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近年來各大高校的擴招,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我國目前比較嚴峻的問題之一,大學生創業越來越受到重視,所以各大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及發展現狀
(一)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量達到795萬,2月10日人社部下發《關于做好2017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拓展就業渠道,實施高校畢業生創業計劃確保就業局勢穩定。一方面國家經濟進入發展的新常態,就業崗位增加數有限;另一方面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遞增,就業壓力不減。為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整大學生就業結構,從政府到高校不斷鼓勵和扶持大學生自主創業和加強大學生的創業教育。創業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業技能。然而,高校創業教育時問較短,尚未形成完整和規范的教育體系,諸多高校也僅以公選課或選修課形式出現在教學環節中,且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均沿用一般理論教學形式,未能突出創業教育特色和引起師生重視,所以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是我國現階段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
1997年,清華大學舉辦的“創業計劃大賽”成為我國創業教育正式的開端,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創業教育的起步還是較晚。1999年1月國務院批轉的教育部提出,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在其中,首先在高校產生了廣泛影響的是在1999年的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大賽”。之后在2002年之后教育部逐步在9所高校開展創業教育試點,至此拉開了我國大學開展創業教育的序幕。
二、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問題
(一)對創業教育的定位不準確
我國創新創業起步較晚,創業教育力度不夠,使大多數高校無法正確的認識創業教育,也就是對創業教育沒有一個正確的定位,有些學校認為自己的就業率高,不需要開展創業課程;還有些學校認為創業是少數人的作為,不適用大多數學生,所以不需要設置創業課程。正是因為有些高校對創業教育的誤解,很多高校的創業教育體系并沒有加入到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行列中去,而是處于“業余教育”。主要是國家支持政策不完善,高校領導機制不到位,怎樣開展創業教育還處在無組織、無規則、無資金的狀態,使得創業教育被看作為“業余教育”,還有些高校不允許大學生在校期間進行創業,更阻礙了學生們創業的熱情。
(二)缺乏創業教師
目前,盡管國家教育部多次提出舉辦創業教育教室培訓班和研討會,但高校創業教師不足的現象還是存在,這將大大阻礙創業教育在我國高校的發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出現師資短缺的現象已經不是鮮為人知的事情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創業教育課程沒有成為大學助推課程,課時安排比較少,這就使老師缺乏了對執教創業課程的動力。此外,創業課程對實踐性的要求很高,要求老師具備很強的創業實踐能力,這也是阻礙老師執教創業課程的一大原因,在校的大學教師并沒有創業的經驗,也就不能承擔對創業課程的教授。考慮到這些原因,也就不難理解我國高校創業教師缺乏的現狀了。
(三)高校創業教育缺乏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創業教育課程不僅要求要有理論方面的支持,也要有實踐的機會,在教學形式也都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國外的創業教育多采取現實模擬、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等,盡量使學生在一個逼真的環境下提升自己的創業能力。但是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的創業教育還處在以理論為主的階段,基本沒有實踐的加入,使得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采取的也都是傳統教學模式和單一的教學方法,學校沒有給學生們提供模擬的空間讓其進行實操。學生缺乏實踐經驗,無法把老師所講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這使學生對創業理論并不能深入的理解,導致有理論沒有“用武之地”的局面,實則空談。
三、對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問題的對策研究
(一)對高校創業教育進行科學有效的定位
198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學習三本護照,其中就有創業能力問題,而且特別要求把創業能力問題擺在與其他問題同等的位置。這就說明了創業教育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的重要性,在進行創業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還可以提高個人品質最終真正達到全面發展。它不僅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長效辦法和機制,還可以通過高校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而使一批青年人步入創業的道路,培養年輕一輩的創業人才,通過一部分人的創業來增加社會就業機會,有效促進國家經濟的持續發展,增強經濟活力。因此,我國高校應該積極發展創業教育,把創業教育融入到素質教育中去,成為教育體系的一部分,而不是“業余教育”。
(二)組建有關創業教育的師資隊伍
創業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于教師。可以不局限在高校內,向社會招聘有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創業教師,包括優秀的企業家,企業高管,有經驗的高校老師等,讓這些新鮮血液注入高校創業教育,這樣讓各方面人才參加的創業教師已成為創業教師隊伍擴充的首選。同時,也要大力開展對本校教師的創業教師資格的培訓,使創業教師的隊伍不斷擴大,質量不斷上升。
(三)設置創業新課程,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創業教育中一個有效提升學習效率的途徑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可以把創業課程分為兩類:創業理論基礎課和創業實操課。大學的具體課程設置可以根據各個專業不同的特征而定,通過公共課以及必修課和選修課的形式使學生感到創業課程的重要性。在設置創業課程的同時,也應開展一系列有關創業的活動,如創業設計大賽,成功企業家創業演講,參觀創業基地,組建創業社團,創辦創業交流會等。高校在設置創業課程時應對癥下藥,依據自身大學本身情況來設定有利于本校學生的創業課程,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創業課程的樂趣,并對創業產生濃厚的興趣。搭建平臺,讓學生能夠有一定的空間去學習和討論創業知識及技能,從而達到高校與社會良性互動的創業教育格局。
參考文獻:
[1]姜莉莉.大學生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教育探索2015,(11):150-151.
[2]孫明,解長福.高校大學生自主創業教育狀及對策研究[J] . 對外經貿2011, (12):131-132.
[3]趙書玲,董躍華.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0, (02):80-82.
作者簡介:林志超(1996.09-),男,漢族,浙江臺州人,大四學生,主要要從事工商管理專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