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宇 張志強
摘要:章雪峰著《中國出版家·章錫琛》為國內第一本章錫琛研究傳記。作者基于史料梳理、考證,較為客觀地論證了開明書店創始人章錫琛從被商務印書館辭退到創辦開明書店等出版歷程。章錫琛注重產品質量的相關出版經驗以及團結、務實等“開明精神”,時至今日仍有其現實價值。
關鍵詞:章錫琛;開明書店;開明精神
相較于“張元濟和商務印書館”“陸費逵和中華書局”“鄒韜奮和生活書店”等專題研究而言,學界、業界對“章錫琛與開明書店”的研究明顯要薄弱一些。湖北人民出版社副社長章雪峰積數年之功,在對史料進行挖掘、考證的基礎上,完成了《中國出版家·章錫琛》一書,并于2016年5月在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由柳斌杰領銜主編的《中國出版家叢書》系列。
這是國內第一本章錫琛研究類傳記,全書主體共分為五部分,分別以傳主人生的五個重要階段為劃分依據,即年少求學時期、商務印書館時期、創辦開明書店時期、抗戰時期和晚年時期。每一章的各個小節也都以章錫琛在這_人生階段的重要事件或人物作為節點,使得整本書的目錄完全可以看作章錫琛一生的大事記,簡潔明了,思路清晰,讓讀者一目了然。
作為民國時期重要出版機構的開明書店的創始人,章錫琛一生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將畢生精力都獻給了編輯出版工作和教育事業,取得了很多成績。章錫琛曾在文章中謙稱自己是“一個最平凡的人”,但從他一生的行跡來看,其經歷之跌宕起伏,體驗之酸甜苦辣,又著實不能用平凡二字來概括。即便開明書店已不復存在,人們卻依然對那個“高尚”“正派”“嚴肅”“光輝”的出版機構充滿“感激”與“依戀”,對這位創始人更是贊譽有加。1990年10月,《出版史料》編輯部編寫了《章錫琛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其中不僅收錄了章錫琛本人所撰寫的一些文章,還有大量親朋好友對這位出版家一生的評價和追思。《中國出版家·章錫琛》,又為“章錫琛與開明書店”專題研究注入了新的內容。
一、在還原歷史情境的基礎上展開述評
一般傳記類著作,作者們習慣以時間順序對主題人物進行線性敘述,一氣呵成,就人說人,就事論事。與之前出版知名出版家的傳記相比,《中國出版家·章錫琛》一書作者在對主題人物進行敘述的基礎上,對與傳主相關的人物或事件進行了適時的類比和延伸,便于讀者對那段特定歷史時期的全貌有更深入的了解。這一點在一般傳記類著作中很難看到,也體現了作者對人物所處時代背景的深度把握。
例如第一章“最平凡的少年”中,第五小節“出版家們的早年求學時期”,作者在前四小節詳細介紹了章錫琛的早年求學經歷之后,又將他和兩位浙江老鄉(即商務印書館的張元濟和中華書局的陸費逵)進行了類比。作者提出,“這三位出身浙江從事出版的代表人物,在早年求學時期的經歷,頗有一些相似之處”。在對這三人的早年求學經歷進行比較之后,作者總結出幾個共同點:求學經歷以苦修和自修為主,都曾在教育界任職,均屬商務印書館同事等。這一類比不僅讓讀者同時了解了這三位近代出版家的早年經歷,也為后期論述他們在各自出版機構的相互競爭埋下了伏筆。
除了類比之外,作者還注重對一些特定人物和歷史事件進行延伸與發散。例如對章錫琛第一位恩人杜海生的記述。正是杜海生推薦22歲的章錫琛進入商務印書館,自此開啟一代出版家的職業生涯。章錫琛對這位恩師—直是敬重和信任的,甚至在開明書店創辦之初請其擔任第一任總經理。對開明書店發展歷史上的幾個關鍵人物如夏丐尊、葉圣陶、范洗^等^的生平事跡,作者也進行了適當鋪敘,這些內容有助于讀者更全面地了解人物個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第三章“書林張一軍”第三小節“個人和企業的高峰年代”中,對1936年前后,即開明書店成立10周年之際,整個中國出版業呈現出來的短暫高峰情形做了詳細分析。作者從當時全國新出版物的冊數、整個出版業的營業總額和單體出版社的營收情況等方面,全面論述了這一時期全國出版業的繁榮景象。作者適時地跳出人物,將視角放在了整個出版行業的大環境中,體現了其對傳主所處的民國時期出版業的研究功底。這些人物和事件雖然不是該書的主題,但能讓讀者更全面地了解主題人物以及他所處的時代語境。
