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洪 高 靜 彭正祿 閻 紅 劉 琴 吳晨曦 楊 靜
·護理教育·
拋錨式教學策略在《社區護理學》中的應用效果
張 洪 高 靜 彭正祿 閻 紅 劉 琴 吳晨曦 楊 靜
目的:探討拋錨式教學策略在《社區護理學》中的應用效果,培養符合崗位需要的社區護理人才。方法:選取全日制本科護理學兩個班級(一班和二班)為研究對象,將一班作為試驗組65名,二班作為對照組67名。試驗組按照拋錨式教學策略授課,對照組按照傳統方法授課,課程結束后,比較兩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期末考核成績。結果:試驗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及各維度自主學習能力得分(學習動機、計劃和實施、自我管理、人際溝通)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拋錨式教學策略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和人際溝通、職業情感等綜合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拋錨式教學;社區護理;自主學習能力;綜合能力
10.3969/j.issn.1672-9676.2017.23.054
隨著人們健康需求的提高和醫療改革的推進,社區護理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由于社區護理起步較晚,我國社區護理教學目前存在以下弊端:(1)《社區護理學》課程內容多,課時少,教學重點和研究多偏向理論教學,對學生實踐教學安排課時相對較少,學生缺少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機會[1]。(2)授課形式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參與不足,難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如何改進社區護理教學,培養適應臨床需要的高素質社區護理人才,是目前社區護理教學研究的難點。拋錨式教學是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根據所學知識的主題,通過含有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探究事件或解決問題中,自主建構知識,將解決問題的技巧應用到實際問題,然后圍繞該問題充分展開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實現對知識的建構[2-4]。本項目將此教學策略引入到社區護理教學中,探討拋錨式教學在社區護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某醫藥大學護理本科2014級兩個班級(一班和二班)為研究對象,將一班作為試驗組65名,二班作為對照組67名。本項研究安排在四年制本科第五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計算機基礎、醫學統計、信息檢索、護理學基礎、中醫護理、營養學等專業基礎課程以及內、外、婦、傳染病等專業方向課程,具備護理專業的基礎知識。試驗組中男10名,女55名;平均年齡(21.26±0.87)歲;在校三年綜合測評總成績(80.81±3.94)分。對照組中男14名,女53名;平均年齡(21.37±1.15)歲;在校三年綜合測評總成績(80.50±4.13)分。兩組學生性別、年齡、在校三年綜合測評總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照組按照傳統方法授課;試驗組按照拋錨式教學模式授課,具體如下:
1.2.1 教學準備
1.2.1.1 確定教學目標 根據國家基本公共服務規范、社區護士核心能力要求及相關文獻[5-6],結合在社區相關調查,將社區護理教學分為家庭訪視、慢性病健康教育、中風患者護理、老年人社區保健、兒童社區保健、婦女社區保健等專題,結合教學大綱,制定每個主題的教學目標。根據具體目標和知識點分別進行教學設計。
1.2.1.2 培訓及分組 對所有參加社區護理教學的團隊進行培訓,包括教學實施、資料收集、評價等。學生根據意愿及學習成績進行分組,每組6~7名,包括好、中、差不同成績的學生,保證分組的公平性。
1.2.1.3 建立新媒體網絡交流平臺 建立和完善學?!渡鐓^護理學》課程中心網絡交流平臺,通過該中心可以實現開放性教學,教師與學生互動性教學及學生自主學習。一方面我們可將教學大綱、教學課件、教案、參考網站、圖書、微課等視頻放在課程中心,并將真實情境、對學生要求及需要達到的目標等在課程中心公開,學生通過賬號可查看和下載;另一方面可以查看和批改學生的作業、報告,并將意見及時反饋予學生,學生若有疑問也可在課程中心留言。另外通過建立微信群和班級QQ群等多種方式來發布信息和溝通,保證信息能及時有效傳達給學生。
1.2.2 教學實施
1.2.2.1 創設情境,確定主題 課前1周將相關基礎知識進行講解,為學生搭好手架。然后教師按照教學目的,以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為“錨”,進行情境背景的設計。情境形式包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集相關真實案例和視頻資料,比如老年人、高血壓病、糖尿病等慢性患者;反映家庭和社區生活的某些影視作品;專家訪談以及情景劇角色扮演等。教師在課堂上靈活的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去呈現,通過給學生提供一個真實的情景,使學生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似的情景中學習。根據每個情景結合知識點下設3~4個問題。如提供高血壓病患者家庭真實情境,要求同學們通過查資料回答以下問題:(1)如何對該家庭進行家庭訪視。(2)如何對該患者進行社區管理。(3)目前該患者存在哪些問題,如何開展健康教育等。
1.2.2.2 自主學習及協作學習 學生圍繞教學目標開展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采用小組協作的學習模式,利用圖書館、影像資料及各種網絡資源進行任務式、研究性的自主學習。教師在學習過程中隨時觀察并記錄學生的表現,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多種形式的輔導,如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或有疑問,也可通過網絡進行交流,予以解答,共性問題與全體學生進行交流,并對學生小組方案及時進行評價和矯正。
