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瑜+毛春+黃春蓉++陳安明+蘇學華


[摘要] 目的 探討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方法 選取湖北文理學院醫學院護理系學生作為研究對象,2015級79名為試驗組,2014級61名為對照組。試驗組采取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教學模式,對照組采取傳統教學模式。比較兩組學生的課后作業、隨堂測驗及單元考試情況。 結果 試驗組學生作業、隨堂測驗及單元考試情況均優于對照組(P < 0.05)。 結論 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教學模式,有助于改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學習成績,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在線學習;課堂教學;教學模式;內科護理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11(a)-0128-04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the teaching model of online learning in combination with classroom teaching on teaching medical nursing
KONG Lingyu1 MAO Chun1▲ HUANG Chunrong1 CHEN Anming2 SU Xuehua1
1.Nursing Department, Xiangyang Central Hospital,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Hubei Province, Xiangyang 441021, China; 2.The Office of Academic Affairs, Sui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Hubei Province, Suizhou 4413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online learning and classroom teaching on teaching medical nursing. Methods The students from nursi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college in Hube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we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79 cases of the 2015-level were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61 cases of 2014-level were as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teaching model of online learning and classroom teach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the traditional model. The results of the homework, quizzes and modular examinatio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results of the homework, quizzes and modular examina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learning an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can help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s,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s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so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Online learning;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model; Internal medicine nursing; Effect
以網絡和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將人類社會迅速帶進了信息網絡時代[1]。傳統課堂的教與學,在網絡化時代明顯出現了“中氣”與“骨力”的不足[2]。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開始將現代科技融入到教學領域中[3],學習日趨互聯網化使在線教育成為當前教學模式發展的主流趨勢[4]。然而,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存在諸多問題[5],不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6],人才培養質量得不到保證。本課題組開發在線學習信息系統時,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與現代網絡教學模式相結合,形成“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應用于內科護理學的循環系統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湖北文理學院醫學院護理系學生作為研究對象。2015級護理系學生2個班共79名為試驗組,男7名,女72名,年齡為19~23歲,平均(20.01±2.15)歲,基礎學科成績(84.05±1.46)分。2014級護理系學生2個班共61名為對照組,男2名,女59名,年齡為20~22歲,平均(20.03±2.12)歲,基礎學科成績(83.78±1.50)分。兩組學生的年齡、性別及基礎學科成績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試驗組和對照組的內科護理學課程負責人、任課教師、所用教材相同(《內科護理學》[7]),教學計劃進度表設計不變。endprint
1.2 方法
1.2.1 傳統教學模式 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按照教學計劃進度表的安排上課,采用PPT課件講授,即單純課堂教學,無在線學習資源。
1.2.2 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教學模式 試驗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
首先,內科護理學課程負責人登錄網站(http://hbuas.fanya.chaoxing.com/portal湖北文理學院網絡教學平臺)注冊建課。此網站支持各高校之間在合作、共贏、協議的基礎上實現在線開放共享課程的互認。
然后,錄制內科護理學循環系統視頻課堂,即教師授課視頻。內科護理學是臨床護理學的核心學科[8];循環系統疾病是目前社會生活中威脅人類身體健康的常見病,在內科疾病中所占比重較大[9];循環系統疾病護理知識也是護士執業考試中的重點內容[10]。因此,首選內科護理學循環系統單元錄制視頻并應用,評價教學效果。選擇雙師型、副高級及以上職稱的教師,錄制其授課視頻;按教學病種錄制,結構完整。按照教學計劃進度表,每節課錄制1個教學視頻,每個視頻最多不超過20 min。將錄制好的視頻上傳至湖北文理學院網絡教學平臺的課程中心。
