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顯鋼
內容摘要:初中數學新教學法—合作教學,個人實施總結、感悟。
新教學觀“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所關注的不僅是學習的結果,更關注的是學習活動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中就要想辦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與應用的過程。下面就談談自己在合作教學上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什么是合作教學
合作教學是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個人自學”、 “小組合作”、“班級合作”為基本教學形式,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合作互動,積極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教學模式。它具有以下特征:
(一)能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合作教學是師生之間在相互合作下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學生是教學當中的“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老師的任務由傳統教學模式的授課者轉變為學生設計學習情景,以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有利于學生認知的發展
在合作教學活動中,老師引導學生沿著前人研究、探索數學問題的思路去思維、動腦,親自體驗知識的發生和形成過程,這樣使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而且學會怎樣去學習。
(三)有利于課堂教學信息的反饋
在合作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信息傳遞和交流是雙向反饋的模式。老師能及時充分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其認知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引導、點撥。
二、合作教學的實施方法
(一)營造課堂上良好的合作氣氛
合作教學是師生之間在相互合作下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講究民主,在分析問題、討論問題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解放感”、“輕松感,這樣才能有利于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成功合作學習,創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
(二)強化師生、生生互動
課堂合作教學包含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互動,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等多種交流形式。學生之間的互動應占據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因此重視小組內部與小組之間相互作用,使學生群體建立起一種互助合作關系,增加學生之間的信息溝通顯得尤為重要。
1.合作學習小組的組建。
合作學習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學習方式。不是簡單地讓學生圍坐在一起,進行所謂的討論,就會產生合作效應的。合作學習小組應該:積極的相互支持配合;積極承擔在完成共同任務中個人的責任;所有學生能進行溝通,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信任;對于個人完成的任務進行小組加工,以及對活動成效進行評估等。為了有利于合作學習小組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小組規模要小一些,并且每個小組應由能力不同、性格各異的學生組成。
2.正確對待合作中的爭論。
只要合作就必然會有爭論,爭論的情境和氣氛應是合作性的。應強調小組目標,而不是個人目標。爭論不要計較所謂的輸贏,而要互相尊重、互相學習。要強調大家在一起要集思廣益,充分聽取每個人的意見,最后在分析綜合各種意見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達到學習的目標。
3.角色換位。
讓學生轉變角色,充當小老師, 大膽地走到講臺上,替老師完成一些他們力所能及的事。
4.學習效果的及時評價。
通過對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激勵,促使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共同協作,互相學習,使學生之間做到“人人為師,我教人人”。
(三)課堂教學過程
1.引入:教師圍繞教學內容,認真研究每節課的引入,創設情境。采用問題提出、設問引思、復舊引新等手法,為新課的導入鋪路搭橋。引入的目的是使學生明確目標。
2.閱讀:教師給出導讀提綱,使學生在閱讀時能有選擇性地閱讀教材的重點、難點,要求學生對于書中概念、定理、公式、法則、性質等,一定要邊看邊思,反復推敲,順著導讀提綱的思路,弄清知識的提出、發展和形成過程,搞清楚知識的來龍去脈。
3.議論:對新知識中的重點、難點、疑點,老師要針對疑惑的實質給以必要的“點撥”,讓學生調整自己的認識思路,合作議論,互相探究,取長補短,通過再思、再議解惑釋疑。這樣,即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又培養了學生表達問題、展開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4.練習:教師要精心設計練習題,突出解題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突出在練習過程中出現的難點、疑點,引導學生共同議論,以利于創造性的解決問題。
5.小結:課堂小結也應師生合作參與進行。先讓學生談學習體會、學習心得,談學習中應注意的問題,老師再予以“畫龍點睛”。通過學生之間交流自身學習的體會,往往能擊中知識和方法的關鍵點。
三、合作教學實施后的體會
(一)不僅學生之間要相互合作,師生之間也要相互合作。
當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探索并尋找答案時,既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討論,又要避免學生過度興奮。當討論中出現了“爭執不下” 的現象時,老師要注意教育學生不能以自我為中心、要能夠整合不同的觀點、汲取彼此的智慧,尊重事實、形成共識等。
在合作教學中老師是學生的重要的合作伙伴,老師要信任學生,也要讓學生相信老師。老師要展示自己的個性及魅力,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老師要把握好學生學習方式及學習內容的呈現,適時組織學習方法及知識的交流,引導學生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通過老師和學生的互動方式,拓寬和豐富學生的知識,激發學習興趣。對討論時捕捉到的學生發言中有價值的東西有針對性的進行總結和指導,學生沒有解決的問題,要做到有效的指導。
(二)給學生獨立思考留足時間,以利于進行有效的課堂討論
對學生的教育目標是培養有獨立思考和獨立行為的人。我們所倡導的合作學習,必須是建立在自主探索的基礎上才是行之有效的。在剛開始實行合作學習時,從表面上看學生是動起來了,但實際上是:學生一會兒忙這,一會兒忙那,教室里鬧哄哄,這些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熱鬧場景,并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
課堂合作教學能大大增強班集體的內聚力,使學生之間更為團結,互相幫助,互相學習;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平等、寬松、和諧的民主合作氣氛中,學生積極參與,經歷成功的體驗和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在交流合作中,既可看到自己的長處,也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的學習潛力,從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投入學習,有利于學習成績的大面積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