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鴻江
體育教育的新時代
文/李鴻江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政治報告中莊嚴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全面建設成小康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都將成為新時代的新目標新期待。中國正在經歷由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轉變,并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這個歷史性時刻,習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提出,“體育承載著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體育強則中國強,國運興則體育興”“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習總書記關于體育工作的戰略思想,是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和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息息相關。
同樣,我們的體育教育事業也進入了新時代。伴隨新時代的到來,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美好生活的核心是人民日益向往追求的身心健康,這正是我們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與社會體育資源相對不足仍然是當前的主要矛盾,競技體育的綜合實力與世界體育強國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在田徑等一些基礎性項目和“三大球”項目上水平還很低,與我國大國地位極不相稱,學校體育仍然是體育強國建設的基礎性薄弱環節和短板,學生體質健康狀況仍令人堪憂,體育文化的普及和體育產業、體育市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體育教育的新時代,實際上是我們體育強國建設中的重要環節。建設體育強國,首先是體育文化要強,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要滲透到人的血液中成為一種文化自覺,一種民族基因,推動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其中,作為體育重要基礎環節的學校體育要強,即打牢基礎,所謂從娃娃抓起、少年強則中國強,國民體質健康素質才能強,幸福指數才會高。民族性格也要強,堅忍不拔、自強不息。民族凝聚力要強,當面臨外敵入侵,在生存危機和重大災難面前,展現出空前的凝聚力和爆發力。競技體育水平更要強,特別是在田徑和“三大球”的薄弱項目上,要敢于執牛耳、掰手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對于傳承和弘揚優秀中華武術文化的自覺性和自信心要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便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通過創新不斷賦予它新的生機與活力。體育產業也要強,要帶動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要創造優秀的民族品牌。
新時代必將賦予體育強國建設的新內涵,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一個與大國地位相適應的體育強國,一個充滿自信與自豪的民族必將屹立于世界民族的前列。體育教育即處在新時代之中,趕上了發展最好時期,同時也肩負著在新時代里發揮著更大更好的價值和作用。
宏圖已繪,時不我待。體育強國建設需提擋加速,跑在新時代的前列。體育教育更要跟上新時代,跑在新時代前列。

(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教學》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