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闡述河池市三所民辦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現狀的調查結果,分析河池市民辦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影響因素,基于此提出提高本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水平的建議。
【關鍵詞】河池市 民辦幼兒園 本土課程資源 開發與利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0C-0020-03
當前,社會越來越關注幼兒園的教育質量,而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高離不開本土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本土課程開發應從注重學校課程轉變為注重校內外課程資源相結合,注重課程的本土化、特色化、個性化和多樣化。2001年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要積極地整合開發和利用校內外的各種課程資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也指出“幼兒園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引導幼兒實際體驗感受祖國文化豐富和優秀”。本文通過調查河池市三所民辦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現狀,分析本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影響因素,有針對性地提出河池市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建議,以期對形成具有河池市本地特色的幼兒園課程體系,提高河池市幼兒園教育質量有所助益。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調查問卷法,研究對象與工具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文采用隨機抽樣法,選取河池市三所民辦幼兒園教師為調查對象,在問卷星上編輯生成問卷把問卷鏈接發給相應的被調查對象,要求她們獨立完成,最后回收49份問卷,有效問卷49份。
(二)研究工具
為全面了解河池市民辦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筆者參閱黎金鳳的《重慶市農村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現狀研究》中的“重慶市農村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現狀問卷調查表”并將之改編成“河池市本土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調查表”,通過該問卷了解河池市民辦幼兒園本土課程相關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本土資源情況,該問卷的信度和效度經過檢驗均符合要求。
二、河池市民辦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現狀分析
為了了解河池市民辦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情況,對調查得來的數據進行分析,得出河池市民辦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具體如下:
(一)觀念層面
1.民辦幼兒園教師對本土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態度。關于“教師對本土課程資源開發利用態度”的調查結果如下:79.59%的幼兒教師選擇“支持”,20.41%的幼兒教師選擇“不置可否”。由此可見,大部分民辦幼兒教師對于本土課程資源開發持支持態度。
2.民辦幼兒園教師對本土課程資源的理解。幼兒園教師對本土課程資源概念的理解的調查結果為:46.94%的幼兒教師選擇“當地有利于幼兒發展的課程材料”,30.61%的幼兒教師選擇“幼兒園課程的來源”,12.24%的幼兒教師選擇“課程來源”,10.2%的幼兒教師選擇“課程材料”。由此可見,民辦幼兒園教師對本土課程資源的理解有待提高。
3.民辦幼兒園教師對開發利用本土課程資源最重要目標的理解。開發本土課程資源所預想到的結果首先是目標,關于“您園開發利用本土課程資源最重要的目標是什么?”的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從圖1來看,民辦幼兒園教師認為開發利用本土課程資源最重要的目標是“讓幼兒喜歡本土課程資源”,其次是“擴展幼兒園的課程資源”。
4.民辦幼兒園教師對風土人文資源的了解。對“幼兒教師認為幼兒園本土課程開發利用的風土人文資源有哪些”的調查結果為:63.27%的幼兒教師選擇“非物質文化(劉三姐歌謠、壯族螞拐節、仫佬族依飯節等)”,61.22%的幼兒教師選擇“少數民族文化(銅鼓文化、白褲瑤文化等)”,53.06%幼兒教師選擇“方言文化(壯語、桂柳方言等)”,有6.22%的幼兒教師選擇“壯族文化(劉三姐文化、桐花節等)”,還有34.69%的幼兒教師選擇了“其他”。
(二)行動層面
1.民辦幼兒園開發利用本土課程資源的主體。幼兒園開發利用本土課程資源主要的組織者在本土課程開發中起到主要的作用。對于“您所在幼兒園開發利用本土課程資源的主體是哪些”,有77.55%的幼兒教師選擇“幼兒園教師”,67.35%的幼兒教師選擇“幼兒園領導”,65.31%的幼兒教師選擇“幼兒家長”,59.18%的幼兒教師選擇“幼兒”,40.82%的幼兒教師選擇“當地行政主管部門”,24.49%幼兒教師選擇“社區人員”,14.29%的幼兒教師選擇“其他”。
2.民辦幼兒園開發本土人力資源的方式。人力資源的開發是指把具有教育價值的人的思維方法、經驗知識、生活技能用到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中來。對“幼兒園是如何開發利用本土人力資源的?”有71.43%的幼兒教師選擇“請當地民俗傳承人來幼兒園交流”,53.06%的幼兒教師選擇“請當地的民間藝人到幼兒園交流”,48.98%的幼兒教師選擇“請當地農民到幼兒園交流農作物種植”,14.29%的幼兒教師選擇“其他”。
3.民辦幼兒園對于本土課程資源開發的相關獎勵制度。民辦幼兒園對于本土課程的資源開發是否有獎勵,也制約著本土課程資源開發的狀況,如果有獎勵能促進本土課程的開發利用。對于“您在幼兒園對于本土課程資源開發是否有相關獎勵制度?”這一問題,有61.22%的幼兒教師選擇“沒有”,38.78%的幼兒教師選擇“有”。
