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香
2016年9月,我由一名多年的品德兼職教師升級為專職教師,品德教學成為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極其重視素質教育和教學質量的今天,如何使品德教學平實高效,讓課堂在常態中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巧用課前五分鐘,磨刀不誤砍柴工
“尊敬的老師和同學們,大家好,歡迎收看四年級六班的新聞發布會。我是今天的主持人馬浩軒。我是今天的主持人崔亞琦。今天的新聞主要內容有:鄱陽湖進入為期3個月的禁漁期;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廢水;河南某小學踩踏事件已致2名學生死亡。下面請收看第一條新聞:鄱陽湖進入為期3個月的禁漁期……”
這是四年級六班任兩名學生在課前五分鐘主持的“新聞播報”。為了發掘學生的各種潛能,調動學生學習參與的積極性和樂趣,我在教學實踐中主動創設和提供各種舞臺,注重發揮學生主動性,讓他們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體驗學習帶給他們的成功和愉悅。其中,課前五分鐘的新聞播報,就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歷練各種能力的平臺,收到了比較好的效果:五分鐘里,學生述說最近一周的新聞,并加簡單的評說;五分鐘里,有思維的火花,有激情的碰撞,還有會心的微笑與共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老師們各出奇招,但不管是什么方法歸根結底在于真正發揮和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有利于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平臺,讓學生喜歡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而不是只做教師教學表演的看客,陪襯并配合著老師的表演。
二、開發創造新教材,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一些教師上課既沒有廣度,更沒有深度,平淡而乏味。究其原因:長期以來,教材就是教師的“教本”,學生的“學本”,是教學活動的依據,具有絕對的權威性。有一個“習慣性”的問題——老師習慣于講教材,讓學生學教材。教材所呈現給老師、學生的范例,只起示范和開闊思路的作用,不能照本宜科、照圖講圖。教材面對的是不同地區、不同水平的學生,不可能與各地的實際狀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完全吻合。所以,打破教學中過分依賴教材的做法,不被教材所束縛,應根據本地區和本校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掌握和進行再創造,既善于利用課本,又敢于跳出課本,和學生一起走出課堂,及時地把社會生產中的信息、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及時吸收到教學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與社會》課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
如在《家鄉山水美如畫》(三下)一課的教學中,教材圖片呈現的是盤龍山、仙人洞、千佛山、靈巖寺、四門塔,若讓學生交流這些圖片,可能大部分學生的腦子里是一片空白。課前,我讓學生搜集家鄉的名勝古跡、秀美風光的資料,課上學生以小導游的身份把搜集到的鶴伴山、櫻花山、唐李庵、范公祠、醴泉寺的圖片、照片及相關資料以一種輕松活潑的形式呈現出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學生感受到家鄉美的基礎上,我把鶴伴山的優美景色、范公祠的文化底蘊有關的視頻播放給學生,使學生愛家鄉的感情得到進一步升華。
品德與社會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應該是孩子們自己探索的一個過程。教學中我充分開發教材,利用現代的教學手段讓教材變得更受學生歡迎,將知識的挖掘放手于孩子們,走出教室,讓他們自己去探尋所需要的知識,更是孩子們自主學習的一種體現。
三、合作交流與探究,素養更上一層樓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經常運用小組合作活動來進行有效學習。細細想來,課堂教學中的小組學習有些運用得比較恰當,有些用得則比較泛濫。只要是問題,教師就把問題拋給小組進行討論,然后小組匯報、全班交流。一節課下來,課堂的小組活動竟能達到六、七次,一次小組活動少則2分鐘,多則5分鐘。短短的40分鐘課堂,小組活動的時間就占據了14~15分鐘。試想,這樣的活動學生的興趣何在?何談高效?我覺得當務之急應該和老師們探討一下合作學習出現的必要及適當形式。
1.同桌合作
這種合作方式,學生的交往范圍較小,所占時間不長,容易操作。在品德與社會的教學中,較多的運用于難度不是很大的問題的討論解決。這種學習方式,在整節課堂的頻率為2~3次,每次1~2分鐘。如《我國的行政區劃》(五下)一課的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中國政區圖上找一找有哪幾個自治區及它們的位置,這種活動比較簡單,只要同桌兩個同學在地圖上指出后,進行比較、對照一下就可以了。
2.小組合作
2014年,我縣開始大力普及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到現在已有4年的時間了,不管是形式建設還是成員搭配,都已比較成熟,“學習導航”在課堂教學中逐漸規劃著課堂的小組活動內容、次數及人員分工。這種學習方式,在整節課堂的頻率為1~2次,每次4~5分鐘。如《走近消防警察》(四上)一課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觀看消防警察一分鐘的出警視頻,感受到了消防警察神速的出警速度、高超的本領后,想進一步走近消防警察的生活。為了讓學生了解、探討得更深入細致,教師按課前資料搜集情況把學生分成了訓練組、本領組、事跡組、器材四個組進行討論、交流,小組同學集思廣益,再加上自己的思考,能夠感受到消防警察付出了艱辛與汗水,也收獲了尊重與幸福。
總之,教學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過程。作為品德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主動探索的精神,既要遵循教育的規律性,又要尋求恰當的手段方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能,讓我們的品德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單位:山東省鄒平縣第一實驗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