最后,在試驗組教學中進行使用。按照教學計劃進度表上的課時安排,上循環系統單元的課程時,由循環系統任課教師按時到課堂組織2015級2個班在教室登錄網站在線學習相應的授課視頻,并進行課堂討論、答疑及隨堂測驗;要求學生做到課前預習并完成課后作業;任課教師及時完成作業批改并在循環系統單元教學結束時完成對學生的單元考試。落實《學生課堂行為規范》及《學生科督查制度》。
學生和老師登錄湖北文理學院網絡教學平臺,手機掃二維碼下載“超星學習通”注冊,進行課后進一步的學習和答疑。
1.3 評價方法
通過對兩組學生的課后作業成績、隨堂測驗、單元考試的比較,評價教學效果。
課后作業成績:課后作業是對所學課堂知識的鞏固和應用[11],可以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知識掌握情況[12],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生課后作業完成情況了解“教”的整體效果及“學”的掌握程度[13]。試驗組和對照組在每兩節課的課后都布置一次線下紙質作業,作業的形式為主觀題、客觀題兩者的組合,題型為名詞解釋(2題共10分)、填空題(10個空共30分)、問答題(3題共60分)。
隨堂測驗:隨堂測驗不僅能讓老師實時了解日常授課的得失,更能使學生及時改進自己在知識掌握方面的不足[14],精心準備的隨堂測驗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15],所以,隨堂測驗是檢驗和評估學生學習效果的必用手段[16]。兩組在完成每個病種的教學之后,組織隨堂測驗,題目為案例分析題,題型為單選題(10題共100分)。線下紙質測驗,測驗時間為15 min。
單元考試:考試是評價課程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的重要測量工具與測量手段[17],單元考試用于檢測學生的階段性學習成果[18]。試卷是檢測學生學習水平和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19],是教學管理過程中評判學生成績的一項重要資料[20]。兩組在循環系統整個教學單元學習完成之后,進行一次單元考試,全部為綜合性案例分析題,題型為單選題(35題共70分)、多選題(6題共30分)。線下紙質試卷,考試時間為45 min。
兩組學生的課后作業、隨堂測驗及單元考試的題目均由課程負責人統一出題,由循環系統單元的任課教師統一批改判分。每個學生的多次作業成績及隨堂測驗成績,待循環系統單元結束后取平均值。三種成績等次標準:每種成績滿分均為100分,成績≥90分為“優”,70≤成績<90分為“良”,60≤成績<70分為“中”,成績﹤60分為“差”。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學生課后作業成績比較
兩組學生課后作業成績比較,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的課后作業成績優于對照組(P < 0.05)。見表1。
2.2 兩組學生隨堂測驗成績比較
兩組學生隨堂測驗成績比較,結果顯示試驗組學生的隨堂測驗成績顯著優于對照組(P < 0.05)。見表2。
2.3 兩組學生護理系循環系統單元考試成績比較
兩組學生的單元考試成績比較,結果顯示試驗組的單元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 < 0.05)。見表3。
3 討論
本課題組創建的“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教學模式,在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較好,可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值得同行借鑒。討論如下。
3.1 以現代網絡教學模式之長彌補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之短
傳統課堂教學要求師生時空上聚在一起,受時空限制[21],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老師答疑和師生交流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本課題開發的網絡在線學習信息系統,學生和老師均可登錄網站(湖北文理學院網絡教學平臺),手機掃二維碼下載“超星學習通”軟件,注冊后,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時間,隨時隨地登錄網站進行自主學習,反復預習、復習,對學習內容起到強化作用,還可以為特殊情況不能按時上課的學生提供方便。教師也可根據自己的時間,隨時隨地登錄網站對學生進行反復輔導和答疑。這種運用互聯網開發的網絡在線學習,既方便學生即學即練,又便于老師隨時考查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還可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校與學校之間的交流,益于教學各層面的互動[22],也便于教師之間、學校之間互相學習教學經驗,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
3.2 以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之長規避現代網絡教學模式之短endprint
現代網絡課堂教學管理存在諸多問題[5],影響教學質量。本課題研究的教學模式,對網絡課堂教學采取傳統課堂教學的管理方法。由任課教師按課時在教室組織學生在線學習,落實傳統的《學生課堂行為規范》及《學生科督查制度》,采用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型,由班主任、指導員、班干部對班級學生齊抓共管,規避現代網絡教學課堂不良行為。
現代網絡教學中的網絡考試舞弊行為屢禁不止[23],影響教學效果。本課題采取傳統考試考核方法。課后作業為紙質,教師統一批改判分;測驗及考試,采用紙質試卷,學生在教師的嚴格監考下做完試卷,保證成績的真實性,規避現代網絡教學中的作弊現象,利于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3.3 選擇雙師型高職稱教師錄制優質課堂視頻
“雙師型”教師是一種復合型人才[24],既可承擔專業課程教學,又能開展專業實踐教學,既有堅實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又有嫻熟的操作應用技能,在教學技能和實踐技能方面都具有較高的水平[25],并且,對臨床護理工作的各個技術環節都非常熟悉,課堂講授中列舉的案例真實而生動,使教學貼近護理先進理念、貼近護理職業標準。此外,高級職稱教師教學經驗豐富,教學反思過程水平高于中級職稱教師[26],在高校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7]。
因此,選擇雙師型高職稱的教師錄制授課視頻,可為學生提供優質視頻教學資源。這種授課視頻生動、自然、親切,學生容易理解,易于接受,在線學習時容易被授課視頻所吸引,學習注意力集中,有利于提高學習效果。
總之,選擇雙師型高職稱的教師錄制課堂視頻,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與現代網絡教學模式相結合,取長補短所形成的新型教學模式——“在線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教學模式,應用于教與學的環節,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改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學習成績,提高教學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于松晶,張榮霞.信息網絡時代的企業管理變革[J].航天工業管理,2012(6):8-11.
