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勇
摘要:晚清時期,在各省紛紛成立官書局的背景之下,地處偏隅的貴州在嚴修視學期間創辦了貴州官書局,效仿天津書局的經營模式,集圖書刊刻、購運、銷售于一體。貴州官書局通過刊刻多種實學之書.并從省外官書局購運各類經史子集和西學書籍以及《時務報》代銷的活動.采取銷售、贈送和獎勵的圖書發行方式和因地制宜的銷售策略使其得到廣泛傳播。這不僅促進了貴州新文化的發展,同時也培育了一批具有進步思想的人士,為貴州社會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關鍵詞:貴州官書局;圖書刊刻;銷售策略;傳播效果
晚清社會,經過太平天國戰亂后,藏書古籍多毀于兵燹,刻書板片多成灰燼,私家藏書大多蕩然無存。同治年問,以曾國藩、左宗棠為代表的一批督撫大員為了重振文教,相繼設局刊書,大量刊印經史子集書籍。江蘇學政鮑源深向朝廷上奏《請購刊經史疏》,這一奏折不僅得到朝廷的認可,而且被采納推行,要求各直省督撫將御纂、欽定經史各書敬謹重刊。在朝廷圣諭的頒發和曾國藩、左宗棠等中興名臣設局刊書的雙重影響下,各省紛紛成立官書局,成為晚清時期重要的社會和文化現象。在此背景之下,地處偏隅的貴州也不例外,在嚴修貴州視學期間,創立了貴州官書局。學界對晚清官書局的研究從上世紀30年代開始,至今有近百年歷史,研究成果豐碩。但大多數學者都是聚焦于金陵、淮南、浙江、崇文等較大的官書局,而對貴州官書局卻很少進行深入研究和考察。貴州官書局作為集圖書購運、出版、銷售于一體的機構,對當時貴州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為促進貴州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目前的研究和它在貴州歷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極不匹配。為此,本文主要以嚴修在貴州視學時期所記的日記《蟑香館使黔日記》《嚴修年譜》以及相關的貴州方志作為基礎材料,進一步深入考察貴州官書局的刻書、銷售及其影響,以期引起學界更多的關注。
一、貴州官書局的刻書
貴州官書局由貴州學政嚴修于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創立,成立于貴陽資善堂,又被稱為資善堂書局,集購運、刊刻和銷售于一體,是貴州最早的圖書出版發行機構。
1.貴州官書局的刻書
關于貴州官書局的刻書,學界很少有人對其進行深入考察,一般以刻書較少、影響不大之語一筆帶過,甚至也有學者認為“未見刻書,以售書為主”。這種說法明顯與事實不符。其實在上世紀90年代初,就已經有兩篇文章涉及貴州官書局的刻書,即貴州本土學者劉泳唐的《嚴修創辦官書局》和肖先治的《貴州的刻板書業》,分別刊于《貴州文史叢刊》1993年第5期和1994年第5期?!秶佬迍撧k貴州官書局》—文以嚴修的《蟑香館使黔日記》(以下簡稱《日記》)為材料對貴州官書局的刻書作了材料梳理,認為貴州官書局當時刊刻了《先正讀書訣》《尊經閣記》《書目答問》《算書》《算學會》《提要總序》這幾種書籍。肖先治的《貴州的刻板書業》認為,貴州官書局刻有“《光正讀書訣》(應為《先正讀書訣》,筆者按)《書目答問》《算法須知》《書算》等”。㈢從這兩篇文章不難看出,貴州官書局當時是刻有書籍的,至于所刻書籍的具體數據,由于史料匱乏,現已無從查考。但從上述兩篇文章也可以看出兩者之間存在的一些分歧,不僅表現在刻書的數量上,而且還呈現在刻書內容上,為此,很有必要對貴州官書局的刻書作進一步的考察。
據筆者目前所掌握的材料來看,貴州官書局除了刊刻上述《先正讀書訣》《書目答問》《提要總序》《算法須知》《書算》(其中的《尊經閣記》《算書》《算學會》是否刊刻還有待考證)這五部書籍外,至少還刊刻了以下書籍:
