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遠力
課堂教學用語在歷史教學中的作用
夏遠力
課堂是師生交流的主要場所,沒有語言的存在,交流難以進行。教師的課堂用語承載著知識,以聲音的形式傳遞給學生,語言是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具有無可替代性。文字具有穿越時空的功能,但是某些書本知識不通過教師的講解,很難被學生理解。
課堂 教學用語 歷史教學 作用
歷史教師的課堂用語擔負著歷史知識傳遞的重要任務。根據歷史課堂教師教學的一般順序,可以將歷史教師的教學用語分為引入語、講解語、提問語、答疑語、鼓勵語、批評語、總結語幾種。引入語一般都比較短,是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力,由課間活動引入到即將講授的新知識上的語言。引入語、講解語、總結語是歷史教師教學用語的必備語言。歷史知識的傳遞最主要依靠這三種教學用語。提問語、答疑語、鼓勵語、批評語、啟發語是歷史教師課堂用語的輔助語言。教師通過必備語言可以傳授知識,但卻不能保證傳授的質量。因此,為了更有效的將歷史知識傳授給學生,教師課堂用語就成了學者們極為關注的教學問題之一了。
歷史教師不單要傳授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學好知識,即古語所謂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謂的“漁”就是學習的手段和方法,并且要將這種方法用語言的形式,傳授給學生。教師要傳授給學生好的學習方法,歷史教師的課堂用語對學習方法的傳授起著重要作用。教師要在課堂中指導學生如何學習,怎樣理解,針對某一種題型如何解答等。
中學教師將知識通過語言傳授給學生,學生衡量教師學識水平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課堂用語。知識淵博的老師往往是學生崇拜的對象,學生會通過老師的學識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謙虛的學習。如果教師知識儲備不夠,往往會被學生鄙視,從而失去學科興趣。歷史學是積累性學科,教師的學識水平在交談中就會展示出來。本人針對四平市四所初中(第十七中學、十四中學、二十中學、三中學)的500名學生進行調查:

圖1 學生對歷史學科興趣統計圖
通過以上調查,可以發現54名學生因在課堂中學不到新知識,從而失去了學習興趣,主要原因是教師的學識不夠。教師的學識對學生具有示范作用,也影響著學生是否能夠喜歡歷史這門課程。
教師的課堂用語能夠展示教師的道德水平。根據上文調查,其他原因不喜歡歷史課的19名學生中,有9名學生認為老師的道德水平不高,所以不喜歡他的歷史課堂。當問到學生是如何發現教師道德行為不端時,其中有7名學生是通過教師課堂語言觀察得到的結論,其他2名學生是在生活中看到了教師的不道德行為。所以教師的課堂用語對學生具有道德的示范作用。
教師上好一堂課不單要了解講授的知識,更要了解自己所面對的學生。中學歷史課程作為非主要學科,教師與學生在課下溝通的機會較少。師生之間的交流主要是在課堂中。課堂用語形式很多,能夠起到溝通的作用。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與學生交流并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發現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進而調節教學設計。教師教學策略的改變,與學生的充分溝通密不可分的。在四平四所中學隨機抽取的500名學生中做調查。

圖2 師生交流情況統計圖
調查的所有學生都認為與老師交流是很有必要的,一半以上的學生認為與老師交流后提升了學科興趣。從未與老師交流的28名學生歷史成績也均不夠理想,其中9人是由一個老師教的,從中可以看出教師對學生是否了解影響著授課質量。

圖3 師生互相了解情況統計圖
學生了解教師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主要媒介是通過教師的課堂語言。通過教師課堂語言學生能夠了解教師的學識和品德情況。本研究還調查了在以上500名學生中抽取了70名歷史成績較為優異的學生(成績在90分以上的學生)。
調查中63名學生認為老師很了解自己,42名學生認為自己也很了解老師。一半以上的學生喜歡老師從而喜歡這門學科,46名學生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慢慢了解老師的。學生了解老師,從而能夠調整學習態度或者改變學習策略,進而能夠跟上教師的講課速度適應教師的講課風格。
[1][蘇聯]斯托利亞.數學教育學[M].王鴻均,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
[2][蘇聯]馬卡連柯.論共產主語教育[M].劉長松,楊慕之,譯.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四平市西苑中學校)
夏遠力(1985-)女,吉林松原人,漢族,碩士,西苑中學校,歷史教師,研究方向:歷史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