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可心


摘 要:滿族音樂同其他傳統音樂一樣,正在面臨著“被邊緣化”及其生存困境與傳播困境的問題。但是筆者卻意外的在清宮劇《寂寞空庭春欲晚》中發現滿族民歌“悠車歌”的運用,而這首滿族民歌卻因著這部清宮劇的大熱而在一夜之間傳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這個特殊的案例帶給我們全新的思考。本文將通過對這首滿族民歌如何被清宮劇所采用,如何通過創作者的二度創作使得這首滿族民歌附帶有全新的適應今天社會的審美效應,如何被廣大群眾所喜愛以及其間所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以找到像滿族民歌這類的傳統音樂如何在今天的以繼續傳承和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滿族音樂 傳播 清宮劇 宋熙東
在清宮劇《寂寞空庭春欲晚》中滿族民歌“悠車歌”的運用,創作者的二度創作使得這首滿族民歌附帶有全新的形象出現在大眾面前,適應今天社會的審美效應,得到廣大群眾所喜愛,也為其間所存在的問題提出探討的方向,并為像滿族民歌這類的傳統音樂如何在今后的以繼續傳承和發展的路徑找到方向。
一、影視作品與滿族民歌的傳播
近幾年古裝電視劇中越來越重視對民族器樂的運用,進一步豐富了其內容和情感的表達。音樂是影視作品中的一個重要元素,音樂配合著畫面給人以立體的想象,影視作品中音樂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作品的好壞。?譹?訛民族音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影視作品的藝術價值,是影視作品創作中寶貴的資源。滿族民歌只是眾多民族音樂文化的一個方面,中國有著不同的地域形態,有不同的民族,他們也有各自的生活習俗,從而誕生出了眾多豐富的民間音樂,這些民族音樂都是觸摸不到的,無形的,主要靠人的表演來展示。這些音樂都是值得挖的,這些屬于民族的音樂要想在世界大舞臺上發揮出藝術魅力,就要與優秀的影視作品聯系起來。?譺?訛
如果能把優秀的滿族音樂融入到清宮劇中,不失為一大創新。滿族音樂反映的內容極其深廣,就拿滿族民歌來說,有兒歌,情歌,敘事歌等等,內容涉及到滿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清宮劇,主要是指反映清朝人民生活,以豪門深宮為主的電視?。罕热缯鐙謧鳎讲襟@心,金枝欲孽。但只要是清宮劇,無論是歷史正劇,宮斗劇還是言情劇,都會從方方面面反應清朝滿人的生活?;谶@一特征,滿族音樂理應成為清宮劇中不可或缺的音樂元素。影視的方法使傳承滿族音樂的工作更加高效,更具趣味性。清宮劇不僅可以用影視手段來記錄保存滿族音樂,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強宣傳效果。
2016年開播的清宮劇《寂寞空庭春欲晚》,就是把滿族音樂融合在清宮劇的一個典范?!都拍胀ゴ河怼犯木幾苑宋宜即娴耐≌f,講述了清圣祖仁皇帝康熙與浣衣女衛琳瑯之間的剜心虐戀。 這部電視劇成功地將滿族搖籃曲融入到情節之中,成為男女主角重逢后拾憶的線索。 劇中男女主角多次哼唱起這首滿族民謠為情節的推進以及氛圍的營造起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劇中悠車歌在第三集頻繁播放而第三集的收視率是1.036%,市場份額是2.843%,意味著全國大約有1千萬左右的人聽到了這首歌,節省了大量的宣傳費用,同時還能產生名人效應。將滿族音樂通過適當的改編融入到清宮劇中,使一些原本對滿族音樂并不感興趣的年輕朋友們,更多的關注滿族音樂,被滿族音樂成功吸粉,成功地吸引了大眾對于滿族語言,滿族音樂的注意力。光是優酷上單個悠車歌的視頻就達到了6.6萬次的播放量。很多網友在貼吧論壇微博等平臺上留言提問“悠車歌真的是滿族搖籃曲嗎?”、“這首歌是用滿語在唱嗎?”、“真正的滿族音樂是這樣嗎?”很多網站也隨之建立了悠車歌的詞條,搜索量與日俱增。(圖例一)
悠車歌是滿族音樂人宋熙東根據滿族民歌搖籃曲改編的。滿族的搖籃曲分為三類:一是溫柔哄睡型。二是恐嚇型。三是希冀型的。這首悠車歌就是屬于恐嚇型的搖籃曲,歌詞中出現了“狼”,“虎”,“馬猴”等嚇人詞語,所以 這種恐嚇型的搖籃曲是為了嚇唬那些調皮的孩子讓他們盡快入睡。這是來自黑龍江滿族民間的搖籃曲,采用4/4拍,節奏舒緩適合孩子入睡。這首歌采用分節歌的形式,旋律簡單,重復 123,321,235 這幾組音。這首搖籃曲雖然采用漢語來演唱,但是歌詞中“巴卜”、“扎”、“大花翎”、“亮紅頂扎”等一些詞語還保留著滿族語言的特點。一三兩句商調式,二四兩句是宮調式。商調式和宮調式雖然交替變換,避免重復,但是旋律和節奏還是過于簡單。(圖例二)
宋熙東改編后的歌曲是仍是采用4/4拍,由漢語演唱改為滿語演唱,但是歌詞替換掉了一些滿族文化特有的詞匯字眼。A宮調式,偏音出現一次,音域變大,出現了七度大跳,同音反復。另外為了配合清宮劇的古裝情景,采用古箏配器。同時融合了一些流行音樂元素,卻沒有改變音樂主題、音樂本身的藝術價值,更加貼近大眾生活,旋律優美,深受好評。(圖例三)