《四書正蒙三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部類序》。在陳琳所著的《貴州省古籍聯合目錄》中,貴州官書局刊刻有(清)佚名著的《四書正蒙三辯》7冊,存于貴州省圖書館,官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部類序》一卷,存于貴州大學、貴州師范大學圖書館。㈢
《軒語》?!秶佬弈曜V》中《誥授光祿大夫學部左侍郎嚴公行狀》一文載,嚴修在黔視學期問,“刊印前賢所著《先正讀書訣》((軒語》《書目答問》,分餉遠近,使識門徑,輔訓告所未及”。從該處引文可知,貴州官書局刊印有張之洞所著的《軒語》。
《黔書》《續黔書》?!顿F州省志·出版志》載,貴州官書局刻有(清)田雯《黔書》二卷、(清)張澍《續黔書》八卷。關于這兩本書的刊刻,肖先治的《貴州的刻板書業》—文將其歸為貴陽官書局。其實,貴陽官書局和貴州官書局是同一個機構的不同稱謂,由于貴州官書局設立在貴陽,所以又叫貴陽官書局。在不少史料中如中共貴陽市委黨史研究室所編的《貴陽人民革命史》、貴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貴陽通史》(上)都將嚴修創辦的官書局稱為貴陽官書局,同時亦稱黔省官書局。如《四書正蒙三辯》(下孟下)羅登先保留本在書后署名修文蕭萬齡校字,獨山李本仁校訛,黔省官書局開雕;《四書正蒙三辯》(上孟上)同樣是羅登先保留本,在書后署名獨山李本仁校勘,貴陽官書局開雕。由此可見,貴州官書局同時有貴陽官書局、黔省官書局的稱謂。從而可知貴州官書局刊印了《黔書》和《續黔書》。
《各省官書局書目》《尊經書院記》《幼學操身》?!度沼洝罚ň硭模┹d:乙未年八月八日晚,嚴修“校新刻各局書目”。又載:八月二十三日:“《先正讀書訣》印成,送撫、藩、紹前輩,黃廉訪、文觀察、嚴紹光、李章式,唐、邵、黃、嚴、文五處,并配《書目》各十本”。此處的《書目》為《各省官書局書目》,這兩則日記足以證明貴州官書局刻印有《各省官書局書目》一書,該書一卷,卷首扉頁有“光緒乙未歲黔省提督學署匯雕”字樣,即光緒二十一年刻本,現存于貴州省圖書館。《日記》中還有兩則日記值得關注。(卷七)丁酉年九月二十五日,嚴修寫信答復黃厚田,送其令郎處,并贈以《書院記》十本,《算法》《代數》各兩本,西學書目并讀法一部。又有(卷八)同年三月初二,安化周明遠(周肅齋之子也),奉其父遺書及與師陳樨碹雜著各—本,千里來見,見之酬以《提要類序》《小學近思錄》《尊經書院記》各一本。前一則日記中的《書院記》其實就是后一則日記中的《尊經書院記》,盡管此處沒有明確說明《尊經書院記》的刊刻情況,但從贈送的數量來看,共贈送11本,應該是書局的刊本所贈。該《尊經書院記》附在《書目答問》書后,存于貴州省圖書館。《日記》(卷七)丁酉年四月二十三日記,楊德懋酬資刻《幼學操身》,從而可知官書局當時刻有《幼學操身》。
2.貴州官書局刻書的特點
晚清時期的官書局由于在文化、地域、財力等方面各不相同,從而導致各官書局的刻書在內容和版式上都呈現出各自的特點。貴州官書局由于地處偏隅,當地文化落后、財力匱乏,使其刻書呈現出自身的特點:
在刻書的內容上,貴州官書局苦于經費有限和人力匱乏,幾乎沒有像金陵書局、淮南書局、崇文書局那樣刊印鴻篇巨著,一般只刊印那種篇幅較小的經史子集、實學之書以及地方文獻。鑒于當時貴州士子不但無書可讀,并且讀書也不得方法要領的現狀,嚴修特別注重讀書方法類的書籍刊刻,便首先刊刻了周書昌的《先正讀書訣》,繼而刻張之洞的《軒語》《書目答問》以及《尊經書院記》諸書,皆對士子如何讀書以及讀什么樣的書做了較為詳細的方法介紹。除此之外,貴州官書局還注重數學書籍的刊刻。嚴修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不僅注重中國經典的學習,還特別重視西學的傳播,在他看來,“不通中學則體不立,不兼西學則用不周,中學之本在于經,西學之本在于算”。出于對數學的重視以及試圖扭轉貴州數學知識落后的局面,嚴修在經世學堂開設了數學課程并親自講授,開貴州士子學習數學的風氣。然而教士需有程,取文需有法,因此數學書籍的刊刻就尤為重要,便刊刻了《算法須知》《書算》等數學書籍。