[2] 張斌.止學生行走在語文教學的“云端”——語文教學的信息化課堂建設探索[J].四川教育,2017(8):14-15.
[3] 李春濤.現代教育技術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啟迪:教育教學版,2017(1):36-37.
[4] 朱堂勛.社交化智能在線學習社區系統的研究[J].通訊世界,2015(12):235-236.
[5] 肖璇.互聯網環境下醫學院校高效班級規范管理制度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17,55(24):130-132.
[6] 蘇敏.網絡環境下的計算機教學的初步探索[J].考試周刊,2016(5):104.
[7] 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8] 王夢玉,周英,朱亞麗,等.學生標準化病人與高仿真模擬人相結合在內科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可行性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4,35(1):118-119.
[9] 張紅艷,婁斌,汪晶.循環系統疾病的防治進展[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4):34-35.
[10] 林華.護士執業考試中循環系統疾病護理輔導方法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7,3(4):288.
[11] 張壽松,何潔玫.美國大學課程的教學實施——以威斯康星大學“兒童文學”的課堂教學和課后作業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16(7):92-96.
[12] 陳秋鈴,方海云,廖美霞,等.護理學專業藥理學課程課后作業調查與分析[J].全科護理,2016,14(26):2777-2778.
[13] 侯麗輝,牛靜云,張春蘭,等.網絡環境下新媒體工具在中醫婦科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6,13(13):140-143.
[14] 陳建新.隨堂評價對高校師生評價體系建設的意義和價值[J].山西科技,2017(1):96-98.
[15] 楊鐵虹,吳紅.基于網絡教學平臺的藥物分析學混合式教學的構建[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9):56-59.
[16] 楊華.外語教學隨堂測試的診斷功能實證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5.
[17] 李全龍,涂志瑩,蘇統華.規范化的軟件工程專業課程試卷設計[J].計算機教育,2015(15):13-18.
[18] 張淑平.大學英語成績測試的行動研究[J].科教導刊,2016(31):29-31.
[19] 傅榮根.高校試卷檔案規范化管理路徑及意義研究[J].新課程·下旬,2016(3):196.
[20] 徐曉峰,梁超.高校試卷的系統化物流管理[J].中國市場,2016(19):158-159.
[21] 錢紅,黃民江,劉理靜,等.探究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內科學教學中的實施與效果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5, (16):118-120.
[22] 黃婷婷,陸元明.基于學堂在線的MOOC平臺學習者互動行為研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5(z2):43-45.
[23] 伍守意.網絡考試系統中防止作弊的方法研究與實現[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3(5):78-83.
[24] 樊友平,章小蓮,熊有堅.淺析雙師型教師的能力素質模型建設[J].人才資源開發,2016(10):89-89.
[25] 朱宇梅.南澳大利亞大學校企ITEK的合作模式對培育“雙師型”教師的借鑒意義——以四川文理學院為例[J].同行,2016(11):395-396.
[26] 王毅,黃仕會.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反思現狀調查——以Bartlett教學反思過程為依據[J].外語研究,2016(5):70-75.
[27] 魯靜.高校高級職稱教師繼續教育內容與方式方法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7(7):129-132.
(收稿日期:2017-08-02 本文編輯:李岳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