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樂萍,岳建平,岳 順,邱志偉,汪學琴
(河海大學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
GBInSAR在大壩變形監測中的應用
郭樂萍,岳建平,岳 順,邱志偉,汪學琴
(河海大學 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0)
評判水工建筑物的工作性態,需高精度的變形、應力等信息。根據大壩安全監測特點和要求,介紹GBSAR監測系統構成和測量基本原理,分析該系統測量誤差來源及特征,探討該技術在大壩變形監測中的可行性。以隔河巖大壩3 d的實測數據為例,分析該技術實際測量精度,研究顯示成果達亞毫米級,能夠滿足大壩變形監測的精度要求。
變形監測;GBInSAR;大壩;視線向位移;時間序列
我國自進入21世紀以來重點發展水利工程建設,興建一批以小浪底、紫坪鋪等水利樞紐為代表的水利重點工程項目。為了保證這些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穩定性,須進行變形監測[1-2]。傳統的變形監測方法因其野外工作量大、受觀測環境影響、定位精度低以及測程有限等缺點,難以滿足長距離大范圍變形監測的需求。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技術(InSAR)因其全天時全天候連續觀測等優點而得到迅速發展,成為變形監測領域的新技術和研究熱點[3]。
GBInSAR技術由于測量范圍大、精度高、非接觸等優點[4],在變形監測領域的應用具有明顯的現實意義和實用價值。地基合成孔徑雷達(Ground-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SAR)將步進頻率連續波技術(Stepped-Frequency Continuous Wave)、雷達差分干涉技術和合成孔徑雷達技術(SAR)相結合,系統根據監測需要選擇最佳觀測視角和相應的觀測平臺,以非接觸的測量方式在安全的距離內獲取被監測危險區域的高精度變形數據[5]。目前,GBInSAR技術在滑坡[6-7]、冰川[8]和大壩[9]的變形監測中得到廣泛應用。
GBInSAR技術源于空基InSAR技術(Airborne-Based InSAR,ABInSAR),它是ABInSAR在地面的實現。GBInSAR的原理包括合成孔徑雷達技術(SAR)和差分雷達干涉技術(D-InSAR)。
1.1 合成孔徑雷達技術
合成孔徑雷達技術[10-11]采用步進頻率連續波(SFCW)信號體制實現距離向高分辨率,同時保證雷達波的長距離傳輸。合成孔徑技術是通過雷達在地面上的固定軌道上滑動來實現的,方位向分辨率
(1)
式中:λ為雷達發射波長,L為雷達發射點相對于監測目標的相對移動距離,即合成后的天線孔徑。通過將合成孔徑雷達技術(SAR)和步進頻率連續波技術(SFCW)進行結合,可以在較大程度上同時提高距離向和方位向分辨率。
1.2 雷達差分干涉技術
假設GBSAR在不同時間獲取了同一目標區域的兩幅SAR復影像,由于兩次采集圖像中間具有時間間隔,因此圖像之間因為回波信號的不同而產生了相應的相位差。由解纏后的相位差可反演出目標LOS方向的真實形變值:
(2)
由式(2)可知,目標形變值的測量精度同時受系統工作頻率fc和相位測量精度的影響。
GBInSAR應用于變形監測時的精度要達到毫米或亞毫米級,要提高變形監測的精度就要掌握影響測量精度的因素。本文從GBInSAR的數據獲取和處理兩個過程著手,將影響GBInSAR測量精度的因素分為干涉相位誤差和形變真值解算誤差兩部分。
2.1 干涉相位誤差
干涉相位誤差是GBInSAR形變測量誤差的主要部分,受觀測期間大氣環境的改變、噪聲以及相位解纏誤差等因素的影響,
(3)
式中:φdisp為目標形變造成的相位差,φatm為大氣擾動引起的相位差,φnoise為噪聲的影響,εφ為相位解纏誤差。
大氣效應的影響是干涉相位誤差的重要來源,現在還沒有系統的解決方案。噪聲的影響在濾波和后續信號處理中會得到抑制。相位解纏是GBInSAR數據處理中的難點,當進行短時間間隔或連續監測時,由于觀測時間間隔短,獲得的相鄰圖像間相干性較好,一般不存在相位解纏問題。當觀測時間間隔較長時,受時間、空間和噪聲相關等影響,難以獲得整個觀測區域精確的解纏相位。
2.2 形變真值解算誤差
形變真值是由視向形變值根據系統工作幾何關系計算出來的,觀測距離不同,采用的計算模型也有所區別。GBSAR系統的幾何關系有兩種假設模型[12],分別是平行近似幾何關系和精確幾何關系,如圖1所示。

