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標準報》12月17日文章,原題:中國的第二個孩子讓父母成為一個新的目標群體 當北京在2016年初結束執行多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時,一些中外媒體持懷疑態度。一致看法是,中國的城市居民不會想要第二個孩子。因為對他們來說,要二孩太貴、日子會太不舒服。
統計數字也證實這種疑慮。2016年底中國婦聯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一孩家庭不想生育二孩,尤其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家庭經濟狀況、父母的工作壓力、幼兒園少等擔憂,抑制了人們對二孩的渴望。
但10個月后,情況卻變得截然不同。“中國的父母顯示出樂觀,他們想要第二個孩子”,一家中國媒體寫道。情緒變化也反映在數據上:今年1至8月,中國共有1162萬嬰兒出生,其中52%是第二個孩子。早在去年,中國就有近1850萬嬰兒出生,是2000年以來的最高數字,其中45%是二孩。
中國機構的預測顯示,2033年前后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將達4億。中國變老比變富更快。對北京來說,這是結束獨生子女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孩政策已推動(中國的)消費熱潮。有調查顯示,目前60%的中國母親每個月為3歲以下孩子的支出在500元到2000元之間,特別是尿布、嬰兒食品和衛生用品支出較多。且許多中國父母信任外國產品。過去5年里,中國對紙尿褲的需求平均每年增加10%。但這些紙尿褲,只有33%是“中國制造”,67%來自日本、德國等國。
汽車制造商顯然也已適應了(如今中國)大家庭的趨勢。在不久前的廣州車展上,汽車制造商為二孩家庭推出七座車。此類轎車特別適合有兩個孩子的小家庭以及他們的祖父母和保姆共同出行。車內包括可調后排座椅、90度旋轉屏幕和互聯網連接。
中外合資企業如今也在適應中國的新生育政策,希望從中掘金。2015年在北京成立的一個中德消費者保護平臺,正構建一種新商業模式,給中國二孩家庭提供從產品評估到購買的建議。▲
(作者約翰尼·伊斯特林,青木譯)
環球時報2017-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