貴州官書局所刊刻的書在版式上也獨具特色。貴州官書局所刻書籍皆采用本省皮紙,又稱白棉紙。貴州皮紙由構皮制成,具有較強的韌性和吸水性,不易吸引蠹蟑。在字體和排版方面也與大多數局本不同。貴州官書局刻本書的字體圓潤,字與字之間的間距較大,每頁的行數也偏少。如光緒二十二年所刻的《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類序》是大開本,295毫米×175毫米,每頁10行,每行23字,而五局合刻本《二十四史》、光緒四年金陵書局所刻的《史記》皆為16開本,但每頁有12行,每行有25字,在具有注釋部分,更是顯得密密麻麻,這與貴州官書局所刻的《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類序》相比較,不僅在字體上顯得纖細,且排字過密,而貴州官書局在版式上則顯得大方得體。除此之外,貴州官書局所刻的部分蒙童讀物書目每頁上面有兩個字空的頁眉,在頁眉上對那些容易讀錯的字進行注音。
二、貴州官書局的圖書發行
貴州官書局效仿天津書局,將書局作為一個書籍轉運站,購買各局刊刻的書籍,再將其廉價銷售至貴州各地區。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貴州官書局更像是一個書店,為此,《貴陽市志·文化新聞志》將貴州官書局與貴陽晚清時期的書店放在一起加以論述。
1.貴州官書局的圖書發行情況
貴州官書局的圖書發行主要有三種形式:其一,銷售。銷售是貴州官書局圖書發行最為重要的一種方式,它將本局所刻印、翻印以及購運的書籍銷售至貴州各地,惠及貴州士子。嚴修創辦官書局伊始,購運書籍就成為重要的一項任務。據史料記載,貴州官書局當時所購之書主要有兩大類:一類以《各省官書局書目》為參考,購買傳統的經史子集。另一類以梁啟超的《西學書目》為參照,訂購西方的自然科學和政治歷史書籍,如《數理精蘊》《幾何原理》《微積須知》《泰西新史覽要》《實事新論》《海國圖志》《適可齋紀行》等。此外還還購運了維新派的一些著作,如康有為的《公車上書記》、盛觀應的《盛世危言》等。貴州官書局將所購書籍廉價銷售至貴州各書院、州縣學校,使貴州士子廣沐其澤。如在《日記》中提及嚴修為威寧縣學、新場(今金沙)書院、玉屏書院選購書目,《日記》(卷六)丁酉年正月二十八日又載:復威寧縣學官周少軒趙仲權信,言收到買書費百一十金。威寧縣一次的購書款就為一百一十金,從當時的物價來看,威寧的購書款相當于官書局董事雷廷珍半年的薪水(雷廷珍每月薪水為十六金),從而可知當時威寧所購買書籍的數量,也能窺見貴州官書局圖書“銷售盛暢”,《先正讀書訣》《軒語》《書目答問》更是“分餉遠近”。其二,贈送。貴州官書局圖書發行的另一形式就是贈送,如《先正讀書訣》印成之后,分別送給貴州巡撫嵩昆、貴陽知府文仲瀛、按察使黃鏡虛、嚴紹光、邵石孚前輩,并每處配《各省官書局書目》十本。又送黃厚田之子黃洪銘《尊經書院記》十本,《算法》《代數》各兩本。安化(今思南縣)周明遠拿著他父親的遺著和老師的雜著來見嚴修,作為酬勞,贈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四部類序》《小學近思錄》《尊經書院記》各一部,將《算法須知》發給經世學堂學子等。其三,獎勵。對讀書勤奮、學習成績優異的士子,貴州歷來以獎銀進行獎勵。嚴修在貴州視學期問,改獎勵獎銀為獎勵書籍?!度沼洝罚ň砣┮椅茨昶咴率蛰d:學古書院向來獎勵獎銀,此次改獎書籍,就資善堂限有之書。在嚴修任教期問,為了鼓勵學子學習數學,在學古書院(經世學堂)開設數學,并對每月算課的月榜進行獎勵,皆以獎勵書籍為主。又《日記》(卷八)丁酉年五月二十三日載,寫信復倪書田并寄還生童日記五本,附獎書四種。從此則日記來看,書籍獎勵不只局限于學古書院,還涉及其他府學、書院,如在安順棚,對新近文武童生實習獎勵,一等文生前三名、新進文童前五名獎勵經書、院記各一本。
2.貴州官書局的圖書銷售策略