(a)平行近似幾何關系

(b)精確幾何關系圖1 形變真值假設模型
圖1中R1,R2為前后兩次觀測時觀測點到目標的斜距長度;ΔR為視向形變值;Δr為形變真值;θ為雷達入射角。經過推算可得兩種近似所產生的誤差為
(4)
當取斜距R1=100 m,目標形變值ΔR=0.1 m時,由式(4)可以計算出雷達入射角θ和形變真值近似計算誤差δr之間的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雷達入射角θ與形變真值近似計算誤差δr
通過圖2可以看出當雷達入射角θ=30°時,近似計算誤差仍然可達亞毫米級,但當θ趨于0,也即雷達入射波與目標形變方向垂直時,近似誤差為無窮大,此時GBSAR系統失去形變監測的能力。θ越接近90°時,計算誤差越小,在測量時可適當增大雷達入射角,使得測量精度更高。
本次形變測量實驗以隔河巖大壩為例,實驗所用數據為從2013-07-30 T11 h 20 min至2013-08-02 T11 h 7 min觀測的數據,觀測時長2 d23 h47 min,每隔約5 min采集一幅圖像,共獲取SAR影像685幅。圖3展示實驗時IBIS-L儀器與大壩的相對位置,設備可達到的最大觀測距離為4 km,而實驗時所需觀測的最大距離約為1.3 km,完全滿足
實驗需求。實驗時設備安放在比較穩定的地方,與觀測區域通視,中間無任何遮擋物,可直觀方便的觀測到整個壩體區域以及周邊坡岸。圖4為大壩信號反射強度圖。

圖3 IBIS-L設備裝置及觀測區域


圖4 大壩真實圖與信號反射強度
在圖4中用矩形框和橢圓形標注出現場中物體在雷達信號反射圖中的位置。其中框代表壩體,橢圓代表旁邊山坡。通過圖4的對比可以看出IBIS-L可準確的獲取壩體表面的雷達反射信息。
對獲取的影像進行干涉處理后,選取質量較好的地面控制點,利用固定點法濾除大氣擾動誤差[13-14],并進行中值濾波和控制點改正,得到大壩壩體觀測數據的累計視線向位移圖(如圖5所示)。從圖5中可以看出系統可以獲取監測區域較高空間分辨率的變形信息,大壩壩體在觀測時間內累計變形在2 mm之內。為了對變形監測結果進行驗證,在大壩壩體選擇了3個像元點進行時間序列分析。圖6為P1-P3雷達視線向形變時間序列。

圖5 累計視線向位移圖
圖6分別為所選的3個像元點在整個觀測過程中的位移時間關系圖。綜合圖5和圖6看出單點位
移隨時間呈現不規律的變化,在某些時刻波動較大,可能是受大氣延遲校正不完善的影響,但整體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從圖6看出像元點的變形值精度為亞毫米級,最終的變形保持在2 mm以內,這與累計視線向位移圖結果一致。

