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梅
【摘要】近年來,有關泰國文化與泰語教學關系的研究逐漸受到重視,文化導入成為當前泰語教學界的熱點問題。泰語教學不應僅講解泰語的語音,詞匯,語法等問題,還有必要向學生介紹泰語語言習慣及泰國文化背景,在此基礎上加深對泰語的認識,使所學知識更為立體,達到活用泰語、與泰國人順暢溝通的效果。可見,文化導入在泰語教學中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過探索基礎泰語教學階段文化導入的模式,為泰語教學工作者提供一套針對基礎泰語教學階段文化導入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基礎泰語;文化導入;方法;問題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061-02
要真正掌握一種語言,應在學習這種語言的同時,學習該國文化,在文化背景的支撐下,達到異文化溝通的目的。在泰語教學中,導入泰國文化,可以使學生在掌握基本詞匯、語法的同時,深刻地了解泰國的歷史、文化、傳統、民俗習慣、生活方式,在此基礎上加深對泰語的認識,使所學知識更為立體,達到活用泰語、與泰國人順暢溝通的效果。可以說,能否在泰語教學中成功進行泰國文化滲透,從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泰語教學效果。
在基礎泰語教學階段,學生對泰國文化知識的理解較淺,對其語言水平及語言應用的提高并沒有明顯的影響。泰國文化知識的學習和語言學習是脫節的,并沒有有機的結合起來。筆者在從事泰語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對教學活動的實施與分析,總結出了基礎泰語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入的方法。
一、基礎泰語教學階段文化導入的必要性
在泰語基礎教學階段,文化導入受重視程度不高,究其原因,就泰語語言特點來看,泰語字母繁多,語音復雜,詞匯偏難。基礎階段的教學主要為語言本身的學習,側重于泰語發音、詞匯講解及語法運用。教學過程中文化導入不足,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文化背景缺乏正確理解,導致運用泰語時出現嚴重語用失誤。語言初級學習階段一般都較為枯燥,在教學過程中將泰語與相關背景文化知識融合在一起進行授課,在教授語言的同時傳授該語言背后蘊含的文化知識。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習積極性。此外,在歷年的云南省高等學校泰語應用能力考試中,泰國文化知識占據一定的比例和分值。在基礎教學中進行文化導入不僅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也能幫助學生在考試中獲取分值,提升考試過級率。
二、基礎泰語教學階段文化導入的方式
1.文化比較法
這種方法是在教學中通過以中日兩種文化的差異來導入文化。將兩國文化相比較的同時,向學生講解詞匯,語法,是非常重要的。相對于文化共性來說,不同文化間存在著的差異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例如,漢語常用“蠢鈍如豬”、“豬腦子”、“豬一樣的隊友”等詞來形容人愚鈍、笨,關鍵字在于“豬”。而泰語則用“????(水牛)”形容人笨、蠢。”再如,漢語“吃、喝”,泰語對應意思的詞有四種,根據社會地位及社交場合來區分使用。“???”普遍使用于日常生活中,使用人群為普通百姓;“?????????”使用于較正式的場合或宴會,或社會地位較高者;“???”僧侶專用;“????”王室用語,國王和王室成員專用。
2.講解法
學生對泰國人和泰國文化的認識多數都通過教師的講解獲得。例如,在基礎泰語教學中頻繁出現的“???”這個詞。學生一般會將其直接翻譯成“跟,跟隨”。這就要提醒學生它不僅表示跟隨或跟著某人,還可以用于去找某人,含有“找尋,叫來”的意思。例如,??????????????????????????????????????????(如果不識路,就跟著向導走。)??????????????????????????(我很不舒服,請幫忙找醫生來一下。)再如,漢語第一人稱代詞只有一個,即“我”。而泰語中的第一人稱代詞非常豐富,??(男性)?????(女性)???(男女兼用),???(女生,表示謙卑)。也常用小名來代替人稱代詞“我”。例如,??????????????????????????????????????(我要去看一個老同學。)此外同學之間也有用???來充當第一人稱單數。學生和老師之間,老師常用???????或???自稱。在熟識的朋友之間,經常以???????自稱,不熟識的人之間,為了表示親熱也可以用???????相稱。例如?????????????????????????????????????(我要介紹新朋友給你認識。)
3.實踐法
通過語言實踐活動,使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和文化,同時注意其中有意義的文化細節,提高對文化的敏感度和意識。可以讓學生按照課文中情景對話的內容進行表演。教師對扮演角色的學生提出語音,表情,身體動作等方面的建議,并糾正因文化不同導致思維不同而出現的表達錯誤。舉例來說,在講解電話用語時,教師首先教授使用的詞匯、表達方式,還要提醒學生電話用語的一些禮儀和習慣。可以截取一部分打電話或接電話的視頻資料播放給學生,讓他們觀看之后進行模仿,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讓學生在充分了解文化背景的基礎上掌握知識點。
