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沉浸式教學法通過講授非語言學科內容,使學生自然進入情景,習得或無意識習得目的語,獲得接受和產出性技能。近年來,沉浸式教學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越來越受關注。法國中學的漢語國際班自2008年開設以來,一直采取沉浸式漢語教學法,用漢語教授數學。通過漢語的跨學科使用,提升學生的漢語能力、數學素養,并使學生熟悉中國文化。這樣的教學是兩個學科之間的銜接點,有助于增強學生這兩門學科的能力。
關鍵詞:沉浸式教學法 對外漢語 法國漢語國際班
一、引言
沉浸式教學法于上世紀60年代起源于加拿大,指隔斷母語的影響,讓學生“浸泡”在純外語環境中習得外語。沉浸式教學法的重要措施就是用外語學習其他科目,語言學習放在學科學習的語境中,第二語言是教學語言,是學科教學內容的語言媒介和工具。沉浸式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S.D.Krashe二語習得的語言輸入假說,P.Jackson的隱性課程和D.Hymes的語言交際能力。
二、法國的漢語教學
沉浸式教學法最先在加拿大魁北克自治省的圣蘭伯特學區應用于法語教學,后來廣泛應用于美國、澳大利亞以及新加坡等國的二語教學。近年來,隨著漢語在國際教育領域的強勢崛起,對外漢語教學也開始關注、采用和推廣這種教學法。
漢語已成為法國發展最快的外語教育,在法國有超過10萬漢語學習者,其中近半數是中學生。根據法國漢語督學白樂桑(Bellassen)提供的數據1,2015~2016年,共有44227名中學生學習漢語,而在2004~2005只有9328人,10年之內增加了400%。
雖然漢語在法國外語學習排行榜的排名從第9位升到第5位,但是,學校體制中的漢語課主要是選修課或興趣課。以漢語為第一外語的中學生主要分布在2008年以來開設的漢語國際班內。目前,國際班的數量已經突破40個,分散在10個學區,2015~2016年共有1973位學生。漢語國際班的學生以沉浸式教學法學習漢語,與其他國際班(法國中學體制內共有15個語種的國際班)不同的是,漢語國際班除了漢語和漢語文學課外,還使用漢語教授數學,每周5~6課時,中國老師和法國老師各承擔一半課時,中國老師由國家漢辦派遣。其他國際班用二語教授的是歷史和地理。學生既要達到數學學科要求,又要鞏固和提升自己的漢語能力,畢業時Bac考試(高中業士會考)文憑上會帶有漢語學習標識。
三、用漢語教授數學的優點
(一)為什么用漢語教數學?
首先,數學的客觀性使得學生可以依賴語境(學科內容)理解高于自己能力的外語輸入,可以反復和自然地接觸漢語,并用漢語進行師生和生生交際活動。
其次,數學的普遍性使得各種主題的研究成為可能,如歷史(例如古代數學)、經濟(數據處理,統計)、概率及其使用(生命科學、地球科學和醫藥學等)、建筑(比如黃金分割)、天文、高新技術等。
(二)用漢語教授數學對語言學習的幫助
語言不再是一個單純的學習對象,而是變成了進行有效溝通的載體,學生能用外語來交流非語言學科的相關主題。
通過精心挑選的主題(對于話語和背景的理解、實驗、猜想、探索研究途徑、溝通獲得的結果,對結果的評論),幫助學生掌握接受外語(閱讀和聽力)和表達外語(持續互動中的口語、寫作)的能力。但要注意減少數學的專有術語,使用簡單容易理解的詞語,使它們不構成學生發言的障礙。數學比外語好的學生,講話時會比在語言課上更大膽。
利用數學軟件(動態幾何、代數、電子表格)可以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口頭表達。況且,恰當地使用信息和通信技術(資料搜集時使用外語的網絡資源、播客、視頻),也有助于延長接觸外語的時間。
促進學生掌握經常使用短語和特殊的概念(原因、后果等)。如:關于上下級的短語、比較級和最高級、推理和論證、必要條件“應該”、充分條件“足以”、疑問句、表示猜想的短語“似乎”“如果……那么……”、使用復合句(有連接詞)、描述幾何對象、與幾何結構相關的說明、數字和數量等。
(三)用漢語教授數學對學習數學的幫助
通過另一種語言和另一種文化的棱鏡發現或重新發現某些概念,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得到加強。外語比數學好的學生會覺得更自在,從而獲得自信。
通過其他國家特定的方法了解數學概念,能讓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領會這些概念。例如,在盎格魯—撒克遜國家和中國,分數被系統分解為一個整數與一個小于1的分數的和。
某些語言的數學術語形象、生動的特點為它們所指稱的對象提供了更多的含義。通常定義直接體現在單詞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漢語中suanfǎ(算法)的字面意思是“計算的方法”,而這個詞的法語詞源無法看出這一點)。
(四)沉浸式漢語教學具有多重文化層面
用漢語教數學為學生提供了許多加深了解中國文化和文明的機會。
首先,學習相關最新統計數據讓學生熟悉有關國家的文化背景。我們很容易在媒體(報刊、互聯網)中找到這樣的信息:中國的人口變化;經濟形勢(各地區之間的差距)等。通過學習均衡性、百分比、概率,會接觸到中國特有的文化資料(度量單位,貨幣等)。
此外,學習與科學有關的漢語文章、中國數學家的傳記、傳統心算技術等知識,能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
(五)為今后的學習奠定基礎
法國政府非常注重人才培養的“國際流動性”,學校重視提供具有多元文化視野的國際化課程。在學生流動性(國外學習、實習、交流)非常普遍的時代,受益于漢語數學課程,對于留學或未來的職業生涯是一個真正的附加值。
四、結語
沉浸式教學法既不是日常的外語翻譯,也不是“照搬”最初打算為外國學生提供的課程教學法。沉浸式教學是兩個學科之間的銜接點,優勢在于語言學習、數學學習和文化學習三管齊下,幫助漢語教學在體制中站穩腳跟。雖然不是完美的教學方法,但對青少年來說,比普通的外語課堂更加有效。
注釋:
①Jo?l BELLASSEN,Le chinois,langue émergente,Etat delenseignement du chinois en 2015-2016,http://www.google.fr/url?url=http://www.fcae.fr/pdf/Etat-du-chinois-DEC2015.pdf&rct;=j&frm;=1&q;=&esrc;=s&sa;=U&ved;=0ahUKEwig_dvE2JLWAhXCxlQKHZliDnEQFggUMAA&usg;=AFQjCNH6l7n_rHvgxchGGJC5FDOwS2AyXQ
參考文獻:
[1]戴理達.沉浸式雙語教育中隱陛課程嵌入的動因與路徑[J].教育探索,2013,(5) :27-29.
[2]袁平華,米保富,胡潔茹.渥太華大學沉浸式雙語教育對中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現代教育科學,2011,(4) :141-144.
(畢笑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 20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