4.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相關培訓。教師參與的課程資源開發,關系著本土資源是否得到更好的利用和課程的發展。對于“是否參加過與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相關的培訓?”的調查顯示,有61.22%的幼兒教師選擇“沒有參加過”,有34.69%的幼兒教師選擇“參加過幾次”,僅有4.08%的幼兒教師選擇“參加過很多次”(如表1所示)。
三、河池市民辦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影響因素分析endprint
(一)河池市的本土課程資源
河池市有著豐富的教育資源,此次問卷調查中研究的資源分為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自然資源和風土人文資源。人力資源方面有:教師的思維方式、知識經驗、價值觀念、幼兒的知識經驗及水平、家長的知識經驗、生產生活技術技能、社區人員的知識技術技能。物力資源方面有:人為加工的景觀(小三峽、牛角寨),人造景觀(銅鼓、古鎮),生產工具(水車、鋤頭、鐮刀),生活工具。自然資源方面有:氣候(炎熱、暖和、多雨),礦產資源(錫、鉛、鋅、石灰),動物(桂魚、金錢豹),植物(核桃、桃花、茶油、粽子葉、絲瓜、南瓜、紅薯)。風土人文資源方面有:壯族文化(劉三姐文化、桐花節),少數民族文化(銅鼓文化、儺面文化),方言文化(壯話、桂柳方言),非物質文化(劉三姐山歌、壯族螞拐節、仫佬族依飯節)。
(二)民辦幼兒園教師對本土課程開發與利用的了解與支持
從調查結果來看,對于河池市民辦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問題,大多數老師是持支持的態度,在河池市市內或縣內條件比較好的民辦幼兒園,其教師對于本土資源開發與本土課程資源有相關了解,因此,他們是支持本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也認識到河池市有著豐富的本土課程資源,甚至有些市區內條件較好的民辦幼兒園已經把一些民族文化的知識融入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讓幼兒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種做法說明河池市民辦幼兒園對于本土課程資源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已經進行開發利用,這不同程度地體現在河池市民辦幼兒園的課程模式中。
(三)河池市民辦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的開發者
現有民辦幼兒園的大多數教師都了解本土的資源并認為開發者是教師本身,認為開發過程主要還是教師組織起來的。當地本土資源管理者大力支持、配合教師利用本土資源去創新開發課程,并設有專項獎勵,可以極大地調動教師開發課程資源的積極性。因此,河池市民辦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包括幼兒教師和相應的資源管理者。
四、河池市民辦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建議
(一)將河池市本土民族文化融入民辦幼兒園五大教育領域
河池市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世界遺產資源、非物質文化資源,充分利用這些本土資源來開發幼兒園的特色課程,具有重大的意義。一方面可以對這些資源起到傳承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將這些資源作為幼兒園環境布置的材料,對孩子進行環境教育。可以把本土課程融入五大領域的教育活動中,在健康領域可以融入民族特產——仫佬族艾粑、“壯族三月三”五色香糯米飯等文化元素;在語言領域可以講一些本土民間故事給幼兒聽等;在社會領域可以傳授本民族的文明禮儀等;在科學領域可以讓幼兒認知農作物的種植過程并進行觀察等;在藝術領域中可以將各個民族的舞蹈、音樂、手工等融入相應的活動中,例如在音樂舞蹈教學活動中融入壯族的劉三姐山歌、南丹白褲瑤的《瑤山哈西》、毛南族《最美不過花竹帽》等音樂元素,在手工制作活動中融入仫佬族鞋墊、繡球、花竹帽等簡單手工。從本土出發,讓幼兒從小就知道自己的民族特色,了解接受民族的文化,在深厚的民族文化的熏陶下熱愛自己的民族和國家。
(二)了解并充分開發和利用本土課程資源
了解是利用開發的前提,老師們對于河池市本土課程資源是有所了解的,因為大多教師都是河池市本地人,對于自己本土的風俗文化和資源較為熟悉。在了解的前提下,還要懂得開發利用這些本土資源,使之形成幼兒園的本土特色課程。對此,可以結合民俗節日,組織一些相關的活動。老師可以在民谷節日到來的前一兩天和幼兒一起進行關于該民俗節日的環境布置和制作一些民俗節日的食品,讓幼兒品嘗。例如,在仫佬族依飯節來臨前一天和幼兒一起做美味的艾粑粑,首先讓幼兒園食堂工作人員準備好做艾粑粑的材料,接著由老師帶回班上和幼兒一起做,并向幼兒講解在什么節日做艾粑粑,為什么做,怎么做,讓幼兒知道這是仫佬族的民俗節日,在節日時候可以做美味的艾粑粑來慶祝自己的節日。還有些本土的文化是老師不太了解的,老師可以向當地的人民學習該方面文化,并把學到的文化知識應用到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形成新的本土化的課程。
(三)加強對民辦幼兒園教師進行開發本土化課程的相關培訓
本土課程的開發主體是幼兒園教師,但對他們進行的有關本土課程資源開發的培訓不多,對此,要加強對幼兒園教師進行開發本土化課程的相關培訓,以提高他們開發本土課程資源的專業技能。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幼兒園教師都應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建議幼兒園邀請一些其他幼兒園的優秀教師來園給自己的職工進行開發本土課程資源的培訓,并鼓勵本園教師把學到的相關知識和方法運用到本幼兒園的本土課程資源開發中,慢慢地形成具有特色的本土資源課程。
此外,建議本土文化資源管理者在資源開發與利用方面設立一些獎勵,這樣才能增強本土課程開發的動力,促進本地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新敏.新疆本土文化在幼兒園課程開發應用中的現狀及對策[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5(2)
[2]石筠弢.學前教育課程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作者簡介】李杰平(1978— ),廣西桂平人,廣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責編 蘇 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