二、滿族民歌傳人的再度解讀
要將滿族音樂借助大眾媒體來傳播,就需要有更多的像宋熙東這樣熱愛滿族音樂的獨立音樂人。宋熙東自2003年就開始學習滿語,十多年前就去黑龍江省三家子屯村采風考察,他們到滿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去采風,將他們唱的滿族民歌做錄音整理,進行二次創作,再通過先進的電子設備,將音樂數字化。不僅能將這些滿族民歌永久保存,也方便傳播。積攢了這么多年,宋熙東搜集了很多零散的片段或是整首的滿族民謠。悠車歌就搜集到了很多個不同的版本,不斷推翻重做,才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悠車歌。由于各種原因制作緩慢,2014年才發行自己的音樂專輯,十分不易。宋熙東把他創作的這些滿族音樂,做成數字化的音樂專輯“東方之北”。然后放在適合小眾音樂傳播的平臺比如蝦米音樂,網易云音樂 。運用一些新媒體進行包裝加大宣傳力度比如宋熙東的個人微博, 以及公眾號阿克善的海洋。傳統媒體也是他宣傳自己的一個重要手段,他先后拍攝了《最后的巴圖魯》,《回家過年》等宣傳片,記錄自己到東北的采風趣事,在吉林電視臺與中央電視臺先后播出后,反響頗佳。像宋熙東這樣的滿族獨立音樂人,應先培養自己音樂的受眾群體,歌手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后,才會有電視音樂制作人留意到他的音樂,考慮是否能夠嵌入到電視劇中。
當電視劇《寂寞空庭春欲晚》熱播以后,宋熙東擁有了更多的粉絲,他的滿族歌曲甚至都傳到了韓國,在韓國研究滿語的教授學生,鮮少有不知道他的。大家都把他看成是了解滿族音樂的一個窗口。在一些外國人眼里,宋熙東的音樂就是滿族音樂。韓國電影《最終樂器·弓》也是傳播滿族音樂成功的典范。影片以滿族后金政權入侵朝鮮(韓國史稱“丙子胡亂”)為歷史背景,講述了為了救出被俘虜的妹妹,背一副弓箭便獨闖滿軍大營的朝鮮神箭手“南一”的故事。對白語言采用韓語和滿洲話。在南一展現自己射擊技能的時候,就插入了宋熙東的滿族歌曲《海東青》。這部影片700多萬的票房收入,讓更多的人了解滿族音樂,滿族文化。是因為有像宋熙東這樣的熱愛滿族音樂的獨立音樂人,擔負著滿族音樂的傳承,傳播,創作與發展,才能讓更多的人聽到滿族民歌。
三、問題的出現
由于《寂寞空庭春欲晚》商業制作的性質,偏重快餐式的電視劇消費,電視劇音樂制作的水準還有待提升。電視劇中的《悠車歌》曲子用的是宋熙東的《搖籃曲》,漢字字幕使用了雷佳的《搖籃曲》歌詞,因此造成漢字字幕與演唱的滿語語義不符。此外就是在數字音樂版權保護還是一行業自律為主導的大環境下,宋熙東處于獨立音樂人的特性,他會特別注意保護自己的原創作品,不對外公布譜子。這樣也不利于大眾學習滿族音樂,不過基于很多獨立音樂人現在還在收支平衡點上掙扎,他們的作品是他們的稻草這種處境來說,他們不對外公布譜子的行為還是可以理解的。在數字化時代之下音樂版權的授權和權利分配更加復雜。最近我們消費者自己的版權意識已經在逐步地提高了。在我看來這種提高,除了版權保護政策的規范之外,音樂平臺靠自己的服務讓消費者愿意為音樂買單、建立多渠道合作是重要原因。最后希望政府和音樂平臺以及音著協音集協共同發力,建設我國數字音樂版權新環境。?譻?訛
小結:
對于民族音樂這種特殊的文化形式,只有在社會上得到廣泛的傳播才能體現它特有的藝術價值。任何一種民族文化,如果缺乏宣傳,一味地封閉傳播途徑,則將會使民族音樂文化的本質缺乏特有的新鮮活力,使得民族音樂文化的魅力無法得到極大地體現。當代滿族音樂也是如此。?譼?訛悠車歌出現在《寂寞空庭春欲晚》中,引起了熱烈的反響 ,意味著滿族音樂這種小眾音樂文化出現在主流媒體中,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接受并追捧。借助影視,不僅是電視劇中的插曲,也可以是電影。只要是反映清朝人民生活的影視,都可以插入滿族音樂。滿族音樂,作為其構成元素的音樂創作,成為受眾關注的焦點。選取切合清宮劇主題、推動劇情發展、準確抒發人物情感的滿族音樂,作為清宮劇的插曲,背景音樂,主題曲。讓清宮劇的高收視率成為傳播滿族音樂的利器,將優秀的滿族歌曲傳播給社會,傳播給民眾,以加大滿族音樂的傳播量,從而使得滿族音樂文化得到傳承和發展。
注釋:
吳瑕:《音樂在影視作品情節中的促進作用》,載《電影文學》2010年20期。
張翠平:《從《血色浪漫》看陜北民歌藝術對電影的感染力》
《數字音樂版權保護的新秩序逐步建立_未來網》http://news.k618.cn/history/lsqw/201611/t20161111_...
劉慶剛:《當代滿族音樂的傳播與發展》,載《藝海》2016年第一期。
參考文獻:
[1]何曉兵.誰是前提:論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播與傳承之關系 [J]. 南京藝術學院學報(音樂與表演版),2016(4).
[2]王宏霏.滿族音樂傳承與發展之管見[J].當代音樂,2015(7).
[3]吳迪.宋熙東.英雄的后代怎能將故鄉遺忘[J].中國民族,2012(11).
作者單位:哈爾濱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