(a)P1雷達視線向時間序列

(b)P2雷達視線向時間序列

(c)P3雷達視線向時間序列圖6 P1~P3雷達視線向時間序列
地基合成孔徑雷達采用步進頻率連續波信號體制實現距離向的高分辨率,同時保證雷達波的長距離傳輸,在獲取目標微小形變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現已在大壩、橋梁、邊坡等工程的變形監測中得到廣泛應用。通過對隔河巖大壩2 d 23 h 47 min的連續觀測,得到大壩觀測時間內的累計視線向位移。實驗結果表明GBInSAR技術可獲得變形區域高空間密度的變形信息;GBInSAR技術全天時全天候的連續觀測能力,在大壩變形監測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1] 邱志偉,岳建平,汪學琴. 地基雷達系統IBIS-L在大壩變形監測中的應用[J]. 長江科學院院報,2014(10):104-107.
[2] 劉學敏,黃其歡,田林亞. IBIS-L系統及其在大壩變形監測中的應用[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5,38(7):34-36.
[3] 何儒云,王耀南,毛建旭. 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測量(InSAR)關鍵技術研究[J]. 測繪工程,2007,16(5):53-56,60.
[4] 鄒進貴,田徑,陳艷華,等. 地基SAR與三維激光掃描數據融合方法研究[J]. 測繪地理信息,2015(3):26-30.
[5] 黃其歡,張理想. 基于GBInSAR技術的微變形監測系統及其在大壩變形監測中的應用[J]. 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11(3):84-87.
[6] LUZI G,NOFERINI L,MECATTI D, et al. Using a ground-based SAR interferometer and a terrestrial laser scanner to monitor a snow-covered slope: results from an experimental data collection in Tyrol(Austria)[J]. IEEE Tra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2009,47(2):382-393.
[7] HERRERAG,FERN NDEZ-MERODO J A,MULAS J, et al. A landslide forecasting model using ground based SAR data: the portalet case study[J].Engineering Geology,2009,105(3/4):220-230.
[8] LUZI G,PIERACCINI M,MECATTI D, et al. Monitoring of an alpine glacier by means of ground based SAR interferometry[J].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IEEE,2007,4 (3):495-499.
[9] MARIO A,GIULIA B,ALBERTO G. Measurement of dam deformations by terrestrial interferometric techniques[ C]// CHEN Jun, JIANG Jie, ALAIN B. The XXI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Beijing:ISPRS,2008:133-139.
[10] 侯建國,初禹. 合成孔徑雷達差分干涉測量技術在城市地面沉降監測中的應用[J]. 測繪工程,2014,23(8):40-44.
[11] 周校,王鵬,邢誠. 基于GB-SAR的建筑物微變形測量研究[J]. 測繪地理信息,2012(5):40-43.
[12] 曲世勃,王彥平,譚維賢,等.地基SAR形變監測誤差分析與實驗[J].電子與信息學報,2011(1):1-7.
[13] 劉振宇,高雪峰,袁欣華,等.GPS技術在變形監測中的應用和發展趨勢[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5,38(6):140-143.
[14] 董杰,董妍. 基于氣象數據的地基雷達大氣擾動校正方法研究[J]. 測繪工程,2014,23(10):72-75.
[責任編輯:李銘娜]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GBInSAR in dam deformation monitoring
GUO Leping, YUE Jianping, YUE Shun, QIU Zhiwei, WANG Xueqin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211100, China)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working behaviour of hydraulic structure,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ss information concerning its high precision are need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dam safety monitoring, the constitution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measurement of the GBSAR monitoring system have been introduced. The measurement error sourc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have been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GBInSAR technology used in dam deformation monitoring has been discussed. By taking the measured data during three days of Geheyan dam as an example,it analyzes the actual measurement precision of the technology can reach millimeter level, and the technology can meet the accuracy requirement of the dam deformation monitoring.
deformation monitoring; GBInSAR; dam; LOS displacement; time series
10.19349/j.cnki.issn1006-7949.2017.02.014
2015-11-24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1174002);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開放研究基金資助項目(PKLHD201311);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項目(2013/B14020383) .
郭樂萍(1991-),女,碩士研究生.
P231
A
1006-7949(2017)02-0062-04
引用著錄:郭樂萍,岳建平,岳順,等.GBInSAR在大壩變形監測中的應用[J].測繪工程,2017,26(2):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