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曄雯
嘉興話古微母字今讀差異分析
丁曄雯
本文運用社會語言學的研究方法,對部分嘉興城區(指南湖區、秀洲區)的居民進行了田野調查,考察了嘉興話中18個微母字的當前讀音情況,發現微母字老派讀m的,新派(趨向于讀v,老派讀v的,新派有讀成u的現象。
嘉興話 微母字 今讀差異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普通話的推廣,各地方言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體現為不同年齡段的人,方言使用頻率,方言水平,方言發音等都有所不同。嘉興話屬于蘇滬嘉小片,俗稱“嘉興閑話”,嘉興市區近年來外來人口急劇增多,嘉興人面臨的語言環境不再是原本單一的方言環境,嘉興話也因此發生了不少變化。本文以嘉興話中的微母字為主要調查對象,分析探討嘉興話微母字的新老派差異。
錢乃榮先生80年代調查嘉興話(錢乃榮《現代吳語研究》),其中的中古微母字的記音如下:

表1 中古微母字對應的老派嘉興話讀音(錢乃榮記錄)
然而,隨著人口的流動以及普通話的強勢影響,通過對微母字進行再次記音,我們發現微母字的讀音較80年代又發生了變化。具體表現為讀m的字數減少,讀v的字數增加,v進一步讀為u的現象明顯。
設計調查詞表的原則是: 詞表盡量選擇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詞語或俗語,以原有方言詞語為主。一些由普通話進入的詞匯,本文也酌情選取,這樣可以將含有所調查字的原有方言詞和普通話進入詞進行比較,以便考察原有方言詞與普通話進入詞語的不同可能對語音變異產生的不同影響。具體如下:
聞(聞到)、網(漁網)、文(語文)、無(無法無天)、味(味道)、未(未來)、晚(晚上)、萬(一萬)、襪(襪子)、問(問一問)、微(微小)、物(動物)、亡(死亡)、霧(起霧)、武(武功)、吻(親吻)、尾(尾巴)、忘(忘掉)
本次調查我們主要針對生長在南湖區、秀洲區,且從未在外地生活過一年以上時間的地道嘉興城區人進行抽樣調查,以年齡為主要劃分依據,選擇了30個發音樣本,老年人(60歲以上)10名,中年人(30-60歲)10名,青年人(16-30歲)10名,其中男性10名(33.3%),女性20名(66.7%)。受訪者的文化程度分為大學本科、專科、高中、初中、小學5 個層次。職業領域分為學生、工人、服務行業人員、退休老人等等。
考慮到有的發音人不識字或者文化程度較低的情況,也為了能夠記錄更加自然真實的發音,所以我們在調查過程中盡量避免讓發音合作人直接讀詞表的做法,而是采用引導和間接詢問的方法,從而使發音人在發音過程中盡可能避免緊張情緒。另外為了防止發音人發音時進行類推導致不能真實反映語音變異的情況,所以我們把在普通話中發音相同或相近的詞打亂順序進行調查。本文標音一律采用國際音標寬式音標,一般行文中不再加方括號[ ]標示。

表2 老派具體字發音情況(微母字)
下面是老派具體字的發音情況統計表。表格說明:表格中,我們給出了具體的例字,例字聲母的讀音,讀該讀音的人數及其百分比,以“襪”為例:“襪”的聲母 共有10個人讀m,讀m的百分比是100%;沒有人讀v,讀v的百分比是0%;沒有人讀u,讀u的百分比是0%。下文分析中派、新派的表格體例仿此,我們不再進行說明。
從表2可以看出,“網、襪”100%讀m,“問、忘”90%讀m ,“尾”80%讀m ,“味”60%讀m,“聞、亡”30%讀m,“吻、微”10%讀m,“文、未、萬、物、霧、武、無、晚”從不讀m;“文、未、萬、物、霧”100%讀v ,“武、吻”90%讀v,“無”80%讀v,“聞、微”70%讀v,“亡”50%讀v,“味、晚”40%讀v,“尾”20%讀v,“襪、網、忘”從不讀v;“晚”60%讀u,“亡、微、無”20%讀u,“忘、武”10%讀u,“襪、網、問、尾、味、聞、吻、文、未、萬、物、霧”不讀u。
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出,以上的字,“網、襪、問、忘、尾、味”保留古代m讀音的概率較大,“文、未、萬、物、武、吻、無、聞、亡、微”等字,老派讀v讀音概率較大,“晚”“亡”“微”“無”“忘”“武”等字讀u,尤其是“晚”字,60%的人發u,而“亡、微、無、忘、武”等字發u的比例在10%-20%左右。與錢乃榮先生的調查相比,發u的字數變多了。

表3 中派具體字的發音情況(微母字)

