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與美國的中小學教育是有較大差異的,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中學的留學生去美國留學,但是發現有許多學生不能快速適應美國教育的學習與生活,本文分析了中美各階段的教育制度與教育培養模式的差異,并結合自身在美國留學的經歷,對中國留學生如何快速適應美國中學的學習與生活提出一些實際建議,也可為美國中學教師幫助中國學生快速適應美國教育提供配合方案的依據。
【關鍵詞】中國留學生 適應 美國中學
一、中國中小學教育制度概況
1.中國初等教育與升學制度。初等教育包括小學與初中,總共是九年義務制教育。學制大多采用“6-3”制,有的實行“5-4”制,小學升初中無需考試,直接升入對應區域的初中學校,初中畢業前都需要通過統一的一次考試才能升入高中,根據成績進行錄取,大約有60%的學生能夠考入普通高中,目標是未來考取大學,有40%左右的學生不能考取高中,進入技校、中專、職高學習專業技能,目標是畢業后直接就業。
2.中國的中等教育與高考制度。普通高中的學制是三年,高中是分文理科的,高中在一年級結束之后,需要由學生自主選擇分文理科,所有學生都需要學習數學、語文、外語,是必修課,理科生學習物理、化學、生物,文科生學習歷史、地理、政治,高中畢業前有一次高考考試,根據考試成績進行報考志愿,每個大學根據高考成績從高到低錄取報考的學生,僅有5%的學生有機會通過各類學科競賽,綜合能力的表現,獲得一定分數的加分。
3.中國的高中招生制度將產生重大變化。從明年開始,中國多數省份的高中將不分文理科,每名學生需要從高二開始,在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政治中任選三科走班學習,高二高三各有一次或兩次考試的機會,學生可以選擇最好的成績計入高考總分。
二、美國中小學教育制度概況
1.美國初等教育與升學制度。美國的初等教育包括小學與初中,共八年制。學制大多采用“5-3制”或“6-2制”,公立小學升初中無需考試,美國的中小學上課時間比中國學生短,一般下午三點就結束課程,開始進行文藝或體育方面的活動,作業比中國學生少。
2.美國的中等教育與高考制度。美國高中的學制一般是四年制,不分文理科,是學分制,學生修滿學分就能畢業,學生在11年級和12年級就可以參加高考SAT,在12年級上學期就開始申請大學,所有大學錄取都相當于中國的自主招生,不僅是根據高考成績,而是依據學生的體育、美術、音樂、創新能力、領導能力、社會實踐等綜合素質進行評估,而不是像中國按照高考成績統一錄取,學生甚至可以在高中最后一年修學大學的AP課程,這些特點和中國完全不同。
三、中美教育學科培養模式的特點比較
1.數學學習方面。中國學生的學習數學能力是比較強的,因為學校特別重視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及難題的訓練。小學時期就讓學生大量地訓練數字方面的加減乘除運算題,因此使中國學生具備了較強的數字運算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使得中國學生在美國高中的數學學習中感覺比較輕松,而美國的學生數學可以用計算器,因此學生依賴計算器的心理導致對數學不敏感。
2.語文學習方面。中國學生學習語文,最注重詞匯,中國的詞匯特別多,很多學生在上小學之前就在幼兒園學會了很多的單詞,在課堂上,老師經常要考學生記憶生詞的數量,并且要求背誦大段或整篇文章,其實很多學生并不喜歡背誦,對文章的理解和互相討論的安排比較少,這使含蓄的中國學生們很不適應在美國中學的英語課程中的課堂討論和輪流發言。
3.英文學習方面。在中國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英文,也是先要求記憶單詞開始,然后也是整段整段地背誦英語課文,不太注重聽說,這使得許多學生學了許多年也不能用英文與外國朋友交流,甚至在國內通過了托福80分的學生,聽說能力大多是很一般的。而美國在學英語的課程中,特別注重課程中的交流與討論,讓每年學生都得發表觀點,因此美國學生在語言學習的綜合能力上有優勢。
4.物理、化學、生物方面,課程內容以講授為主,實驗課不多,實驗課多是以老師演示為主,學生很少有機會參與做實驗的課程,實驗過程多是以觀看和背誦為主的學習方式,解題能力強,但是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弱一些,這樣的能力特點與美國學生相反。
四、美國教育管理如何讓中國學生盡快適應
1.中國學校的學生都是在統一的班級中共同學習所有的課程,不用選課,都是學校統一安排,有班主任,中國學生習慣被老師管理,中國學生剛進入美國學校由于沒有專人時時刻刻管理,會突然對學習放松下來,因此美國學校的老師需要多付出精力管理中國學生。
2.中國學生在課堂中重視數學、物理、化學的系統學習及課后作業的強化訓練,學生在這些理科的學習能力比較強,可以幫助學生適當選擇高階的理科課程,節省時間。
3.中國學生聽老師話,建議美國學校派專門的老師負責管理學生,應該多和中國學生溝通,讓中國學生自己主動做一些有價值的作業和引導其進行社會實踐。
4.中國大多數學生不擅于在公眾面前表達,應建議各科教師給中國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機會,盡快鍛煉出表現能力樹立信心。
5.對剛到美國的中國學生,與寄宿家庭容易產生矛盾,最后需要每天安排固定的老師了解學生的心理和生活狀態是否適應。
作者簡介:劉迎鶴(2000-),女,美國高中(Episcopal School of Jacksonwille)12年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