1.2.2.3 匯報、總結 討論完成后,以多種形式展示學習成果,如以小組PPT匯報方式,由其他小組學生對其方案進行評價與補充;或以情景劇角色扮演方式將方案展現,由教師和學生共同來評價,最后總結歸納出最優方案。
1.2.2.4 鞏固提高,知識構建 為了進一步鞏固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可安排學生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見習,另外,充分利用第2課堂,以社區志愿服務隊方式到社區開展健康教育等活動,進一步強化理論知識。
1.3 觀察指標 (1)自主學習能力。兩組學生于干預前后選用由臺灣Cheng等[7]編制的自主學習能力量表,共20個條目,分為學習動機、計劃和實施、自我管理、人際溝通4個維度。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5分表示非常同意,4分表示同意,3分表示普通/還好,2分表示不同意,1分表示非常不同意。維度得分及總量表得分越高表示自主學習能力越強。本研究總量表Cronbach’sα系數為0.859。(2)試驗組學生對拋錨式教學的評價。參考相關文獻[8-9]制訂教學效果問卷,共9項,由學生根據自身感受進行評價。(3)記錄兩組學生的期末理論考試成績。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和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或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試驗組學生對拋錨式教學的效果評價進行一般描述性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學生干預前后自主學習能力比較(表1)

表1 兩組學生干預前后自主學習能力得分比較(分,
注:兩組學生干預前后自主學習能力得分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試驗組65名學生對拋錨式教學的效果評價(表2)

表2 試驗組65名學生對拋錨式教學的主觀評價 名(%)
2.3 兩組學生期末理論考試成績比較(表3)

表3 兩組學生期末理論考試成績比較(分
3.1 拋錨式教學能有效提高社區護理教學效果,促進學生專業知識掌握及應用 試驗組學生期末理論考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該教學策略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長期以來,“去情境、去情感”,“滿堂灌”,教學方式單一等是社區護理學教學的弊端。拋錨式教學模式是一種較成熟的新型教學模式,情境化和人文化是其突出特點,通過利用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方式,將社區護理的真實情境或案例展現給學生,將知識點通過拋“錨”的方式,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認知,在探索中學習,在掌握相應專業基礎知識的同時,強化其臨床技能,增強應變能力及處理各種問題的技巧,在試驗組學生自評調查結果顯示,有95.38%學生認為該教學策略有助于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96.92%學生認為能提高健康教育、家庭訪視等專業實踐技能,87.69%學生認為課程結束后,其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因此,拋錨式教學對學生專業知識學習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3.2 拋錨式教學能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 拋錨式教學是一種促進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高效能策略,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有利于幫助學生克服惰性知識,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渡鐓^護理學》教學前,兩組本科學生各維度自主學習能力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試驗組本科學生各維度自主學習能力(學習動機、計劃與實施、自我管理、人際溝通)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學生自評量表亦顯示,92.30%學生認為拋錨式教學能提高對本門課程的學習興趣,93.84%學生認為該教學能突出學生主體作用,活躍課堂氣氛。在拋錨式教學中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利用圖書館、影像資料及各種網絡資源進行研究性的自主學習。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進行鑲嵌式教學,學生發揮其自主學習能力,如制定學習計劃表、自我監測學習能力、獲取有關信息與資源的能力、協作性學習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從而建構自己的知識系統。
3.3 拋錨式教學策略能有效提高學生職業素養,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 社區護士職業素養包括專業實踐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專業發展能力等,其中評判性思維能力、職業情感等專業發展能力比重不斷上升。拋錨式教學使學生不僅專業實踐能力得到提升,而且由于情境學習的真實性,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要學會運用心理學、社會學和人際溝通等方面的知識,主動全面地考慮患者的身心問題,真正做到“換位思考”,既鍛煉了團隊協作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科研思維能力,亦有利于職業情感的培養和提高。通過調查顯示,80%學生認為拋錨式教學能提高學生評判性思維能力,76.93%學生認為有利于培養科研意識和思維,83.08%學生認為職業情感得到提升,84.62%學生認為其綜合能力得到提高。
