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京武
摘要:當前國內高校正從外延式發展轉入內涵式發展階段,作為高校三大支柱的圖書館,其人文內涵建設的優化,是這個階段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圖書館自身的性質與功能,決定它將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和高校內涵式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基于人文視野的高校圖書館內涵建設對于高校培養多方面綜合發展的高素質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人文 高校 圖書館 內涵
中圖分類號:G2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3-0065-02
當今信息時代的高校圖書館,不再是孤立的、傳統的。其所擁有的豐厚文化積淀,必將與高校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在強調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今天,圖書館作為高校的一個重要教育陣地,其人文內涵建設的要求將更高、更新。本文就高校圖書館人文內涵建設的優化,作深入探究,以期歸納高校圖書館人文內涵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高校圖書館人文內涵建設背景分析
目前,高校圖書館一般在高校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往往只被看作一個建筑,并沒有活的靈魂,與大學教育似乎均沒有多大關系。可實際上,隨著社會發展,高校圖書館的功能已悄然發生變化,不再是原來意義上學生借閱圖書的場所,而是學生的另外一個自修室,是學生獲得知識、受到熏陶的重要教育基地。
當今社會,優秀的大學生應該具有包括文化、藝術修養在內的多方面人文素質。而現代大學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往往成為只會應付考試的工具。他們雖然專業方面掌握的較好,但基本的音樂修養、文學、藝術知識匱乏,甚至有的漢字書寫也會有問題。這些情況不勝枚舉,值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深刻反思。
當前高校圖書館固然存在圖書采購量有限、領導重視不夠、服務不夠人性、管理不科學等諸多問題,但歸根結底,最主要的問題還是 “人文內涵”的缺失。圖書館的人文內涵建設是指對學生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的培養。高校圖書館必須通過營造環境文化、突出文化特色、提高人文管理水平等多種方式來優化人文內涵建設。
二、高校圖書館人文內涵建設的意義
高校圖書館人文內涵建設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人文環境與人文教育二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教育有了人文環境的支撐,就會更加嚴謹和厚重,就能更加明確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2)圖書館是大學生的營養基地。它館藏豐富,大學生可以從中獲得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資源。中華五千年的文明蘊藏著豐富的人文精神。這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能夠對完善大學生人文品格起到極其重要的支持作用。
(3)圖書館到處書香四溢,其特有的文化氛圍,能夠對大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熏陶。大學生通過圖書館中知識和氛圍的渲染能夠不斷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從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圖書館的人文內涵建設對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具有引導和約束作用。
(4)圖書館不僅是學習知識、溝通交流的場所,也是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場所。因此,高校圖書館科學的管理制度、優質的服務、良好的形象都必然對大學生有著示范和影響作用。圖書館人文內涵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有效場所。在管理和服務中構建人文精神,實際上是營造一個優質的服務環境。
三、圖書館人文內涵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合理化景觀布置,提高大學生審美素養
作為高校的標志性建筑的高校圖書館,一般外觀建筑新穎、設計時尚,充滿時代感而又不失文化氛圍。近年來,隨著國內高校快速外延式擴張發展,一些高校在新建或擴建圖書館中,大多舍棄了方盒子式的外觀設計,而較多采用落地玻璃墻,充分體現其開放性,調節讀者的身心狀態。圖書館周圍以綠地為主,栽種各種常綠植被,在周邊休閑廣場設置涼亭、座椅、水池等,圖書館門前一般放置具有標志性的雕塑,或者具有一定風格的石刻作品,通過這些營造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氣氛,強化人文內涵建設。
(二)加強人文管理,促進體制創新
管理必須以人為主,以滿足人的需求為根本目的。圖書館如果缺乏人文管理,工作人員的個人愛好、生活興趣等完全得不到釋放,往往會造成人性發展上的缺失,以至于工作人員變得失落,進而影響工作態度。因此在圖書館管理上應加強人文關懷,提倡創新,更好地滿足工作人員個性化發展需要,從而提高高校圖書館整體服務水平。
(三)通過專家座談,促進師生交流
通過聘請校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到館開辦講座或者跟學生座談的方式為大學生提供與專家和學者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講座或者座談可以不拘一格,可以不受限制,可以涉及多個學科領域,也可關注社會熱點。只要大學生想了解的,屬于專家學術范圍的都可以問,都可以探討。學生也不必局限某個專業,隨時開放,隨時參加,隨時提問。也可以提倡學生自由演講,讓專家點評。通過這類學術活動,讓學生得到素質的提高,對于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能發揮重要作用。
(四)開設專門人文素質教育場所,提升大學生人文素質
此類教育場所包括:一是開設閱覽室,專門提供有關文學、歷史、心理、傳記、哲學等種類廣泛的人文書報資料,通過豐富的館藏精品人文圖書,對學生進行熏陶。二是開設視聽多媒體室,主要提供地理、歷史、民族文化、音樂、舞蹈等方面電子讀物,面向讀者免費開放,通過直觀的視聽,使讀者在欣賞這些高雅的影視藝術、優美的音樂舞蹈中,提升自身人文素質。
(五)開展多種形式課余活動,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
大學生的一天除了教室和實驗室,約有1/3至1/2的時間是在圖書館或者其他提供自學功能的場所度過,可見圖書館在履行教育功能的有利條件。因此,應充分發揮高校圖書館的優勢,通過組織愛國主義教育圖片展、爭做“文明讀者”活動,以及文藝沙龍、詩歌朗誦會、讀書活動、攝影展、辯論會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來豐富學生課余文化生活,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拓寬了知識面,讓大學生在活動中接受綜合素質教育。
(六)努力借鑒國內外同類圖書館先進管理經驗
西方發達國家包括德國、英國、美國的高校圖書館在營造高品位人文文化方面都有十分成功的經驗。我們應充分借鑒國內外優秀高校圖書館的先進管理經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通過人文內涵建設,突出圖書館的育人功能。
總之,高校以培養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為己任。高校圖書館作為高校的重要服務窗口,應當充分利用自身優勢,通過加強人文內涵方面建設,主動發揮人文“教育功能”,營造積極向上、溫馨和諧的高品位人文氛圍,為高校完成對學生的人文教育承擔應有的責任。
參考文獻:
[1](美)羅索夫斯基.美國校園文化[M].謝宗仙等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6:82.
[2]周干明,呂綠綺.營造人文環境打造大學精神——藝術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價值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09(4):23-24.
[3]胡漢杰.試論構建和諧的高校圖書館人文環境[J].河北科技圖苑,2006(19):18-20.
[4]陳典平.試論高校圖書館人文環境的創建——以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4):166-167.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