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方案》中有6個單元音韻母,它們是:ɑ、o、e、i、u、ü。給學前班小朋友或小學一年級學生編寫的學習漢語拼音的教材,為了教學的形象化,往往畫一些插圖。最常見的是“ɑ”韻母旁畫一個醫生為一個小朋友查看口腔,小朋友大聲發“ɑ”,“o”的韻母旁畫一只大公雞,“e”的韻母旁畫一只大白鵝……
“ɑ、e”的插圖形象貼切,但“o”的插圖為什么是一只大公雞叫呢?我們看幾部字典、詞典對“喔”的讀音標注和釋義。
1998年版《新華字典》對“喔”的解釋是:喔 wō 擬聲詞,形容雞叫聲。2012版《新華字典》(第11版)僅對釋義作了修改:“喔 wō 形容公雞的叫聲?!币虼?,“喔”是單音單義字。
1996年版和2005年版《現代漢語詞典》、2001年版《新華詞典》以及2014年版《現代漢語規范詞典》、2014年版《現代漢語規范字典》中,“喔”的注音與《新華字典》(第11版)完全一致,釋義基本相同。
1985年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明確指出:“喔wō(統讀)”。2016年5月為征求意見而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修訂稿)也保留了“喔wō(統讀)”。
大公雞的叫聲,是“wō”,而不是“ō”。那么,《漢語拼音方案》中的《韻母表》,“o”韻母旁為什么寫個漢字“喔”呢?這與語音發展變化和字形演變有關。1962年修訂重排版《新華字典》中“喔”的音義:喔(噢)①ō嘆詞,表示了解:~,就是他!~,我懂了。②wò雞叫聲。
一直到1992年重排本《新華字典》,“喔”仍然是兩條音義,不過把“wò”的讀音改成了“wō”。由此可見,《漢語拼音方案》中“o”韻母旁的“喔”,是嘆詞“ō”,而不是擬聲詞“wō”。
“喔”其實是個古老的漢字,見于《說文解字》。許慎解釋為:“喔,雞聲也。從口,屋聲。”徐鉉據《唐韻》為該字加反切:“於角切”。此后,《廣韻》《集韻》和《康熙字典》都收錄了此字,解釋均為“雞的叫聲”。中古的這個入聲字,到了近代,讀成了去聲①。這就是“喔”讀“wò”音的由來。
語音是發展變化的。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表示公雞叫聲的“喔”,在北京話中既有讀“wò”的,也有讀“wō”的,70年代后期,讀陰平的人數超過了讀去聲的人數。所以1985年發布的《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便順水推舟,“喔”統讀“wō”了。
那么,“喔”還可以作為嘆詞,讀“ō”,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嘆詞表示“感嘆”和“呼喚、應答”。有的造專門的字來記錄,如“哎、咦、嗯”;有的借用其他帶口字旁的字來記錄,如“喂、哼、哏”等。北京話的嘆詞有個“ō”音,沒有現成的字來記錄,于是就選作“口”字旁的“喔”來記錄,產生于五四運動以后。如:
(1)喔,就是那些專門寫標語的小赤老么?(茅盾《子夜》第九章)
(2)陸紫翁沉吟一會兒,微微笑著,正想開口,忽然那邊通內室的排門邊來了女人的聲音了:“喔,是陸老爺和周先生么?”(《茅盾短篇小說·手的故事》)
(3)喔,我明白了。(林語堂《風聲鶴唳》)
(4)喔,我的母校,我的西南聯大!(汪曾祺《七載云煙》)
(5)岳秀英一聽這話也惱了,跟著朱預道一邊跑還一邊臟兮兮地罵:“喔,鬧了半天,狗日的李文彬派我監視你,又讓崔二月這婊子監視我?!保ㄐ熨F祥《歷史的天空》第十二章)
(6)喔,原來是這樣子。(高陽《李鴻章》第九章)
“喔”作為嘆詞的讀音和義項為什么從詞典中消失了呢?
