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海輝 尚偉民
基層運動會十妙招
文/葉海輝 尚偉民
當前,中小學運動會基本采用傳統田徑項目和趣味運動項目相結合,由于場地器材配置不足,參賽運動員大多數是普通學生,運動競技水平不高,不可能達到大型運動會的標準。筆者通過實踐,總結出基層運動會的十個妙招,確保基層運動會能順利、安全、實效地完成,對于廣大中小學校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中小學;運動會;創新;妙招
部分學生對跨越式跳高動作練習不多,造成起跳點靠近橫桿或遠離靠近跳高架的立柱,容易出現踢桿或落入沙坑(海綿墊)外面的現象,產生較大的安全隱患。可分別在兩側跳高架的立柱1米左右(或橫桿長三分之一)、橫桿投影線前約50厘米處,用白色廣告畫顏料劃兩個“L”形作為起跳區(圖1)。比賽時,要求運動員在起跳區內起跳,讓學生的起跳點更合理,避免了因起跳點不合理而導致失敗或傷害的發生。

圖1
跳遠比賽中一般會用橡皮泥作為警示犯規的標志物,但橡皮泥經太陽曝曬就會干裂不黏,質量差的橡皮泥就會軟化,不能滿足比賽所用。可將橡皮泥換成鋪沙子加蓋石灰粉(圖2),白色的石灰粉不僅醒目,而且易調整還原,似白色禁區,學生會有意識地不踩線犯規。

圖2
用鐵皮和粗鐵絲做成三角旗,在每一面鐵旗上寫數字編號,每一位運動員投擲完一次就按照對應的編號插在第一落點(圖3),最后統一測量比賽距離,判定成績名次,如此既避免了每次測量成績的煩瑣,提高了比賽效率,又減輕了裁判員的工作量。

圖3
運動會期間總有許多學生無意進入比賽場地,影響運動員比賽和裁判員工作,而用三角彩旗將比賽區及觀看區隔離開來(圖4),既能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也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圖4
常規運動會的徑賽短跑項目需要分道,往往會在起點放置道次墩進行道次區分,但每次項目更迭,轉換起點也需要將道次墩搬離,比較麻煩費事,況且多數學校沒有配置道次墩。而直接在不同項目的每條跑道的起跑線前用白色廣告畫顏料寫上相應的道次號碼(圖5),不僅一目了然,不會錯道,而且省時省力。

圖5
在徑賽項目中,特別是男子100米項目名次憑肉眼通常很難判斷,計時員和終點裁判員的成績也不能絕對公正地判定輸贏,這時就可以提前使用手機中的慢動作鏡頭拍攝(圖6),然后回放觀看,準確地排出名次。對于容易分辨名次的項目,如800米,在運動員通過終點時,裁判員在報號碼時,一邊手工記錄運動員名次順序,一邊使用手機中的錄音功能記錄,等所有運動員到終點后將錄音回放進行核對,方便快捷,也留下了有力依據。

圖6
截取一根約1.3米的竹竿,在其一端約15厘米處鉆孔穿上鐵絲,并將卷尺的一端與其固定,這樣一個便捷的丈量器就制成了。在跳遠比賽中,當裁判員明確運動員落點時,便將竹竿固定卷尺的一段插入沙中進行丈量(圖7),這樣就可避免彎腰下蹲固定卷尺,極大方便了裁判員的丈量工作。

圖7
為了便于各個比賽場地的組織開展,原先配置的喊話器、小蜜蜂音量小,達不到“以聲奪人”的效果。而移動音響音量大,移動方便,使用靈活,加上手持無線話筒(圖8),類似主持人一樣,有利于引導比賽,更有利于裁判員與運動員、觀看學生的現場互動。

圖8
當前,基層運動會中還存在“看多動少”的現象,為了讓更多學生參與運動會,可以增加集體趣味項目。比如每個學段都設置相應的集體趣味項目作為運動會參賽項目(圖8為實心球擲準積分賽),要求每個班級選派相應的人數參賽,且盡可能是未參報競技項目的學生,如此能很大程度上提高運動會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

圖9
基層運動會,學生缺乏賽前準備活動的意識,直接進入比賽,易發生運動損傷。因而賽前由裁判員帶領運動員統一根據項目的特點進行一般和專項準備活動(圖10),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也體現了裁判員對運動員的安全意識和人文關懷。

圖10
G633.96
B
1005-2410(2017)11-0070-02
(浙江省玉環市坎門第一初級中學 317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