另外,以分組的形式,要求學生準備與泰國文化相關的內容制作成ppt,在課堂上進行講授。文化導入內容可由學生自擬,也可以教師指定。既能刺激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泰國文化知識,拓寬視野。課題講解環節又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活躍課堂氣氛。教師根據小組準備和講授的具體情況給予相應的成績評定,激發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4.視頻圖片展示法
圖片和視頻資料的展示,能更生動、直觀地將泰國文化現象展現在學生面前。更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泰國對于教師的尊重是很突出的,每年除了教師節以外還有拜師節。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這一點。可以展示泰國學生拜師的圖片和視頻材料。再結合教師在泰國的親身感受來講授泰國拜師文化的來源、過程及影響。
三、基礎泰語教學中文化導入應注意的問題
在基礎泰語教學中,按照教學大綱及學生語言水平程度,進行分階段導入。在前期,所導入的文化知識不宜過于系統化,應當具備趣味性和新穎性,導入知識的難度應該適中,這樣做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不至于讓學生對泰國文化產生“高深莫測”的畏懼感。文化導入的最終目的不是泰國文化介紹,因此文化導入在教學中的比例一定要控制好,避免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在這一原則的指導下,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每課文化導入的時間根據其內容的難易度不同但基本上每個文化點都控制在10分鐘之內,形式上以教師講解為主,有中泰文化對照部分的可加入討論環節。在此階段,還不具備對學生的非語言行為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系統培養的基礎條件,教師的文化導入內容主要以泰國人的交際習慣、社會習慣和生活慣例等介紹為主,對一些相關的文化關聯知識進行正確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泰語所存在的廣義文化環境,正確理解和運用泰語語言表達方式。
基礎泰語教學后期,文化導入的內容應該多元化,要更注重實用性,從語言習慣、思維模式和泰國人的價值觀等方面入手,方式應該以比較和實踐為主,幫助學生對泰國文化形成一個系統的認識。另外,所導入的文化知識應該遵循實用性原則和經典性原則,導入知識的難度應該適中并且有代表性,這樣做既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不至于讓學生因為學習和接觸了過多的文化現象而產生“雜亂無章”的感覺。由于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因此,在這個階段,文化導入不僅局限在課堂內,引導學生課外閱讀也是一種文化導入的方式。通過鼓勵和介紹學生閱讀泰語寓言故事、期刊雜志、利用互聯網等讓學生通過自學積累一定的文化知識,了解泰國的當前社會動態和社會問題等。對學生的非語言行為能力、文化辨識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系統培養的基礎條件已初步形成,教師的文化導入形式更為多樣,切入點也比前期要更具體,更注重文化導入的實用性。
四、結語
在基礎泰語教學過程中,進行文化導入,并且注意前后期文化導入模式和方法的區別,既可以避免盲目補充文化知識,又可以循序漸進的提高學生的泰語語言能力,是泰語教學者可以試行的有效文化導入模式。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把控語言教學與文化導入間的平衡是泰語教學者需要解決的難題。希望筆者的總結和建議能夠為同行們提供些許幫助。
參考文獻
[1]鄧炎昌.語言與文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5.
[2]林秀梅.泰國社會與文化[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6.
[3]賀圣達.東南亞文化發展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
[4]陳暉、熊韜.泰國概論[M].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2.
[5]蒙凱黎.淺論泰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因素[J].劍南文學,2010.
[6]李碧.跨文化交際視角下泰語文化教學研究[J].教育界.高等教育,2012.
[7]趙紹平.文化導入在泰語閱讀教學中的作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