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司坤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5日發表《中國人權法治化保障的新進展》白皮書,用1.7萬字詳述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如何將尊重和保障人權置于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更加突出的位置,開啟中國人權法治化建設的新時代。英國路透社稱,這份白皮書向外界宣告,推進全面依法治國,使中國的人權法治化保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中國社科院人權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柳華文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政府在宣示自己的人權立場和總結人權成就方面,正變得更積極、更細致。
除了前言和結束語,白皮書從“不斷完善人權保障法律體系”“依法行政保障公民合法權益”“有效提升人權司法保障水平”“夯實人權法治化保障的社會基礎”“加強黨對人權法治化保障的領導”和“積極促進全球人權法治建設”六個方面,闡述經過5年來的開拓進取和改革發展,中國的人權法治化保障取得的巨大成就。《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白皮書使用了大量數據和事例。
“中國稱人民擁有比以往更多的人權”,路透社15日以此為題報道說,白皮書稱,事實表明,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享有如此充分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和公民及政治權利。此外,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人權法治體系建構,推進全球人權事業健康發展。白皮書說,截至2017年8月,中國已累計派出維和軍事人員3.6萬人次,先后參加了24項聯合國維和行動。2017年,建成8000人規模的維和待命部隊。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稱,中國政府在白皮書中表示,中國有效開展司法領域國際合作。2014年至2017年10月中旬,共從90多個國家和地區追回外逃人員3453名,追贓95.1億元,“百名紅通人員”48人。此外,中國還同國際社會一道共同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犯罪和毒品犯罪。
“《中國人權法治化保障的新進展》的發布意味著我國人權領域白皮書的發表更加頻繁,細節更多,也更加具體了。”柳華文15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我國今年發布的上一份白皮書是9月29日的《中國健康事業的發展與人權進步》白皮書。他說,近年來我國發布的人權白皮書中,有的是綜合性的,如《中國人權事業的進展》綜合概括人權事業發展成就。有的是專題性的,如關于少數民族、宗教自由等領域。15日發布的這份白皮書是關于人權的法治保障的。“以前可能幾年發表一份,現在一年發表幾份。”
一直以來,西方對中國人權問題充滿偏見。15日,平日熱衷報道西方人士指責中國人權狀況或替中國“異見分子”炒作的那些西方媒體卻“選擇性失明”。路透社在報道中國人權白皮書內容的同時稱,在白皮書發布前的國際人權日前夕,歐盟和美國發表聲明稱對中國的“人權惡化”表示“極度關切”。
柳華文1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西方國家對中國有一些標簽化和刻板印象,這實際上不利于他們全面真正地了解中國。去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公布的人類發展指數,對中國的社會進步有全面科學的評價和分析。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認為,該指數表明中國已成為“高水平人類發展國家”,是30余年來在人類發展領域中進步最快的國家之一。即便如此,記者仍看到白皮書在結束語中表示,實現更高水平的人權法治化保障,仍有許多工作要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作出長期不懈努力。▲
環球時報2017-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