晚清官書局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而實行不同的圖書銷售策略,湖北官書局是“無論零售批發,概照定價大洋發售”“書價并寄費交足,方能照寄,有余照數退還”。而山東書局則“凡持有長期優待證者,一律按定價八折。如購書書價超過兩百元者,即無優待證,亦照八折。滿一千元者,折扣隨時商定”。但貴州特殊的地理環境,不僅購書成本高,而且因交通不便造成圖書流通的困難。為此,在銷售過程中,貴州官書局采取因地制宜的圖書銷售策略。
其一,廉價銷售,體恤寒士。貴州官書局因購運成本高,要將運輸成本加在書價之上才能進行有效運轉,定不能按照定價銷售,但在圖書銷售上的總體要求是書價從廉,不以盈利為目的。它既不像山東書局那樣,購書購得越多折扣就越大,也不像湖北官書局那樣不管零售批發,皆照價發售,而是對不同的銷售對象采用不同的收費標準。貴州官書局的圖書銷售對象主要分為三大類:書商、州縣學校和遠近士子。貴州官書局按照在所購書籍原價上酌加三成廉價賣之,即便如此,很多寒士也難以支付,仍不免觀望。在顧及成本之前提下特擬—法加以變通:發商之項,所入息銀,作為局中常年經費;各州縣購取者,仍照原價加三成,以上兩項,具有贏馀;遠近士子來局購取者,照原價加一成,以前有馀,補此不足。從以上章程內容可知,書商、州縣集體購書在圖書原價上加三成銷售,略有利潤,而對遠近寒士到書局自行購買,則在原價上加一成賤賣。
其二,郵寄書目,主動函商。貴州地處偏隅,交通不便,全省地方遼遠,圖書流通比較困難。貴州官書局鑒于特殊之地理環境,因地制宜,擬定一法解決因交通不便、地土遼遠引起的圖書流通困境。貴州官書局將刻印的《各省官書局書目書》向每州縣各寄—本,并且主動與之進行函商,了解其各府學、書院的購書需求以及告知購書的相關事項,各州縣“視所寄書目中,愿購某書,即開列清單,派人到局運取;或本局無此書,亦設法代為運購”,所購書籍的腳價由公款支付。貴州官書局這樣的銷售策略既滿足了州縣所需,同時也克服了交通不便的困難。
貴州官書局還成立《時務報》代派處,對其進行銷售。嚴修作為積極的維新派知識分子,他設法從上海購買《時務報》,將改良派的維新思想引進偏遠的貴州,并將官書局作為《時務報》的代派處?!稌r務報》雖然是以“報”為名,實則是一份書本式的政論文集,每期30頁左右,政論占了不少篇幅,是當時改良派的機關報。為了擴大《時務報》在貴州的影響,嚴修不僅在文人士子之間進行宣傳,而且還鼓勵貴州的各學校學生進行訂購。據《日記》(卷八)載:丁酉年八月二十日,改通飭各學、勸諭諸生購閱《時務報》扎,原稿李孝廉擬。經過嚴修的宣傳,當時文人士子們主動訂購,學古書院師生更是每人手執一編?!稌r務報》在貴州的廣泛傳播,使偏遠的貴州士子獲得了新思想,為后來的思想變革提供了動力。
三、貴州官書局圖書發行的傳播效果
圖書和報紙作為大眾傳媒的重要媒介,它們的傳播活動滲透到社會行為的各個方面,勢必對受眾和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貴州官書局通過書籍刊刻、購運和銷售以及代售《時務報》的文化傳播活動,對貴州社會和士人思想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促進了貴州新文化、新思想的發展
這里所說的新文化主要是指西方的科學知識文化。關于西學傳人中國可以追溯至明末清初的利瑪竇、湯若望等,但前期對中國知識分子的影響不大,主要是對精英階層的影響。但至鴉片戰爭,尤其是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之后,在中國的貧弱落后與西方的富強先進的強烈對比之下,中國有識之士和具有世界眼光的官紳們主動介紹、學習西方知識,并且成立了各種譯書出版機構和報紙刊物。在19世紀90年代,西學傳播在中國大多數城市已經如火如荼。然而在偏遠的貴州,外界書刊很少進入,西學對貴州士子影響甚微。直到貴州官書局成立,嚴修根據梁啟超的《西學書目表》購運或翻印各種西學書籍,并在學校開設數學、格致等課程,才使貴州士人大量接觸西方自然科學,成為貴州通過學校“傳播西學的第一人”,促進了貴州新文化的發展。如黔中名宿雷廷珍在貴州官書局之前自稱泰西之學,茫乎未知,而在貴州官書局成立之后卻“內探至經之要秘,外觀中外之事機”。
