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春
這是一節教授學生如何寫出合乎規范又漂亮的宋體字的課,是為做藝術字設計作鋪墊和準備的課。上一節課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宋體的一些相關的知識,知道了宋體的產生時間,特點,用途和意義;學習了宋體八種基本筆畫,并做了作業。應該說,學生對于宋體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學生對于宋體的認識仍只是停留在一個籠統且破碎的層面,還不整體深入,更不具備操作性。為了實現讓學生寫出合乎規范且漂亮的宋體的教學目標,需要解決好三個問題:筆畫,大小和結構。對所有的學生來說,在沒有書寫宋體的經驗背景下,會是一個艱巨的挑戰,對老師來說也是如此。
一、導課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讓學生說,不全的教師補充,把要點板書在黑板上(印刷,方正,大小一致,裝飾性筆畫,橫細豎粗)。然后問:“那么怎樣寫宋體字呢?如何寫的一樣大???并寫好看呢?”引入今天的課。
二、新授
1.如何把字寫一樣大
讓學生同桌討論,如何把字寫得一樣大的方法。(畫邊框并且筆畫頂四邊)給學生一個口訣:頭頂天,腳踩地,雙手撐兩邊。以我的全名作為實例來說明:什么是“頭”(最上面的筆畫的頂端),什么是“腳”(最下面筆畫的底端),什么是“雙手”,(左右兩邊筆畫的外端)什么是“天地”和“兩邊”。然而也不是所有漢字都能寫成一樣高一樣寬的,特殊情況特殊處理。
2.怎樣才能寫好看
“一樣的大小,有規范漂亮的筆畫,寫出來的宋體就一定會漂亮嗎?”我問。(學生們反應不一,有的點頭,有的遲疑)投影一個“影”字(筆畫規范,上下左右全頂,比例不協調)。問:美嗎?學生說不美!再問:哪里不美?學生回答:“景”的頭太大,而且左右比例也不對,左邊窄了,不協調。“怎么改呢?同座位討論一下,一分鐘!”學生提了一些方案,匯總一下就是:縮頭長身,左寬右窄。
“影”這個字一方面讓學生知道,有漂亮的筆畫和撐滿邊框的狀態并不是一切,還需要有協調的結構關系才行;另一方面也產生了一個問題:什么樣的結構關系是好的呢?有規律可循嗎?那么首先要知道有幾種結構,分別是:獨體,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包圍,半包圍。上下結構是最基礎的結構,上下關系也是漢字結構關系中最基礎的關系,解決好上下關系也就解決了大部分的結構問題,這一點在宋體里也是如此。
除了上下關系這一主要關系外,漢字還有其他的結構關系嗎?(在手勢的引導下,學生說出左右和內外關系。)三種結構關系,那怎么處理好呢?上緊下松,左緊(松)右松(緊),
外緊內松。緊是緊湊密集,松是舒展開張。緊是小,矮,窄;松是大,高,寬。以不同結構的字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參與進來,很容易就弄懂了。上下結構的字的上下關系,可以用人的身體比例來說,誰不喜歡有雙大長腿呢?左右結構的字需要學生有較清晰的漢字結構主次感。大結構寫大,小結構寫小。包圍或框架結構的字要瘦身。瘦寬不減高,內部要飽滿,這點和繪畫構圖首重飽滿是一樣的。
三、作業
以學生的全名為內容,用宋體書寫出來。必要的示范是不可缺少的,演示了書寫過程并說明注意事項,然后學生作業。
四、發現問題
1.不打邊框
一小部分學生在不打邊框的情況下就開始寫,結果造成字大小不一,字形不方正且字位不正歪斜的情況。這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大多不大好,在不清楚作業要求的前提下就作業了,其對于宋體的特征和要求都不甚明了,故而有這樣的表現。當然,也許還有一點懶惰的因素,嫌麻煩,因繁就簡。這部分學生還需要多提醒,明確要求并加強督促。
2.遙不可及的邊框
“頭頂天,腳踩地,雙手撐兩邊?!敝v的夠生動了吧!還是不行!不少學生出現了顧‘頭不顧‘腳,顧左不顧右,甚至四不沾的情況。雖然情況多種多樣,但原因是一樣的。學生是站在自己的“起點”上寫的,這個“起點”就是自己平時寫字的大小與習慣。我就能寫這么大,大了寫不了也寫不好,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把字寫大一回,看看能不能幸運的滿足“頭頂天,腳踩地,雙手撐兩邊”的要求,結果卻是顧此失彼。如果學生以邊框為“起點”,在邊框內合理安排字的各個筆畫和結構的比例,讓‘頭能頂天,‘腳能觸‘地,‘雙手能撐起‘兩邊,那么邊框將不再遙不可及。
3.多舛的結構比例
有部分學生在寫宋體全名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經過反復的修改之后任然找不到正確的那條路。字的各個部分的比例不能很好的兼容,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又不知從何下手。有時也僅僅是局部的差之毫厘。一個字里面有時會同時包含兩個及以上關系:上下,左右,內外。處理好可是個技術活,學生們還需要時間和經驗的積累。另外在示范中,完成字的比例結構太順利,沒有呈現調整修改的過程,缺乏修改的過程呈現,也讓有修改需要的學生不知道方法,主要是結構比例的調整方法,在示范過程中的復習并運用可以促進學生對結構比例的理解與運用。
4.操之過急的我
在作業內容的設置上我有點操之過急了,太想看到答案,疏忽了過程和積累。在學生剛剛接觸宋體的書寫的伊始就給他們絕大部分人挖了一個幾乎不可逾越的壕溝。雖然說前期的準備過程中,分析說明和示范自認周全到位,卻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與個體學習背景差異。應該有個過渡,應該讓學生先臨摹幾個結構特征有代表性的宋體字,給邊框給比例,先熟悉下流程與要求再寫也不遲??!
這節課我基本還是滿意的。但缺憾還需彌補,而我還需精進。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六合區勵志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