二、對史料進行歸類統計和圖表化處理
為已故人物著書立傳,史料的準確運用是體現作者學術功底的一個關鍵方面。該書在參考文獻中共列出參考圖書五十余部,各類期刊雜志與匯編資料十余種,幾乎涵蓋了當前國內有關章錫琛以及開明書店的所有資料。史料的翔實,保證了作者的論述理據較為充分,增加了該書的學術價值。除全面的史料引用之外,作者注重對已有史料信息進行統計、分類和提取,靈活運用直觀的圖表,這讓該書的分析與總結更顯深入。
例如第二章“商務十五秋”中,作者在介紹章錫琛編輯生涯的起點——編輯《東方雜志》時,除對其接編此雜志時所發表的文章進行統計之外,還對這一時期所發表文章的內容進行了分類。作者提出,章錫琛編輯生涯早期的文章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關注世界大事、介紹世界新科技新發明、研究各種社會新思潮等。并且,作者對章錫琛編譯文章中有關相信靈異存在、研究神秘現象的所謂“靈學”的少數文章,也毫不避諱,“章錫琛曾親自編譯《日本新千里眼出現》《千里眼之科學解釋》兩篇文章”,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礎上,提醒后來人汲取教訓、破除迷信。同樣,在這一章之后寫到章錫琛主編的《婦女雜志》時,作者對雜志的內容特色進行了分類提取,將其歸納為五個方面,即呼吁婦女解放,關注婦女戀愛、婚姻、家庭,注重婦女教育、職業及經濟獨立,倡導男女公開社交,提倡新性道德。這一分類有助于讀者更全面和系統地了解章錫琛早期的編輯思想。
圖表運用方面,在第三章“書林張一軍”中,在介紹開明書店成立10周年以來中國出版業的發展情況時,作者運用了直觀清晰的柱狀圖和折線圖,直觀呈現了史料數據的變化性。這些對史料數據的二次加工,都為該書的學術性和理論深度增色不少。
三、對爭議問題“辨章學術,考鏡源流”
在收集史料進行整理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不一致的現象,特別是對人物評價的歷史資料,他人對同一個人物的回憶與評價可能出現較大的差異。這時候就需要作者在綜合各類資料的基礎上,冷靜分析,科學論證,盡可能還原一個真實的人物形象。在與主題人物相關的學術界爭議問題上,作者采用了博采眾長、逐一論證的方法,并最終提出令人信服的觀點。
例如第二章“商務十五秋”第五小節“為何被商務印書館辭退?”中,作者對章錫琛被商務印書館辭退的原因做了辨析。首先列出當前史料中體現出的四個觀點。其一,“猥褻說”。這是作者根據趙景深的回憶所提出的。其二,“赤化說”。這是作者根據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章錫琛本人和其三公子章士敫的觀點所提出的。但作者隨即提出質疑,并舉出兩個反例進行論證,即葉圣陶的“赤化”程度更深并未被辭退,同時,沈雁冰、陳云、王賢江等“共產黨員”,也未因身份原因被辭退,從而否定了這一觀點。其三,“聲援罷工說”。作者以作為領導者的陳云和沈雁冰都未被開除而章錫琛只是作為聲援者,從而也否定了這一觀點。其四,“違反競業限制規定說”。即當時的商務印書館對于在職員工,不能在外從事與本企業業務相沖突、相競爭的業務的相關規定和限制。作者提出,章錫琛在商務印書館之外私自創辦了《新女性》雜志是他被商務辭退的導火索。從時間的關系上來看,大約在1925年12月底,王云五代表商務高層正式辭退了章錫琛,而《新女性》雜志則在1925年12月中旬刊出了刨刊號,時間上的一先一后也可作為作者觀點的佐證。同時,章錫琛諸多好友的回憶,如唐錫光、周振甫、葉至善等,也從側面證實了作者的觀點。