貴州官書局不僅帶來了西方文化,而且也通過代售《時務報》給貴州士人帶來了當時國內具有進步意識的新思想?!稌r務報》以鼓吹維新變法和救亡圖存為宗旨,以刊載當時的時事評論和翻譯外國報紙為主要內容,發表了大量西方資產階級先進思想和維新派的改良思想?!稌r務報》所刊載的變法思想受到中國大多數知識分子的關注,同時也喚醒了更多國人的憂患意識,對貴州士人思想產生了重大影響。
2.加速了貴州士人的思想變革
貴州士人在嚴修貴州視學之前,對西方文化和政治知之甚少,對國內重大時事也難以觀其全貌,而通過貴州官書局的圖書傳播為貴州士子帶來了新鮮的文化氣息。貴州士人在受到這種新鮮文化氣息的影響下,思想意識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其一,民族憂患意識加強。通過各種西方書籍和《時務報》宣傳的維新思想,貴州士子從故紙堆里走出,具有較強的憂患意識,如何使中國國富民強成為他們思考的問題。在光緒二十四年的戊戌變法中,就有四份貴州士子為朝廷建言獻策的上書材料,分別為大定府畢節縣拔貢周培菜、余慶縣舉人余坤培、貴州舉人胡東昌(呈兩件)的呈文。尤其是周培禁的呈文中提出了“甄別疆臣”“徵用寓洋華人”“任各省官紳自開鐵路”“并厘稅歸商局”“各省并營合操”“罷科舉,取材學堂”“停捐納以招大學堂報效”和“八旗令自為生計”八條建議。其二,敢于摒棄傳統封建陋習。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既有代表中國文化的璀璨文明,也有不少封建文化糟粕,例如要求婦女纏足就是一種傳統陋習,這種陋習在晚清時期維新改良派那里受到了強烈的批判?!稌r務報》35冊載有黃鵠生《中國纏足一病實阻自強之機并將肇不測之禍說》一文,論述了中國婦女纏足陋習之弊,“一經束縛,便成廢人”戰亂之時無法跑動而死,更為重要的是纏足之后,不能相子佐夫,致使男子不能隨意離開家庭,從而“無復有四海之志”,將纏足上升至阻礙國家發展的層面,勸誡中國婦女不要纏足。在《時務報》的影響下,全國各地紛紛成立不纏足協會,貴州也不例外。貴州士人聶樹楷、金毓南、尹德恒等人于1898年5月成立貴州不纏足協會。在當時的18位發起人之中,就有黃祿貞、彭述文、陳廷策三位是嚴修、雷廷珍的學生。貴州不纏足協會撰有《貴州不纏足會條約》,其中說道,“纏足之害,時務諸報序論詳矣,不再贅”,由此可看出《時務報》對當時貴州士子思想的重大影響。
3.培育了一批具有進步思想的人士
貴州地處偏遠,歷來書刊奇缺,又經兵燹之后,士子無書可讀,外界圖書又難以進入,使貴州士子對西方的數學、格致等自然科學茫然不知,而對當時中國的形勢也知之甚少。然而,通過貴州官書局“購各種書籍于資善堂而以賤價賣之,士雖貧如黔婁,亦得手置一編。于是士林蒸蒸向風,見聞一變,非復前之固陋矣”。貴州官書局所購西書和《時務報》,不僅拓展了貴州士子的知識視野,同時也培育了一批具有進步思想的人士,他們或投身教育,興辦學校,施行教育強國之理念,如姚華,留日回國后成為北京女子師范學校校長;周恭壽,留日回到貴州后籌建官立兩等小學堂10所,任貴州教育廳廳長、貴州大學校長,畢生精力奉獻于教育事業;黃祿貞曾創辦數學館、達德學校。或活躍于貴州政治舞臺,推動貴州歷史的進程;如鐘昌祚,貴州自治學社社長、政治學堂堂長,是貴州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還有劉顯治、張壽齡等人都是貴州軍政界的活躍人物?;虺闪W會,主動接受西方科學知識和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如雷廷珍在貴陽成立“黔學會”,集約同人互相講肆,講中學以通經致用,講西學以富國強民,還繼續宣傳維新變法思想;楊希邵在吳嘉瑞所辦的“仁學會”中宣傳西方科學文化知識,講授代數、幾何。
以上所舉貴州近代士人,大多出自于嚴修所創的經世學堂,皆受惠于貴州官書局購買的書刊,他們不僅從中獲取了知識,更獲得了一種思想動力,從而使他們成為了推動近代貴州歷史進程的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