3.4 拋錨式教學策略為今后教學改革指出了方向,實現教學相長 本研究發現,拋錨式教學順利實施需要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操作性強的網絡交流平臺和完善的立體化教學資源;二是情境設計合理性;三是教師學生角色的轉變。拋錨式教學改變了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中心由“教師、教材、課堂”向“學生、問題、情境”轉變,教師由過去的講授者轉變為指導者、組織者、引導者、咨詢者、評價者。因此,情境在設置時要利于學生理解,符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現有的網絡資源。因此,教師不僅要根據學生及社區護理教學大綱設計合理的情境、考核方式,而且要建立完善的立體教學、網絡教學平臺。另外,在實施教學活動中,學生為解決問題必須獲得一些輔助信息,需要教師從學習的需要出發組織有關信息的“鑲嵌式教學”,以排除學習中的障礙。但是由于教學情境的復雜性,教師不可能成為解答學生每一個問題的專家。因此,教師需要和學生一起做一個學習者,與學生一起成長,實現教學相長。
[1] 馮 雪,劉國蓮,馬楠楠.家庭訪視情景模擬在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哈爾濱醫藥,2016,36(5):534-536.
[2] 崔 屹,邵海波,陳 琦,等.拋錨式教學在中醫護理技能操作帶教中的運用[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28(1):14-16.
[3] 喬昌秀,吳 偉.拋錨式教學在護理健康教育學中的應用及效果[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4):74-75.
[4] 程 丹.論拋錨式教學模式中角色轉變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35(2):50-51.
[5] 孔鳳婷.社區居民健康需求評估的調查分析[J].廣州醫藥,2016,47(1):94-96.
[6] 蔡忠元,王 路,陳 婷,等.基于健康傳播視角的社區居民健康需求及其實現情況[J].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2013,8(4):252-254.
[7] 路紅春,周東方,王倫霞.基于能力本位的情境教學在助產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52-54.
[8] 張巧芬,張劍青,劉鵬飛.情景與案例教學法在社區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全科醫學,2014,12(3):470-471.
[9] 莊嘉元,胡 榮,陳毅敏,等.服務性學習在社區護理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6,13(4):287-290.
Theapplicationeffectofanchorcastingteachingstrategyincommunitynursing
ZHANGHong,GAOJing,PENGZheng-lu,etal
(Chengd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engdu 611137)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anchor casting teaching strategy in the community nursing, and to train community nursing personnel in line with the needs of the post. Methods: Two classes (Class I and Class II) of full-time nursing undergraduates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for study. Class I of 65 students was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lass II of 67 students was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ectured with anchor casting teaching strategy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lectur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After the lectures,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final examin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final examination results and the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scores of all dimensions (learning motivation, plan and implementation, self-management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total score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anchor casting teaching strategy can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abilities like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and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motion, and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Anchor casting teaching;Community nursing;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Comprehensive ability
611137 成都市 成都中醫藥大學
張洪:女,碩士研究生,講師
成都中醫藥大學教學改革項目(JGYB201536)
2017-08-02)
(本文編輯 白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