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
摘要: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開展啟發式教學模式能夠滿足新課標的要求,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養成良好的自學能力、想象力、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語文;啟發式;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方案的實施,“人文教育”、“以生為本”的新教育理念逐步發展起來,啟發式教育更能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同時也充分落實了素質教育的思想還有一部分語文老師對啟發式教學理論及其特質研究不夠,技術駕馭能力也不夠等等,使得他們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應用啟發式教學還存有不少誤區。
一、啟發式教學內涵
經過長期的分析研究,啟發式教學是以既定的教學目標為依據,針對學生年齡、知識基礎、心理特征和認識結構等實際問題,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有意識、有目的的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德智方面的發展。
(一)啟發式教學基本內容
建立合理的教學目標。為了提高對教學活動結果的預見性,教學目標的建立能夠使學生學習目的更加明確。經實踐驗證,對于學生沒有興趣學、不被學生所接受的科目,學生處于本能的抗拒心理,難以掌握相應知識,就更談不上提高和應用了,即使是采用硬性的死記硬背講藥學的知識記下來,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應用。
(二)建立科學授課模式
理論研究表明,授課模式是實現啟發式教學目標的決定性因素和重要內容。因此,建立科學授課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必要性。啟發式教學認為在授課過程中教師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能夠掌握合理的問題解決辦法,調動學生學習熱情,有計劃的開發學生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榮譽感、成就感,從學習初期就建立一個良性循環。
二、啟發式教學的措施
(一)啟發學生的思維。創造問題情景就是啟發學生思維最有效的一種方法。教師在授課的過程當中,不僅是傳播知識,還要為學生設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求知的強烈欲望。教師應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閱讀,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樹立學生積極探索的精神,從而促使學生主動去獲取豐富的知識。教師應該善于樹立學生的探索創新精神,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其實,課堂提問是啟發式教學實施的途徑之一,在課堂上教師創設的情景教學,應該主要體現在提問與回答上,把學生全身心地帶領到課堂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的求知欲轉換到活躍的狀態中,激發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從而改善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興趣。根據專家研究分析,啟發式教學的重點主要是怎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自覺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見,興趣其實就是人類對事物的一種迷戀、向往和積極追求探索的心理導向。興趣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傾向,是學習動力的源泉,也是求知的力量。一般初中學生對學習產生一定的興趣之后便會自主探究學習,所以,興趣是帶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內在因素,也是達到目標的內在動力。為此,初中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要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愿學”甚至“樂學”。
(三)引導學生的學習。在新課改的推動下,使得大多數教師認識到教書的任務除了為學生傳授必要的基本知識之外,還應該教會學生如何去學習。其過程是自我創造和自我思考的一種活動,為此,教師必須有意識地提高自身教育技能和自我學習能力,正確掌握語文重點,提升技能,通過自己的感悟發現知識。所以,語文的教學中應注重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如果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掌握學習的方法,其在課外就能夠自主學習并善于運用。
(四)營造活潑的教學氣氛。在初中的啟發式教學中都是以學生作為主體,教師占主導地位。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對學生學習的指導上。施教之功,貴在引導,妙在開竅。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避免出現“唯我獨尊”現象。唯有如此,啟發式教學才會得到成功。啟發式教學不僅是教師的教學手段,也能夠促使學生自主學習與思考,舉一反三,特別是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只有將學生原有的學習思想與基礎能力的差異進行全面考慮,才能更有效地發掘學生內在潛力。學生一旦獲得良好的學習環境與廣闊的發展空間,其個性與特長才能全面發展。
三、初中語文啟發式教學的作用和意義
所謂啟發式教學,就是指在教師的指引和點撥下,學生憑借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及技能,通過自身努力獲得新知識和新技能的教學模式。啟發式教學模式的作用和意義主要可以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語文自學能力是我國新課標的客觀需要,我國新課標對于語文教學目標有著明確的規定“現代語文教學不僅要學生掌握語文知識,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要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使學生成為綜合性的高素質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現代語文教學已不再是單純傳授知識,而是需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其中當然也包括自學能力。
2、滿足終身教育的客觀需求。時代在發展,知識也在不斷更新,當前,“終身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為緊跟時代的步伐,人們必須更新自身的知識。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啟發,要側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授予他們更多的學習方法,從而使之能夠實現自我教育。
3、迎合信息化教學環境下的客觀要求。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現語文教學的規模卻來越大,學時越來越少,教師若想達到教學大綱的目標,不僅需要在課堂上授予學生更多的知識,而且還需要對學生進行指引和啟發,要教會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掌握學習的內容和發散知識點,以讓學生能在課后繼續進行語文學習,從而提高其語文成績,最終達到教學大綱的要求。
作為教學一線的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切實地感到啟發式教學存在著很多問題,不能滿足當下素質教育的需求,也不適合教學改革的需要。因此,就必須結合教學實踐,探索出一條教學新路,即如何讓語文教學充分發揮出啟發式教學思想的優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改變目前應試教育與真正的語文教學相矛盾的現狀,激發學生的潛能,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讓日常的語文課堂成為學生們學習的樂園,最大化地發揮啟發式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梁小雄.讓問題走進課堂,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J].小學教學參考,2010,(05).
[2]吳國峰.啟發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與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0,(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