表4 新派具體字的發音情況(微母字)
從表3可以看出,“網、襪、忘”100%讀m,“問”90%讀m ,“尾”80%讀m,“味”70%讀m,“亡”60%讀m,“聞”40%讀m,“未”20%讀m,“吻”10%讀m,“文、萬、物、霧、武、無、晚、微”從不讀m;“文、萬、物”100%讀v ,“吻”90%讀v,“無、味、霧、武”80%讀v,“聞、晚”50%讀v,“味”30%讀v,“尾”20%讀v,“網、襪、忘、亡”從不讀v;“微”60%讀u,“晚”50%讀u,“亡”40%讀u,“霧、武、無”20%讀u,“聞”10%讀u,“網、襪、忘、問、尾、味、未、吻、文、萬、物”從不讀u。
從數據可以看出,保留m讀音概率較大的,與老派一樣,還是“網、襪、忘、問、尾、味”等字,并且與老派相比,保留m讀音的概率更大一些。通過分析發音人的基本資料,我們發現老派中部分人在退休前從事大學教師、校內務工人員等需要使用普通話的行業,部分人是社區活動的積極參與者,一定程度上受到普通話影響,且多數老派發言人的普通話是因工作和交流需要學會的,在發音的過程中,他們會更努力地向普通話靠近,而中派則是從小學習普通話和嘉興話,沒有不會使用普通話的自卑感和學習普通話的迫切感。因此,與老派相比,中派在m聲母的發音方面,保留地比較完整。聲母為v讀音概率較大的,是“文、萬、物、吻、無、味、霧、武、聞、晚”等字,與老派相比,讀v的字數沒有發生變化,仍為10個字,但是百分比明顯下降;聲母讀出現u的字是“微、晚、亡、霧、武、無、聞”等7個字,與老派相比,不僅字數有所增加,所占百分比也有很明顯的上升。例如 “亡”“微”兩個字,在老派中,“亡”字有2人讀u,百分比為20%,而中派有4人讀u,百分比上升到40%;“微”在老派中也僅有2人讀u,百分比為20%,在中派中卻有6人讀u,百分比上升到60%。與老派相比,讀m的百分比略微上升,讀v的百分比有所下降,讀u的百分比又有所上升。
從表4可以看出,“網、襪、問、尾、忘”100%讀m,“味”90%讀m,“亡”70%讀m ,“聞”50%讀m,“吻”20%讀m,“未”10%讀m,“文、物、霧、武、萬、無、微、晚”不讀m;“文、物、霧、武”100%讀v,“萬”90%讀v,“無”80%讀v,“微”20%讀v,“晚”10%讀v,“網、襪、問、尾、忘”不讀v;“晚”90%讀u,“微”80%讀u,“未”40%讀u,“無、亡”20%讀u,“萬”10%讀u,“網、襪、問、尾、忘、味、聞、吻、文、物、霧、武”不讀u。
從數據可以看出,保留m讀音概率較大的,仍包括“網、襪、問、尾、忘、味、亡、聞”等字,與中派相比,新派保留m讀音的比例略微有上升。通過分析發言人基本資料,我們發現,新派發言人多數在孩提時期與祖父母一起生活,發音較為老派(十多年前老派發言人受普通話影響并不明顯),且與v讀音相比,m讀音較容易保留濁音。保留v聲母概率較大的,是“文、物、霧、武、萬、無”等字,與中派相比,新派保留v聲母的字數明顯減少;新派中讀u聲母的,有“晚、微、未、無、亡、萬”六個字,與中派相比,新派讀u聲母的概率明顯增加,最明顯的是“微、晚”二字,中派中“微”字讀u的有6人,百分比為60%,新派上升到8人,百分比為80%,中派中“晚”字讀u的有5人,百分比為50%,新派則上升到了9人,百分比為90%。說明新派微母字的發音受普通話影響程度更深。
以上我們采用社會語言學的分析方法,對30名生長于嘉興秀洲區、南湖區,從未在外地呆過較長時間的嘉興城區人微母字的讀音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可以看出,錢乃榮先生的調查、我們調查的老派、中派、新派微母字的發音都有差異,其中,口語常用的字,如“網、襪、味、忘”等字,變化不大,有時個別新派或中派的發音,可能還更多地保留m的讀音,口語中不常使用的字,讀為v或u的越來越多,應是受普通話影響,其中新派最為明顯。這與發音人所處語言環境息息相關。新派的發音人多為學生,學校教育及學生日常交流過程中多使用普通話,只有在家中與父母交流,才可能使用嘉興話,新派幾乎長時間處于普通話語言環境中。中派多為服務人員,由于工作要求也多使用普通話,但在工作中也可接觸到嘉興話使用人群,因此受普通話影響并不像新派那么明顯。而老派多為退休老人或者家庭婦女,受普通話影響較小,但也有部分發音人在退休后積極參加社區活動,因此,發音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普通話影響。(指導老師:王艷紅)
[1]畢聰,吳小艷,陳安祺.嘉興城區話聲母、韻母變異[J].現代職業教育,2017(3).
[2]趙元任.現代吳語的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3]俞 光 中 .嘉 興 方 言 同 音 字 匯[J].方 言 .1988(3):195~208.
[4]錢乃榮.當代吳語的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5]徐大明,陶紅印,謝天蔚.當代社會語言學[M].2004年第2次印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100.
[6]李姝姝.大同城區渾源方言[n]聲母向[揲]聲母演變的社會語言學調查與分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011(4):57~61.
[7]郭駿.溧水“街上話”聲母變異分析[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10(2):74~80.
[8]蘇向紅,柏建華.嘉興方言聲韻調之研究[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1(1):23~31.
[9]孟萬春.語言接觸與漢語方言的變化[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2011(2):141~145.
嘉興學院文法學院)
本文系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創新訓練項目),項目編號:201610354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