計》《審計》《財務成本管理》《公司戰略與風險管理》《經濟法》《稅法》課程作為核心。
鼓勵學生購買網校教程作為學習的輔導教程。課堂教學如果學生聽課分神,只有通過看書或向教師請教才能將這部分學懂;而網校視頻教程可以回放,有不同教學風格的教師選擇,容易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教程。但不能因有網校視頻而放棄學校課堂,因為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學習氣氛,以及教師的教誨督促,是網絡教學不可比擬的。只有兩者有機結合才能提高學習效果。
三、布置充足的課后作業,通過完成相應作業來鞏固所學知識
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已經培養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晚上要完成3~4個小時的作業;學生升入中職后,為了保持這一良好習慣,平時作業量也要達到一定數量。
一是組織教師建立試題庫,容量要足夠大,并能根據每年的考試大綱調整試題。學生利用手機端考試軟件,每天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要求完成兩遍。第一遍做完后,將錯題抄在錯題本上,第二遍要求做到滿分(題目與選擇答案的順序是隨機的)。教師從后臺能看到每個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便于教師在下次課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每天上完課后,要求學生先看一遍書,將本課重點知識抄寫到筆記本上,并將有關知識背下來。
三是每天下午第三節課后布置背誦作業,每名學生在班委監督下背誦,每周五任課老師到班檢查背誦情況。
四、建立月考制度,每個月進行一次統考,統考完將成績公布
建議學生家長從這些成績中找到學生閃光點,對孩子進行適當表揚,同時對不足之處進行指正,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通過月考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對學習退步較明顯的學生,要從多方面了解學生情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讓學生及時調整學習方法,把整個班的學習氣氛調動起來。
五、調整師資,讓每個專業課教師確定以注冊會計師的一門課為主方向,確定某年級為所帶課程,實行跟班式教學,讓這名教師完成該門課上下游相關課程教學
如稅法與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經濟法基礎、會計與會計基礎、初級會計實務、中級會計實務等,有些課程之間內容重復,由于教師跟班完成上下游課程,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內容研究與修改,避免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重復講授。通過考教分離,真實了解每名教師教學情況,調整相應的政策,并把學生考試成績真正納入人事分配制度中,調動各專業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技師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