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宇
摘要:真正能夠成為國家棟梁的人才不僅僅在科學文化水平和創新實踐能力上要有突出的表現,而且要擁有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如今我國大學生雖然物質條件越來越好,但是卻仍然有著許多心理健康問題,如逆反心理、自卑、自我封閉問題。為了應對大學生的諸多心理健康問題,學校應當給予更多有關方面的政策支持,加強對學生工作者心理指導能力的培訓,為大學生們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詢服務,開設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利用各種新手段,如網絡手段,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力度。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健康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3-0103-01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
(1)自我封閉。在大學生當中普遍存在著自我封閉的狀況,而且這樣的大學生在全國大學生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有些大學生不善于交際,久而久之就喜歡把自己封閉起來,減少自己與外界的聯絡。造成大學生自我封閉的原因不盡相同,有人是迫于學業的壓力或者緊張的校園競爭機制;有些大學生是提前對自己的就業前景感到迷茫;也有學生是因為與同學發生了爭執,造成了同學之間關系緊張;還有同學是因為家庭環境和家庭狀況等。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普遍沒有受過太大的挫折,心理還較為幼稚,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所以有些大學生很難接受這些壓力,而高學歷帶給他們較高能力的同時,也帶給了他們較強的自尊心。應試教育下,學生在上大學之前普遍都被家長過度保護,沒有辦法一下子找到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正確處理成功失敗等問題的方法,加之沒有老師和家長正確的、適時的引導,大學生很容易走向自我封閉的誤區。
(2)自卑心理。自信心是大學生應該擁有的、正確處理其他事物的動力。而在現實中,當代大學生往往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自卑心理。這些心理有可能是由于他們的家庭條件,也有可能與他們的外貌條件有關系。大學生憑借自己的能力考上大學,但是難免在地域、階層以及家庭條件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些差異往往會導致一部分家庭條件較差或自身外貌條件較差的同學產生較強的自卑心理。這些自卑心理往往導致這些同學不愿意在別人或者課堂上表現自我。學生教育工作者應該對大學生中的自卑人群進行適當的關愛和鼓勵,引導他們更好地完善自己并且改變自己。
(3)逆反心理。逆反心理在大學生中普遍存在。逆反心理的產生往往是由于學生受到了“居高臨下”的說教或者壓迫,加之長期的高強度的學習壓力,使他們內心的郁悶無處排解。此時作為學生教育工作者就應當積極地尋求解決辦法,放下教師身份上的高姿態,把姿態低下來。想要改善學生的逆反心理,就要想辦法改變“居高臨下”的教育方式,學會和學生真正成為好朋友,和學生平等地交流。
(4)迷戀網絡。網絡在為學生們提供良好的學習資源、信息資源的同時,也提供著許多不良信息,如暴力信息、色情信息等,這些信息侵蝕著大學生的心靈,甚至使許多大學生對網絡產生過度迷戀和過度依賴的心理,產生我們常常說的“網癮”問題。當代大學生普遍對新鮮事物有著較強的好奇心,而此時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尚且處在初步建立的階段,未能完全成熟。有些大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有可能因為存在自卑心理而不敢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因此網絡便成為他們表達自我和展現自我的有利平臺。網絡會給人以一種親密感和無壓抑感,這樣的感覺使許許多多大學生上癮。大學對學生網絡使用的管制不嚴格,這也使學生有了長時間上網的機會。因此學校應當適時地引導學生正確使用網絡,使學生們能夠正確認識網絡所帶給他們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
二、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對策
(1)有關部門給予統一的政策指導。我國有關部門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專家也針對這一問題制定了合理的對策。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各大高校應當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目標,以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為重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關部門應當針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對各高校給予正確的、統一的政策指導,并要求各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主題講座,為大學生們講授心理健康知識,并且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心理咨詢活動,幫助大學生增強心理自我調適能力,樹立健康的心理意識,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學習和社會的環境,成長為各方面都足夠優秀的人才。而這些行動必須真正落到實處,不能只停留在口頭層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切實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2)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心理指導能力。提高高校教師心理指導能力是切實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有關部門不僅僅要注意針對大學生心理對各高校進行統一的政策指導,也應該定期或不定期地對教育工作者進行心理指導能力培訓。學校也應當組織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會議,加強學生教育工作者之間的工作經驗,更好地把握住學生心理狀態和問題,這樣有利于對學生加以引導。其中,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年輕的、剛剛步入工作崗位的教育工作者,更應該努力學習,提高自己的心理指導能力,同時也應該發揮自己的年齡優勢,努力尋找與學生在心理上的契合點。教育工作者應當嚴格要求自己,取得學生們的信任,并且學習一些實用的心理咨詢學,為學生排憂解難。只有當教育工作者能夠真正為學生著想,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學生才愿意打開心扉,正確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