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凌琦
摘要:“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是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方針政策的客觀要求,對于高職院校而言,采用這種模式能夠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所以需要根據目前在“課證融通”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會計專業 課證融通 人才培養
《國務院關于大力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指出:“職業學校和職業培訓機構要適應經濟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勞動力市場變化,及時調整專業設置,積極推進課程和教材改革,開發和編寫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課程和教材。” 可見隨著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高職院校實行課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是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方針政策的客觀要求。同時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也是提高“雙證書”比例的重要舉措。
一、“課證融通”的涵義
“課證融通”是指將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的內容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將職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職業素養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將相關課程考試與職業技能鑒定合并進行,從而實現專業課程和職業資格的一體化,將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
二、實行“課證融通”教學模式的意義
“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對促進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把職業資格證書考試融入到正常課堂教學中,能夠使學生的課堂教學內容與行業職業標準相結合,通過實踐,使學生較快達到上崗的專業技能標準要求,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二)有助于促進教學改革。采用“課證融通”教學模式,在制定教學大綱時會結合會計行業證書相關課程要求;在課程內容設計上既要涵蓋課程目標、理論知識,又要包括會計相關證書考試內容的重難點;在教學過程中,理論部分還是需要采用理論知識與案例分析相結合的模式,除此之外,還需進行必要的實訓操作,有條件的可以聘請專家指導,使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相關課程內容。這些都大大促進了教學水平。
(三)有助于專業建設與校企合作。采用“課證融通”教學模式,能夠使會計專業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法,加強與有關企業的合作,了解與分析會計行業對人才需要及職業技能的要求,從培養方案的制訂與實施,與相關企業建立實習基地,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強化學生的動手能力。
三、“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措施
(一)確定符合崗位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在方案設計時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一以會計崗位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并考慮學生未來職業的可持續發展;二以職業能力要求為導向,重點關注能力成果;三專業課程開設的原則應依據滿足職業崗位能力的需求為出發點,課程大綱制定時應滿足與考試大綱相銜接的要求。四注重學習的過程性和多樣性,強調實踐應用能力,對于已納入課程體系與證書相關的課程可實行以證代考。
(二)分層、分段進行課證融通。我們面對的學生有初中起點的,也有高中起點的,初中起點的取得電算化方面的證書,高中起點的目標定在初級會計證書上。開設會計基礎、財經法規、會計電算化、經濟學基礎等專業基礎課程;開設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中級會計實務、財務管理、審計等專業核心課程;另外根據需要還可開設稅收實務、會計綜合實訓、財務報表分析等選修課程。通過分層、分段,使得學生在不同年級的學習中明確學習方向和目標,解決不同年級學生由于層次和水平不一致而造成學習內容重復和空缺的問題。
(三)搭建適應的教材體系。實行“課證融合”,執行與職業標準相銜接的教學課程體系,必須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相結合的教材體系為基礎。教材是成績的根本,在市場上,會計課程與職業資格考試教材往往是兩本的,因此,可以根據課程標準和職業資格考試內容,組織有經驗的老師編寫相關系列教材和相應習題,以滿足教學要求,達到提高考證率的目的。
(四)保證課程開設時間與考證時間相統一。課程開設的時間是按照學校教學要求,按學期設置的,但一般考證的時間不是學期末,所以造成兩者時間的不統一,為了協調這種現象,要求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和開設課程時特別注意時間,特別是結束時間要保證在考證日期之前。這樣既可以保證課程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可以保證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有充足的時間復習。
(五)選擇適應的教學方法。為了既完成教學任務,更主要的是確保考證合格率,在教學方法上要求任課教師在深入研究考試大綱的基礎上,將考證試題納入日常教學,加強常規教學中的知識掌握。另外根據考證的無紙化形式,在教學過程中上機訓練必不可少。
(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教授專業知識外,還需不失時機的強調考證的重要性、就業形勢的嚴峻性,以激勵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可以通過一些實例來佐證證書對個人職業發展的影響。
四、我校在“課證融通”人才培養模式上的一些措施及成效
我校屬于高職院校,但其中也招收一部分初中生,所以層次多樣化。針對這種現象采取以下措施:
(一)對于初中畢業生生源提出在中職階段獲得會計從業資格的考證要求,并把這個作為畢業的一個硬性指標。通過這樣的措施,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認識此證書的重要性,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就業的競爭力。我校在近幾年每屆的及格率都達到85%以上。在高職階段的最后一年鼓勵學生參加初級會計資格證書的考試,提升學生的知識層次和就業競爭力。針對高中畢業生生源同樣提出在第一學年獲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在第二學年盡量獲得初級會計資格證書。近幾年初級會計證書取得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目標的提出既讓學生有了目標,又對學習是一種激勵與提升。
(二)為了完成上述目標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時,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層次進行分層、分段開設課程。初中畢業生在一年級結合會計從業資格證考試開設基礎會計與財經法規課程等課程;二年級開始為初級會計資格證書奠定基礎而開設財務會計、經濟法基礎等課程;三年級是一些提高性課程,例如財務管理、成本會計、統計等。高中畢業生在一年級同樣開設基礎會計與財經法規課程等課程,并加入基礎會計實訓;二年級開設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等課程,并加入財務會計實訓;三年級開設中級財務會計、審計等課程,并加入會計綜合實訓。這樣既完成既定教學任務,又為考證提供幫助,還通過實訓增加了實際操作能力。并且針對不同年級開展不同內容的技能競賽,大大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三)為了更好的把教學內容和考證內容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和考證及格率,學校組織相關教師編制了適應的教材,出版的有基礎會計、財經法規、會計電算化和初級會計實務、經濟法基礎等教材,并配有例題與習題。這極大的方便了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同時通過這個過程也讓教師的知識水平與能力得到了一次升華。
總之,“課證融通”的實施是高職院校教學上的一次改革,既順應了國家政策,又讓學校和學生能更好適應社會。各個實施的學校要克服種種困難,采取適應本校發展的措施,使其落實到實處,讓學校和學生真真得到實惠。
參考文獻:
[1] 安平.對高職教育“課證融合,一試雙證”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9).
[2] 程亞蘭,張道珍. 高職會計專業“課證融合”問題研究[J]. 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5):15-17
[3] 趙浚.“分層、分段”課證融合,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J].會計教育,2016(19):123-1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