在第三章“書林張一軍”中,作者對章錫琛在開明書店創辦時所擔任的職務也進行了分析考證。對當前史料所體現出的三種說法,即“總務處長”“出版部主任”“協理”,作者首先逐一進行了分析。接著,作者以“章錫琛先生只有擔任類似‘協理這樣相當于‘副經理的高管職位,才有可能進入開明書店高管層,才有可能在開明書店繼續發揮主導作用”的理由,推斷出他擔任“協理”較為符合實際。從史料論證來看,這一分析論斷較為可信。
四、章錫琛與“開明精神”的現實意義
章錫琛作為中國現代出版史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經歷留給后人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他身上具備的一些優秀品質也值得當今的國內出版人繼承和發揚。在該書的最后一節,作者以“出版家是怎樣煉成的”為題,對章錫琛一生的沉浮進行了總結論證,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作者總結,“章錫琛先生作為出版家是這樣煉成的:首先要有與時俱進的新思想,要有在細分市場做到‘專注、極致的企業理念,要有‘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選題策劃意識,要有‘以質取勝的市場競爭策略,要有團結一班人的領導能力,最后,還要有勤儉辦企業的奮斗精神”。這些出版家精神和歷史經驗,仍值得中國出版界人士參考或借鑒。
章錫琛創辦了開明書店,開明書店同樣成就了章錫琛。從1926年8月被商務印書館解雇后,在友人們的鼓勵下,一同出資創辦開明書店開始,到1949年7月由于和同人在書店未來走向上的分歧被迫辭職為止,章錫琛與開明書店一同走過了23個春秋。雖然名義上他擔任總經理的時間不足6年,但在這23年里,作為書店的核心人物之一,在書店各階段的發展過程中均起到了主導作用。在用人策略上,章錫琛不追求個人職務的高低,只為書店的發展著想,先后推舉杜海生、范洗人為總經理。在其親自出任書店總經理的6年里,更是將開明書店帶到了巔峰,出書品種和經營規模都達到了書店發展史的頂峰。雖然之后被戰爭無情破壞,但章錫琛以及開明書店在民國時期出版史中的地位就此確立。
“開明夙有風,思不出其位。樸實而無華,求進弗欲銳。惟愿文教敷,遑顧心力瘁。”這是葉圣陶對開明書店歷史的總結,也是對“開明風”即開明精神的提煉與升華。樸實無華、進步開明的開明精神當中融人了一代代開明人的智慧和可貴品質,這其中,創始人章錫琛功不可沒。
《中國出版家·章錫琛》一書兼具歷史考證的嚴謹和語言表達的靈動,作者讓章錫琛這位愛國、敬業、謙遜、樂觀、正直的中國出版家的風采躍然紙上。由于時問跨度較長,資料與篇幅有限等原因,該書在傳主的一些細節上仍有可補充之處,例如章錫琛在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以及任職古籍出版社和中華書局時期的出版活動。這一時期是傳主離開開明書店之后新的發展階段,筆者認為仍需一定篇幅進行詳述。總體來看,該書可謂系統研究出版家章錫琛的階段性成果,筆者期待后續仍有相關主題研究進一步探討,以便為當前的出版實務和研究提供新的思想資源和經驗啟示。
(朱宇,南京大學出版研究院/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張志強,南京大學出版研究院/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