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妍霞
神經導航系統在腦腫瘤手術治療中的護理配合要點分析
劉妍霞
目的 分析神經導航系統在腦腫瘤手術治療中的護理配合要點。方法 99例腦腫瘤手術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49例)。兩組患者均應用神經導航系統進行腦腫瘤手術治療,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配合, 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配合, 比較兩組臨床效果。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評分、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操作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0.33、44.23、25.83,P<0.05)。結論 通過在神經導航系統腦腫瘤手術治療中, 實施優質護理配合, 能取得較為顯著效果, 值得推廣和應用。
神經導航系統;腦腫瘤手術;護理配合要點
研究顯示, 神經導航系統為將微創外科手術、立體定位技術、現代神經診斷技術經過計算機進行處理后的新型綜合系統, 也可以稱作為影像導向外科[1]。因此, 本院對神經導航系統在腦腫瘤手術治療中的護理配合要點進行研究和分析,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7月20日~2016年2月11日本院腦腫瘤手術患者99例, 隨機分為觀察組(50例)和對照組(49例)。觀察組患者女25例, 男25例;年齡30~50歲,平均年齡(40.21±4.26)歲。對照組患者女26例, 男23例;年齡31~50歲, 平均年齡(41.15±3.9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兩組患者均行腦腫瘤手術, 在手術前患者頭皮做好相關標記, 對患者進行磁共振成像(MRI)定位掃描, 將獲取資料經過導航工作站完成直至放射圖像三維重建,將相關數據轉移直至壓縮軟盤內, 給患者帶上頭架, 將參考架固定至患者頭架上, 將導航系統啟動, 再使用導航棒實施定位, 在導航系統下進行腫瘤病灶切除術。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配合。觀察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配合, 具體如下。
1.2.2.1 心理護理 護理人員應在術前24 h向患者家屬或者患者簡單講解導航系統相關知識, 告知患者手術程序, 由于患者對手術方式認識不足, 對開顱手術具有嚴重的恐懼心理, 和患者進行交流后, 做好一系列的溝通工作, 能消除患者的顧慮, 使患者以平和、良好心態配合手術。
1.2.2.2 預防護理 告知患者保護標記物重要性, 指導患者應保護自身頭部, 在睡覺、洗臉時應避免觸碰患者標記物,預防移動和脫落情況發生, 應充分了解患者手術計劃, 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解, 明確手術入路后, 應將手術相關器械準備完善, 例如導航儀、顯微鏡、顯微器械、常規開顱器械包等, 在手術前應對所有儀器性能進行檢查, 若發現問題應及時進行處理, 確保手術的可靠和安全性。
1.2.2.3 術中相應護理 在手術中, 護理人員應連接吸引器、雙極電凝線, 并對性能進行檢查, 使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中, 對患者基本資料進行仔細核對, 開放2條靜脈通道,確保患者輸液通暢, 在對患者實施麻醉后, 應根據手術需求擺出適宜體位, 根據手術要求應隨時對手術照明和設備進行調整, 術中輸血、輸液時應執行查對制度, 進行無菌操作,對患者病情進行嚴密觀察。
1.2.2.4 術后設備和器械處理 在術后使用軟毛刷和軟布進行清洗, 對探針、紅外線發射球進行清洗, 待其干燥后放置在專用箱內, 對導航系統進行初步清洗后, 待其完全干燥后進行上油保存, 手術結束后應將導航系統關閉, 定期進行保養, 應防潮和避光, 避免發生碰撞, 保持該器械的精確性,在每次使用后進行登記。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評分、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操作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評分、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操作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0.33、44.23、25.83,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評分、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操作評分比較(±s, 分)

表1 兩組護理效果評分、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操作評分比較(±s, 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例數護理效果評分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操作評分觀察組50 80.25±5.27a 90.23±2.01a 89.25±2.15a對照組4972.15±1.5475.25±1.2780.15±1.22
研究顯示, 神經導航系統為輔助性手術技術, 近年來在國內外廣泛應用, 該項方式已經取代了傳統成像輔助技術,神經導航系統需要術前進行計劃和準備, 同時在該過程能幫助醫生完成三維圖像重建, 對患者病變實施精確定位, 制定完善手術計劃, 能有效減少手術時間, 提高患者腫瘤切除準確性, 保障患者的安全[2,3]。在使用導航系統進行手術時,能自動尋找患者病變位置, 同時還能對患者手術進程進行動態反饋, 在患者切除病變同時還能避免對血管、神經等結構造成影響, 從而做到手術時間短、定位準確, 減少術后并發癥[4-6]。
[1] 歐榕清. 神經導航系統在腦腫瘤手術治療中的護理配合.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 2(1):131-132.
[2] 盧國彩, 和華元, 卓小英, 等. 神經導航引導下顱內腫瘤患者圍手術期護理. 西南國防醫藥, 2015, 25(11):1250-1251.
[3] 蔡秋香, 余桂媛. 神經導航系統在神經外科手術應用中的護理.實用臨床醫學, 2012.10(11):7, 10.
[4] 王曉艷, 夏純, 朱順芳, 等. 電磁導航下顱內腫瘤切除術病人的護理. 護理學雜志, 2014.24(16):27-28.
[5] 黃梅, 雷春芳. 神經導航系統在腦腫瘤切除手術中的護理配合要點與對策. 微創醫學, 2017, 12(2):289-290.
[6] 徐小群, 陳麗莉. 神經導航系統用于顱腦腫瘤顯微外科的手術配合. 護理研究, 2014.18(15):1368-1369.
[7] 何鈺. 神經導航系統下顱內腫瘤切除術的護理配合. 護理學雜志, 2012.22(10):7-8.
[8] 羅昱, 阮玉山, 肖紹文, 等. 神經導航系統在顱內腫瘤手術中的應用. 中國癌癥防治雜志, 2009, 1(1):41-43.
[9] 賀世明, 高國棟, 王學廉, 等. 神經導航系統在腦內病變手術中的應用. 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雜志, 2005, 18(1):4-6.
[10] 章翔, 張劍寧, 費舟, 等. 神經導航在腦腫瘤手術中的應用. 醫學爭鳴, 2001.22(23):2179-2182.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3.094
116021 遼寧省大連市中心醫院第一手術室
在患者手術前后實施一項有效的護理工作, 通過對患者病情進行了解、充分預測可能發生的意外, 要求患者做好思想準備, 通過對患者實施一系列護理措施, 能使護理配合具有默契、敏捷、主動等優點, 通過觀察患者術后病情變化,將每例患者作為中心, 時刻想著患者的利益, 在護理過程中做到準確、細致、周到、全面, 給予患者一個良好的護理措施,能達到最佳的護理效果[7-10]。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效果評分、護理質量評分、護理操作評分均優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神經導航系統腦腫瘤手術治療中, 實施優質護理配合, 能取得較為顯著效果, 值得推廣和應用。
2017-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