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民
在北京南城豐澤園畔的一座四合院里有姚澤民的一個工作室,這個工作室的主人姚澤民是一個制片人、主編、評論家、鑒賞家。
負笈求學北大莘莘學子
姚澤民出生于1976年,祖籍安徽桐城。1997年8月30日,這個從安徽走出來的青年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大學法學院,實現了他多年來的大學夢。
進入北大后,他努力學習、刻苦攻讀,學習成績在班里一直就名列前茅。一名企業家被他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主動要求每月資助他800元獎學金。性格倔強的他表示,獎學金他可以接受,但他有個條件,一定要讓他勤工儉學,否則的話獎學金他不要。
他從1998年開始了邊學習邊打工的勤工儉學生活。當時他在北京頤和園的聽鸝館和北京圓明園的涵秋館打工。因為他的英語口語比較好,所以他擔任英語翻譯,為來頤和園和圓明園觀光游覽的外國朋友當翻譯。一次一名外國男游客向他打聽衛生間在哪里,他明白了外國游客所表達的意思。可是在回答的時候卻出了問題。因為他剛到北京,鄉音未改,普通話說的不好,所以英語口語發音不是那么準確,他說了幾遍,外國男游客也沒聽懂他的意思,急得他拉著這名外國男游客的手就走,一直把他送到衛生間里。到了衛生間門口,這位外國男游客才恍然大悟,沖他聳聳肩膀,微微一笑,并沖他豎起大拇指,說了一句“OK”。他也笑了。他暗自慶幸,今天多虧是遇上了一位外國先生,要是遇上一位外國女士,今天的事還不好解決了。這件事對他觸動很大,從這以后,他就找到他認識的北京朋友,努力學說普通話,他不想讓這次衛生間事件在他今后的工作中重演。
姚澤民是一個大孝子,家里父親過世早,他來北京上學,母親和哥哥住在安徽老家。剛來北京上大學生活十分艱辛。可他節衣縮食、省吃儉用,每月都從勤工儉學掙來的錢中拿出一大部分給安徽老家的母親。1999年夏天他還將母親和哥哥接到北京,游覽了北京天安門和萬里長城。母親和哥哥十分開心。
轉型媒體從頭學起
四年的大學生活很快就過去了。畢業之后他成為了一名律師。原本他是想要考取GRE出國,可是他又舍不得丟下母親不管,難舍對母親的一份孝心。他信奉中國儒家學說“父母在,不遠游”的理念。為了孝敬母親,他毅然決然選擇了留在國內發展。
畢業前夕他在安徽省銅陵市中級人民法院實習了6個月。在這期間他被某位領導看中,有意讓他當自己的秘書。可志向遠大的他更加向往能在首都北京創出一片天地來。于是在法院工作3個月后,他婉言謝絕了該領導的盛情邀請,又回到了闊別9個月的北京。后來他通過考試,考取了律師資格,成為了一名職業律師。從2003年至2009年一干就是6年。
一個偶然的機會姚澤民在代理案件的過程中接到一個案子,是某位藝術名家后人的一個財產糾紛案,他當時提出來送給姚澤民一幅名人字畫,說折抵案件代理費10萬元。姚澤民當時很好奇,說一幅名人字畫怎么就這么值錢呀?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與不少藝術家交上了朋友。2009年,頭腦靈活、勇于挑戰的姚澤民成功地轉型成為一名媒體人。2010年,他被旅游衛視《藝眼看世界》欄目聘為法律顧問和制片人,正式成為一名媒體人。
俗話說的好“隔行如隔山”,從律師到媒體人,風馬牛不相及,一切都要從頭學起。剛做媒體人不久他就犯了_一個低級錯誤,鬧了一個大笑話。在北京舉辦的一個有關清朝石濤書畫藝術展上,他問一位書畫藝術家,石濤是不是石魯的兄弟?他的提問令這位書畫藝術家啼笑皆非。旁人給他答復之后,讓他無地自容,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這件事給了他極大的震動,也深深地刺激了他的自尊心。從那以后他花錢買了中國美術史和西方美術史,張大千、徐悲鴻、齊白石等藝術家的傳記,把自己關在屋里,發奮苦讀,一通惡補書畫理論知識,使自己對書畫理論、書畫技法、書畫家傳略等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吃一塹長一智,他牢記教訓,從此之后每次采訪之前他都看電腦、查資料,做足了功課,杜絕再犯低級錯誤。
