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玉芬
[摘 要]企業是依法設立以盈利為目的的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獨立核算經濟組織。每個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戰略目標,就像大海航行需要指航燈一樣。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戰略目標體系中屬于“支配”地位的“職能化”目標。若沒有明確的財務管理目標,就是“摸著石頭過河”,河里一旦沒有石頭,只有被河水沖走。正因如此,企業戰略目標往往被簡化為財務管理目標。
[關鍵詞]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模式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5.187
關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模式,目前有好幾種,每一種似乎都有自己的道理。現有的這些財務管理目標的理論認識都不統一,對企業來說,無疑是望梅止渴,沒有具體可操作性,若一味照搬照抄,可能會導致企業經營管理失去方向,自亂陣腳。為了使企業真正做到一切生產經營緊緊圍繞戰略目標而進行,我覺得必須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符合企業實際的科學的財務管理目標模式。
1 對當前盛行的且有代表性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模式進行評價與分析
達到利益的最大化、資本利潤最大化、經濟效益最大化及企業價值最大化是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幾種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下面,對它們逐個評價。
1.1 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
它是假定企業的投資收益是預先確定的,然后財務管理模式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企業作為市場經濟主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其所得利潤是一定時期內所得全部費用及收入的差額。把它作為財務管理目標,現在看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是可以直接反映企業經濟效益和創造剩余價值的大小;二是利潤是企業充實資本金、擴大再生產的來源。但同時,利潤最大化目標的缺點是:一是這里的利潤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二是不利于不同投資規模的企業或同一企業的不同時期的比較;三是沒有考慮到風險;四是片面追求利潤最大化,會導致企業短期短視行為。所以,把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是欠缺的。[1]
1.2 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
經濟效益就是企業的產出和投入之比,反映經濟效益的主要指標是企業的總資產利潤率。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的最大優點是不用考慮企業經營規模大小,能夠直接反映企業的獲利水平。但是它同樣存在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因素和風險因素等缺點,容易導致企業的短期短視行為。
1.3 以資本利潤率(每股收益)最大化為目標
資本利潤率是凈利潤與資本額之比。每股收益是凈利潤與普通股股數的比值。企業的投資者的投資目標是獲得投資(資本)收益,具體表現為凈利潤與普通股股數或凈利潤與投入資本額的對比關系。這個目標的優點是把企業實現的利潤額同股本數或投入的資本額進行對比,能夠說明企業的盈利水平,可以在不同資本規模的企業或同一企業的不同期間之間進行比較,揭示其盈利水平的差異。但該指標仍然沒有考慮資金時間價值和風險因素,也無法避免企業的短期短視行為。
1.4 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目標
投資者建立企業的重要目的在于實現財富最大化。這種財富最大化首先表現為企業的價值最大化。企業價值是指企業全部資產的市場價值,它發映了企業真正的價值,以及潛在或預期的獲利水平。在評價企業價值時,我們是以投資者預期的投資時間為起點,并將其未來收入按預期投資時間的年限進行折現,并考慮概率因素。這種計算方法兼顧了資金的時間價值和風險因素。
2 結合我國國情,提出適合我國企業的科學財務管理目標模式
在我國,公有制經濟占主導地位,其他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私營經濟作為必要補充。所以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制訂,既要符合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客觀規律,又要充分尊重企業財務管理的實際情況,使之同時具備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適合企業實際財務管理目標,應當符合如下幾個條件。
2.1 以投資者(所有者)財富最大化為基本前提
一個企業,當它還處于設立人頭腦中的醞釀階段時,就已存在著一個主要的目標——即以盈利作為其最基本的目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企業在經營目標上所共有的特征,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一個企業如果不以盈利為目的,那么它本身就沒有存在的理由和正當性。從長遠意義上來說,只有盈利或資本增值,才是企業的本質追求。“誰投資,誰受益”應當成為企業設立的基本原則。
近些年來,我國私營經濟蓬勃發展,縱觀本村私企的發展歷程,也發現,投資者(所有者)財富最大化是這些企業明確而根本的財務管理目標。一個個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都是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一步一個腳印,向更高更強的事業巔峰攀登。
2.2 以職工收入最大化為必要條件