這是字形調整的結果。1962年版《新華字典》把“噢”加括號放到字頭“喔”的后面,這表明詞典的編者把“喔”作為正體,把“噢”作為異體,嘆詞“ō”也可以寫作“噢”。可是人們習慣于“喔”讀“wō”,再加之“wō”與“ō”讀音差別較大。于是,慢慢地用形聲字“噢”表示“ō”的讀音。如:
(7)噢,對,你說我在感情上是粗線條的。(蔣子龍《喬廠長上任記》)
(8)噢,原來如此呀?。ㄒρ┷蟆独钭猿伞返诙康谌耪拢?/p>
(9)他剛開始吃飯,潤葉又站起來,說:“噢,我忘了給你買點酒!”(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十四章)
(10)噢,原來嫂夫人意欲有以匡謬,倒要請教?。▌⑺箠^《白門柳》第二部第十一章)
(11)曹哥突然想了起來:“噢,那事呀,對不住你兄弟,那人沒找著。”(劉震云《我叫劉躍進》)
(12)噢,太久了真是太久了,我自己都有點忘了。(史鐵生《記憶與印象》)
(13)噢,你現在學會寫字了。(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這樣,“異體”逐漸取代了“正體”。其實,“噢”與“ō”的讀音差別更大。“噢”字不見于《說文解字》,見于《玉篇》和《廣韻》《集韻》以及《康熙字典》。古籍中的“噢”,《漢語大字典》列有三個讀音:“yǔ、yù、ào”。由于這個字在古書中出現頻率很低,所以導致大部分人對該字的三個讀音不熟悉。從形聲字的聲旁看“奧”(ào)與“ō”的讀音似乎更接近,于是人們就用“噢”表示“ō”,積非成是,漸漸流行開來。并且“噢”(ō)的出現頻率以絕對優勢壓倒了“喔”(ō)。既然多數人用“噢”來記錄嘆詞“ō”,就沒有必要再用“喔”來記錄了。因此,1985年在發布《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時,就取消了“喔”的“ō”讀音,規定統讀“wō”(當然也取消了“wò”讀音)。這不僅統一了讀音,也調整了字形。
但“o”的教學問題,并沒有隨著《審音表》的公布而變得容易?!皁”音節的字很少,2001年版《新華詞典》僅列了“哦、噢”兩個,2012版《新華字典》僅列了“噢、哦、嚄”三個。小學語文第一冊課本中,“o”的配圖仍然是大公雞叫的形象?,F在出版的幼兒學拼音一類的光盤和網絡上的教學視頻,既有把“喔”讀作單元音“ō”的,也有把“喔”讀作復元音“wō”的。甚至在大學講臺上,有的教師在教漢語拼音時,把“o”讀作“uo”。究其原因,一是有的方言根本就沒有單元音“o”,二是普通話韻母表中“o”旁邊的“喔”對發音產生了誤導,三是小學語文教材和社會上幼兒拼音教材在“o”旁畫個大公雞的影響。
《漢語拼音方案》是經全國人民代大會批準公布的,我們不能隨意把“o”旁的“喔”換成“噢”。但是大學教材中“o”音節的代表字,應該慎重選擇。黃廖本《現代漢語》增訂五版(第79頁)把“噢”作為“o”的零聲母音節代表字,這是正確的,而增訂六版(第77頁)卻又把“噢”改為“喔”,這是違背《審音表》和權威詞典注音的②。
如果現在人們堅持仍然用“喔”作為“o”音節的代表字,那么,不僅學生不會讀“喔”了,而且連公雞也不會叫了,那才尷尬呢!
注釋:
①1988年版《辭源》(合訂本)僅列wò一個音。1979年版《辭?!妨辛藘蓚€音:①(wō)雞鳴聲;②(ō)感嘆聲。表省悟。如:喔!原來如此。
②《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第7版,“喔”字又恢復了“ō”的讀音,“喔ō,同‘噢?!边@是違反《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喔”字“統讀”規定的,不可取。
(秦存鋼 山東泰安 泰山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 271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