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源泉
摘要:本文介紹了銅仁市當前農產品保險發展的現狀,對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議。
關鍵詞:農產品保險;建議
一、銅仁市農產品保險情況
針對特色農業投入多、頻繁發生的自然災害易給種養農戶造成巨大損失等問題,貴州省銅仁市遵循“政府引導、自主自愿、市場運作”原則,建立市農業保險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制定《銅仁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積極引導和鼓勵區縣各級政府認真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險試點工作,發揮農業保險“穩壓器”和“助推器”作用。2017年一季度,政策性農業保費收入0.55億元,同比增長43.73%,理賠支出0.16億元,同比增長66.2%。尤其在《貴州省2017年政策性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黔府金發〔2017〕6號)出臺后,各區縣創新模式,農產品保險成效卓然。
石阡縣將茶葉、家畜、果蔬納入農產品保險試點范圍,太平洋保險公司負責5個鄉鎮的茶葉種植保險業務;人民、人壽兩大財保負責7個鄉鎮街道茶葉種植保險業務;向人壽投保3597頭能繁母豬,惠及養殖戶1702戶,實現應保盡保,能繁母豬死亡92頭、理賠90頭,惠及養殖戶75戶;啟動果蔬產業保險,在五德桃園開展業務。
碧江區實現水稻、玉米、油菜、馬鈴薯總投保2948.3畝,覆蓋全區13個鄉鎮街道,農業保險保費收入達132.63 萬元,保額2178萬元,理賠金額148.49 萬元,惠及農戶18212戶次。
江口縣由中國人壽財保負責,完成獼猴桃、葡萄農產品保險1809.4畝,涉及投保主體5個,180.94萬元,保費7.24萬元。
德江縣能繁母豬保險涉及1333戶3236頭,總保費19.42萬元;育肥豬保險170000頭,總保費23.96萬元。水稻保險144400畝,總保費84.82萬元;玉米保險153000畝,總保費29.81萬元;油菜保險137700畝,總保費5.83萬元;馬鈴薯保險157000畝,總保費12.11萬元;森林保險311100畝,總保費93.33萬元。理賠方面,2016年農業保險理賠結案321件,惠及農戶18246戶,合計支付賠款金額87萬多元,已全部結案。
玉屏縣扶貧資金支持建檔立卡貧困戶自繳保費近1.8萬元,綠星公司提供支持農戶自繳保費0.48萬元,理賠受災金額近24萬元。
萬山縣投保水稻48975.07畝,其中,中央財政補貼587699元、占總保費40%,省級財政補貼440774元、占總保費30%,市級財政補貼66116元、占總保費的4.5%,縣級財政補貼154271元、占總保費的10.5%,農戶自交220387元、占總保費15%。生豬養殖承保覆蓋面為100%,總保險費20.2萬元,財政補貼17.17萬元,農戶自交保險費3.03萬元,覆蓋各鄉鎮街道行政村大戶、散養戶。
二、存在的問題
(一)農戶投保意識淡薄,保險公司人員不足。農戶對農產品保險了解不深,參保積極性不高,自籌部分保費收繳困難。加之受病蟲災害影響,農產品保險業務嚴重虧損。農業保險工作點多面廣,承保公司人員嚴重不足且專業技術力量缺乏,運行比較困難。個別鄉鎮對農產品保險工作重視不夠,導致工作遲遲不能開展。
(二)經營方式不一,保險公司虧損原因不易判斷。目前農業保險主要有“政策性保險”和“商業化經營”模式。如何判斷保險公司盈虧是由政策性農業保險業務所致,還是由商業性保險業務所致,政府補貼難以確定。
(三)保費偏高,理賠額低。即使政府補貼農戶保費,但許多農民仍交不起保費,造成投保需求不足。另外,理賠額低,如生豬保險,一頭母豬3000元左右,只賠1000元,20公斤的育肥豬價值600元只賠150元,120公斤以上育肥豬價值2000元只賠500元,賠付金額與生豬本身價值懸殊大。有的農戶認為保后沒有死豬,覺得白花了保費,加之保險賠付程序繁雜,生豬死亡后沒有及時賠付,影響項目推廣。
(四)配套資金困難,專業技術人才缺。農業經營呈現分散性、小規模經營、保險工作量大等特點,其宣傳、查勘、定損的成本相當高。農作物保險專業性較強,要求從事試點經營的機構人員既要掌握保險業務,又要掌握農業技術,導致定損理賠工作人員不足,理賠耗時長。市縣兩級財力薄弱,匹配資金困難,影響政策性農業保險整體進度。
三、建議
第一,建議省級出臺《關于鼓勵開展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的意見》,全面啟動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工作,推動形成中央“保大宗、保成本”和地方“保特色、保產量”相結合的多元化農業保險體系,保障農業生產可持續,保護農民生產積極性。鼓勵保險公司與行業主管部門協調合作,開展種植養殖保險,探索農產品產量、價格和天氣指數等創新型保險試點。
第二,建立中央財政支持的特色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進一步分擔和化解農業保險承保公司的經營風險。創新財政補貼方式,對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建立“定向補貼”和“以獎代補”相結合的激勵機制。將地方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列入中央財政支持范圍,提高中央財政獎補力度,參照種植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由中央財政補貼40%,省財政補貼25%,縣財政補貼5%,減少農民保費承擔比例。
第三,省級制定建議目錄,選擇體現地方特色、具有產業規模、農戶投保意愿強烈,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的優勢特色農產品為保險對象。重點支持開展特色糧經類產品、茶葉類產品、果蔬山珍類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和中藥材產品保險,對集中連片、規模化的種植、養殖的品種,可比照特色農產品開展保險。
第四,國家、省在綜合考慮相關品種多年平均損失率、保險經營費用、再保險費用等因素,科學確定特色農產品保險費率。
(作者單位:貴州省銅仁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信息中心)
責任編輯:凌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