在一些人眼里,媒體人多風光。一些書畫家、藝術家想要出名,都緊著恭維、討好媒體人,媒體人簡直就是香餑餑。可這些人只看到媒體人風光的一面,卻沒看到媒體人辛苦受累的一面。為了策劃好一個活動,要花費很大的精力,絞盡了腦汁。那時候他是一個欄目的負責人。有一天他接到一個電話,來電話的是一位曾經接受過采訪的畫家。這個畫家在電話里怒氣沖沖地質問他:“你們的記者是專業的嗎?我的老師是劉繼卣,你們登報的時候怎么寫成劉繼鹵了?接到電話之后,他趕緊在電話里向這位畫家道歉,安撫這位畫家,并表示今后一定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業務知識水平,杜絕再出現類似問題。漸漸地這位畫家怒氣消了,也原諒了工作人員的過錯。不打不成交,在以后的交往中,姚澤民和這位畫家成為了好朋友。這件事在姚澤民的頭腦中引起很大震動。在以后的工作中,他要求工作人員加強學習,不斷提高業務工作水平,多看與媒體工作有關的書籍和一些書畫家的傳記,不允許工作人員再犯低級錯誤。
事業有成,風生水起
與姚澤民經常接觸的人都了解他的人品性格,他是個辦事果斷、雷厲風行的人,也是個嫉惡如仇、愛憎分明的人。他十分喜愛魯迅那語言犀利、以筆作槍的雜文。在北大求學期間他就展露出了藝術才華。他是學校一個刊物的主編,他在刊物里開設了一個欄目,叫狗尾續貂。這是個針砭時弊的欄目,語言犀利、一針見血,深受青年學生的歡迎。14年以后的2012年9月他撰寫了一本叫《微言大義》的書。這本書里的語言非常的犀利,彰現出了他愛憎分明、嫉惡如仇的性格。在這本書里他給自己總結出了24字自畫像:“癡于法律,思辨。好讀哲學,頗抒胸臆。膏澤斯民,秩序先于權利。”
翻開這本書,著名書法家程茂全題贈他的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躍然紙上。這本書的封底是張大千再傳弟—子、著名畫虎大家姚少華先生的一幅精品力作《騰飛》,寓意本書的作者姚澤民宏圖大展、事業騰飛。這本書引起了眾多文人學者、書畫藝術家的廣泛關注。書中收錄了近百名書畫藝術家的書畫佳作。
此書言簡意賅,卻道出了耐人尋味的深刻道理,是名副其實的大義。此書涉及畫技、畫論、哲學、歷史,國學,古今中外的知識包羅萬象。足以看出該書作者淵博的知識,豐富的人生閱歷。
習總書記說過:“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姚澤民就是一位實干家。他的性格中有一股不服輸的勁頭,無論有多大困難他都會想辦法努力克服困難,把事情做成。自2010年開始在旅游衛視《藝眼看世界》欄目采訪書畫家至今,他已采訪了300多位書畫家。通過采訪書畫家,他編著了一本《澤民說畫》的書籍,深受書畫家和書畫愛好者贊揚。他被神州雜志社聘為編輯部主任、被《財富與人生》雜志聘為主編、被廣東衛視《中國大畫家》節目聘為特約顧問。在書畫藝術領域,他把工作做得風生水起,以他的才能在藝海里游刃有余,充分展示了他卓越不凡的藝術才華。
拜師學藝,如虎添翼
在與著名畫家姚少華先生的接觸交往中,姚澤民被姚少華老師的人格品德、藝術修養和高超的畫技所折服,提出要拜姚少華老師為師。姚老師在與他的接觸中,對他的人品以及刻苦學習、努力鉆研的精神比較認同,答應了他的拜師請求。
2015年8月舉行了拜師儀式,姚少華正式接納他為人室弟子。自從拜姚老師為師之后,他在待人接物、與書畫家溝通交流方面,得到了姚老師的點撥,也從姚老師那里獲得了更多的書畫家人脈資源,使他在做媒體人工作時如虎添翼。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擠出時間來潛心研習書畫藝術,書畫技藝有了長足的進步。
2016年4月,由姚澤民工作室和化學工業出版社策劃出版的“跟名家學畫”叢書正式面世。“跟名家學畫”叢書第一輯共7個分冊,旨在弘揚我國傳統藝術,推動國畫走進千家萬戶,深受書畫愛好者和初學畫者的歡迎。2017年4月他策劃了:盛世收藏—首屆“世界讀書日”全國當代名家書畫作品邀請展。
在京20年的姚澤民憑借他的不懈努力,從北大學子到職業律師,再到著名媒體人、著名評論家,如今又成為了中國當代畫虎大家姚少華先生的入室弟子。憑借著他的天賦、他的聰明才智和一股永不服輸的精神,創作出一個又一個的佳績。他用行動證明了一個人要想在事業上取得佳績,就要堅定信念、發奮圖強,不斷地追求與進取。
成績斐然的姚澤民沒有滿足現狀,他這位龍年出生、生龍活虎的北大高才生,又在思考著下一步的規劃。他這條龍要與他學畫的老虎一起,龍騰虎躍、再創佳績。
(編輯·韓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