該條件是指在決定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時,必須充分考慮到職工的利益。職工是企業財富的創造者,辛勤地工作奮斗在生產第一線。只有尊重他們,善待他們,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才有利于建立企業內部的利益均衡機制。以它作為財務管理目標,可以使企業形成較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容易激發廣大職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也就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人文主義關懷和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否則,就與資本主義企業剝削工人的剩余價值沒有什么本質區別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也就無從體現。企業員工參與企業管理的程度,也就決定了企業員工在企業中的地位高低。事實證明,只有當企業員工全力投入企業的生產經營,以企為家,才會產生巨大的歸屬感和責任心,使員工以企業夢為自身夢,以企業的興盛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就能創造出有堅強凝聚力戰斗力的企業文化氛圍,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獨占鰲頭。[2]
2.3 以對社會的貢獻最大化為責任準繩
企業對社會的貢獻,主要表現在稅款繳納上。政府為企業提供了公共服務,也要通過稅收來分享收益。企業銷售收入越多,工人的收入越多,國家稅收也就相得益彰。聯系本村實際,2016年共有私營企業120家左右,銷售收入共計8億元,年繳納稅款3000萬元左右;前兩年經濟形勢最好時,銷售收入一度達到13億元,年繳納稅款5000萬元左右。由此可見,企業繳納的稅費占銷售收入的3%~5%。本村3300人左右,占地2900畝,不過是無錫地區幾百個行政村之一。然而,窺一斑而知全豹,企業對整個社會的貢獻是多么大。國家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正因如此,我國的社會事業蒸蒸日上,正向小康社會邁進。企業對社會的貢獻,還表現在對各項社會事業的支持上。例如,鎮中心小學擴建,本村幾個規模較大的企業就捐助了25萬元左右;2008年汶川地震,我村企業和個人共計通過村委捐款近15萬元,這些慷慨之舉,值得我們學習。他們的人格魅力,也在此過程中得以充分展現,企業也在這過程中實現了對社會的貢獻最大化。endprint
2.4 以相關利益主體的滿意值為補充
在企業中,財務管理目標要謀求相關利益主體的最大滿意值包含著豐富的內涵:為經營者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使其放手拼搏,提升經營業績;加強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聯系,重大財務決策邀請銀行等金融機構參與,讓它們成為企業堅強的資金供應保障;加強與供應商的聯系,保證原材料的有序供應,適當的時候還可利用商業信用籌資;此外,還要特別重視客戶,要堅持誠信為上,信譽第一,不斷提升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并注重維護企業形象等。顯然,以上的各方都有可能對企業財務管理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正是以上多方利益相關者的共同參與,形成了企業利益的制衡約束機制。如果因哪一方的利益受損而使另一方獲利,結果就會導致矛盾不斷,沖突頻生,從而影響企業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最終損害了企業各利益主體的利益。
而要使這多方利益主體達成統一,就是在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制定時,要明確他們各自的目標都是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組成部分,在制訂和實現企業財務管理具體目標時,就要對這幾方利益主體的利益進行充分的考量和協調。而達成統一的基礎就是企業發展和實現共贏。即企業在獲得收益時要把控好風險,同時要正確應對風險;在目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發生矛盾時,以長遠利益為重。只有這樣,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才具有科學性。
綜上所述,且結合我國國情,筆者認為市場經濟體制下適合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應定義為“在提高經濟效益的總思路下,追求企業投資者(所有者)、企業職工財富最大化和對社會貢獻的最大化,并謀求相關利益主體的最大滿意值”。筆者認為只有這個目標,才同時兼顧到企業投資者(所有者)、職工、社會等諸方面的利益,使這些利益共同體在這個目標上得到了統一并達到了一個最佳結合點。它克服了前述當前流行的財務管理目標所存在的各種缺點,因此,把它作為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是比較科學的。企業內部由投資者(所有者)和廣大職工組成,而社會由企業來組成。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企業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符合這幾個經濟利益主體的利益,使組成企業的各個利益主體達到共同富裕。[3]
當然,這僅僅是筆者的一家之言。隨著企業內外部環境及企業結構的變化,該目標的科學性和實用性,還有待于在實踐中進一步接受檢驗;而究竟什么樣的財務管理目標是當前最適宜的,也有待于大家共同的研究和探討。希望我國所有的企業在正確的財務管理目標的指導下,在市場經濟的商海中乘風破浪,不斷鑄就新的輝煌。
參考文獻:
[1]陸正飛.財務管理學[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0.
[2]吉全貴.論有中國特色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五大特征[J].無錫財稅,2002(10).
[3]童文霞,杜星.這里員工流失率為何是零[N].羊城晚報,2005-02-22.
[4]余博.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作用探討[J].中國市場,2016 (36).
[5]劉陸思琦.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改進對策探索[J].中國市場,2015 (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