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文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物流行業的發展同樣進入快車道,對于物流專業人才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而中高職銜接教育承擔著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責任,中高職教育街接問題影響到我國職業教育能否健康和快速發展,而要解決中高職教育街接問題,課程街接策略研究是重中之重。
關鍵詞: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物流管理、策略
我國目前的中高職銜接受現行體制的制約,缺乏政策層面的統一規范以及行業協會的專業指導,各部門間缺乏溝通條塊分割,未能建立起一個信息溝通的立交橋。中高職銜接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但落實到微觀的課程體系上,須以職業能力培養為出發點,由政府組織教育、勞動部門和行業專家學者等共同開發規范專業教學大綱,并協調中高職院校間的溝通,明確各自的職責,從而提升職業教育的質量和效益。
一、明晰人才培養層次,合理定位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目標
合理定位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是實現課程體系有效銜接的必要條件。中職和高職的人才培養目標有雷同之處,都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和實踐能力,但兩者也存在著明顯的層次區別。中高職不同階段的人才培養要以“厚基礎、強技能、高素質”為總體目標,依據職業能力標準和工作崗位需求,開展行業企業調研,認真分析各階段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結構以及職業崗位群的分布等,立足學校自身辦學特色和優勢,制定不同層次人才培養目標,實現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
二、加強統籌管理,建立專門的物流管理專業中高職課程銜接運行機制
我國中職院校一般由屬地政府管理而高職院校則由省一級的政府管理,由于管理的不統一,導致各自為政缺乏統籌,在課程的設計中存在很大的自主性和隨意性,使課程無法實現真正的銜接,因而需要由教育部門出面,制定相應的政策,打破政策性障礙,加強頂層制度設計。政府部門需要統籌好專業布局、統籌招生和督導評估,通過監督評估來推動中高職教育辦學機構內部改革,同時,政府還應該制定相應的法規政策,通過制度來約束中高職院校的行為,發揮政府宏觀統籌和政策干預的作用,并從招生計劃、辦學方式和教師招聘等環節促進銜接。
三、加強與行業的合作,以職業性為導向統一物流管理專業課程標準
研究物流管理專業課程的銜接,不僅要考慮不同課程間的銜接,還需要考慮同一課程不同階段教學內容的銜接。由于在專業課程設置中,有一部分課程肯定是中高職共同要開設的課程,為避免課程內容的重復,就要求在課程的知識深度、廣度和技能的要求上有所區分,要和各自的人才培養目標層次和職業崗位要求相對應。要實現這一目標,就要制定中高職一體化緊密銜接、逐級遞進的課程標準。通過高職牽頭、中高職協同、行業企業專家參與,根據行業、企業相關職業崗位的工作分析,按照相關國家(行業)職業標準和職業鑒定考核要求,制定相應的職業能力標準,并統籌規劃,制定中職與高職一體化專業課程標準,為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銜接提供實施保障。
四、基于職業能力為中心,開發模塊化銜接課程單元
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是落實到課程中實現的,院校應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模塊化課程是目前院校課程設置的重要改革手段。通過將學生能力劃分為不同的學習模塊,實現差異化教學。在物流管理專業模塊化課程開發設計過程中,根據國家頒布的崗位能力標準進行課程模塊化設計,課程可劃分為:公共基礎課程模塊、素質拓展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專業綜合課程模塊、專業實踐技能模塊。每個課程模塊可以自由組合成為一個教學項目。采用“寬基礎、活模塊”方式使學生既能掌握一技之長,又能適應高職招生對學生全面文化素質和基本技能的要求。而以職業能力和工作過程為中心進行模塊課程開發,是當今中高職銜接課程開發的主要方向。
五、加強課程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學的載體和依據,教材質量直接影響人才培養質量。目前中高職在教材編寫上并沒有真正體現出職業教育的特點,仍然是照搬學科化的教材編寫方法。因此,要打破傳統的學科體系,從職業崗位實際需求出發,構建一系列適合中高職銜接的特色教材。第一,采用項目化的體例編寫教材。中高職教材編寫要打破傳統的學科化體例,依據項目化的形式編寫。項目化教材是職業教育教材改革的方向,需對應職業崗位需求,根據職業能力劃分學習單元,以項目形式重組課程知識點和技能點。根據中高職職業能力的層次性,按照項目難易程度、簡繁程度等,區分中高職教材編寫,實現按層次的有效銜接。第二,校企合作,共同開發中高職教材。企業工程技術人員擁有非常豐富的實踐經驗,熟知企業用人的職業標準,能夠將生產一線的新技術、新成果、新應用及時充實到教學內容中。因此,行業企業共同參與中高職教材的開發,才能真正創造出適應社會發展、貼近崗位需求、真正服務學生的優質教材。
六、基于產教融合理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產教融合是創新中高職銜接教育辦學模式的關鍵, 對于提高校內專業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的執教水平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一方面, 堅持校內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常態化,根據團隊的實際需求和個人的發展規劃, 通過與企事業單位的緊密合作, 教師利用寒暑假等課余時間到相關企業、公司鍛煉實習, 增加中高職對接專業知識, 熟悉企業的生產流程和工藝, 了解業務流程, 提高了自身的實踐能力和專業能力。另一方面, 打造一支“能工巧匠”的兼職教師隊伍,大多數兼職教師來自行業、企業和事業技術單位, 教學理論和實踐缺乏, 教學團隊應有針對性地進行關于教學設計、教學組織、多媒體運用等專題培訓, 并與校內教師一起參與教學能力測評, 鼓勵大家相互交流, 經驗分享, 共同進步。師資隊伍建設是中高職銜接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中高職銜接師資隊伍應以基于產教融合的“政校企行”四方合作的責任化、專業化、開放性的教科研團隊為行動模式, 以提高中高職對接專業或課程教學質量為目標。
七、建立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強化銜接教學過程監控
為了體現職教特色,突出能力考核,應積極推廣過程性評價,逐步弱化終結性評價。對專業課程的考核要加大作業及階段性測驗、課程設計、實驗或實際操作成績的比例,制定學生參加科研、課外實踐、學科競賽、發表學術論文、創新創業項目等可以獲得創新學分的激勵機制,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對部分專業技能的訓練考核,與職業資格考試和技術等級鑒定接軌,以提高考核評價的社會可信度和有效度,同時使學生可以得到相應的技能等級證書,全面考核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真實反映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水平。
目前,中高職銜接是構建現代職教體系的熱點問題,也是職業教育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服務于人的終身學習發展的必然要求。而中高職課程體系有效銜接是中高職銜接中的難點和關鍵點,從理念上看,中高職課程體系銜接不能是簡單的“中職+高職”,必須打破中職、高職兩個階段各自獨立系統辦學的方式,建立一體化人才培養目標,進行中高職課程整體設計及高效地分段實施。
參考文獻
[1]鄭藹嫻.中高職銜接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1,(5).
[2]賈艷麗.中高職銜接課程體系建設策略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3,(3)
[3]徐國慶.中高職銜接中的課程設計[J].江蘇高教,2013,(3):140.
本文為吉林省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結項論文。課題名稱:基于物流管理專業的中高等職業教育銜接課程體系研究。課題編號:2014ZCY22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