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 娜
高校ESP課程教材評估
——以《金融英語教程》為例
游 娜
本文從《金融英語教程》的評估意義出發,以Tom Hutchinson 與Alan Waters的教材評估理論為指導,從主客觀分析,旨在通過對該教材的評估,為其它大學英語教材編寫提供參考。
ESP 教材評估模式 金融英語教程
專門用途英語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是學習者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即由于特定行業的需要,學習者需要達到在某些學科內使用英語的能力;二是有特殊的內容,即專門化的內容,而且將其作為單獨的語言分支來學習和研究。(劉法公等,2003)本文選取金融英語教程,將根據Hutchinson提出的教材評價量表分析評估《金融英語教程》。
“大學英語教材適當與否不但影響到新教法的開展,終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最終效果。外語傳統語言教材忽略了學生對語言的理解和欣賞,缺乏足夠的聽說讀寫練習,難于培養創造性學習者”。( 王雪梅,2012)國外Hutchinson &Waters ( 1987) 提出教材評估標是針對特殊用途英語提出的,對 ESP 教材的評估具有指導作用。教材評估理論框架分為四個過程: 確定評估標準、主觀分析、客觀分析、匹配。如圖1所示。即將“主客觀需求相互對照匹配”的評估方法。本文將基于評估理論對浙江某高校大三金融專業英語做教材評估分析。

圖1 教材評估理論框架
(一)教材評估理論
首先,由評價者列出教材目的和對教材的要求,再列出某一等級評價教材的特點,兩兩對照做出評價。Hutchinson(2002)認為,評價是判斷某事物是否符合某特定目標的事件,這是一個匹配的過程,將特定需求與可獲得的解決方案進行匹配,看其匹配程度如何。評價量表如下表:
(二)教材評估過程
根據上述 Hutchinson 的評價量表將對本書進行主客觀分析。

表1 《金融英語教程》教材評估過程
(三)教材評估結果分析
1、教材對象分析
該課程的授課對象為本科金融專業大三學生,共32課時。學生在該課程前有接觸過金融領域的如保險信托等課程,每個單元都有相關場景的對話練習,以幫助學生在真實場景下使用所學的金融英語知識。由此可見,從教材受眾角度看選擇該教材作為金融專業的教科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金融專業英語的課程目的
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金融專業英語語言能力和實際運用英語處理與金融有關業務的能力。此課程以現代課程理念為指導,突出學生的主體和學科綜合性,突出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3、教材內容評估
教材學習者的需求分析特點:金融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習者的金融專業英語語言能力和實際運用英語處理與金融有關業務的能力金融英語。教材內在知識體系具有融思想性、知識與實操性性為一體的特征突出主體學習者學習力的培養。
4、教材內容的組織
金融英語的教材內容編排下表:

表2
從上表可以看出,該教材涉及領域廣泛,但也有章節內容存在重疊。如第二和第八單元的外匯定義及應用范疇。主要原因是該書由張鐵軍和張靖兩位作者編寫,在整合二人所編寫的內容時難免會有重復。通過比對師生對教材內容組織的主觀需求與實際上呈現的內容組織結構可以看出該教材所呈現的金融領域的知識較為全面,貼近學生的專業課知識。
(一)豐富語篇類型
學生的學習需求不僅僅是掌握金融領域中的基本詞匯句法、語言特征, 還要具有實操性。因此,教材最好添加一些實踐型的語篇,如國際收支調節與申報等,以幫助學生有一個更加直觀的學習體驗。
(二)配備多模態教學
實踐證明,多模態教學的應用可以更好的提高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學習效率。所以金融英語課可以配備一些PPT視頻模擬真實場景,激發學生的參與感和興趣。
(三)刪減贅余部分
將內容重復的部分進行合并適當刪減。或者留作閱讀鞏固之前所學的知識。
從總體來看,該教材還是符合要求的。由于課時經濟限制,教師有選擇性地使用該教材。通過以上對《金融英語教程》評估,該教材基本能為該 ESP 課程服務,也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1]Tom Hutchinson,Alan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2.
[2]張雪梅.關于兩個英語教材評估標準[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1(2).
[3]劉法公.論基礎英語與專門用途英語的教學關系[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1):31~33.
浙江工商大學)
游娜(1993-),女,漢族,浙江人,碩士,浙江工商大學,研究方向:語料庫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