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張寶換
【摘要】“一帶一路”促進了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但由于對中國文化負載詞的翻譯不統一,阻礙了中國文化的傳播,削弱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因此,筆者以習近平主席聯合國的講話漢英翻譯為例,建議針對不同翻譯情況,采用音譯、舍“形”取“意”、省略或增補等方法來統一譯文。
【關鍵詞】一帶一路 文化負載詞 外宣翻譯 統一化策略
一、引言
“一帶一路”戰略以經濟建設為主導,促進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翻譯需求也急劇增加,而“語言不僅是交際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和凝聚各國融為一體、密切合作的紐帶”。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負載詞反映了特定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逐漸積累的、有別于其他民族的、獨特的活動方式,是中國文化的精華,具有獨特的中國民族特色,然而,通常無法在譯入語中找到對等詞,因此,準確翻譯文化負載詞是外宣翻譯的關鍵,而把文化負載詞的翻譯統一化,能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增強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二、文化負載詞翻譯的統一化策略
國家領導人的演講是世界解讀中國最重要的途徑,也是中國對外宣傳的最有力的方式。筆者從外交部官網上選取習近平主席聯合國講話的中英版本作為語料,分析中國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歸納出以下四種翻譯原則和策略:
1.音譯:對于中國特有的實物,以音譯為主,必要時還可配以圖片說明或注釋。這樣能最大程度保持語言的原汁原味,也讓其他國家的人更真實地了解中國的獨特文化。在中國向聯合國贈送“和平尊”儀式上,習主席提到的“和平尊”被譯作“Zun of Peace”,取“尊”的音譯。除此之外,音譯也可以消除其他國家的人的誤解。比如,“龍”被譯作“dragon”,而“dragon”的本意是兇殘的有翼巨獸、惡魔、悍婦等。“龍”也不應該翻譯成 long。Long 的英文發音不是“龍”,而是“狼”(表示“長的”),這不是真正的音譯。“龍”應該翻譯成 loong,它的發音和“龍”相近,在英文中本來就是“龍”字的音譯,如著名武術家李小龍的英文名字是“Lee SiuLoong”。
2.直譯:對于具體實物的象征,采用直譯,更加形象、易懂。如:“一帶一路”、“半邊天” “順風車”、“看不見的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量腹而受,量身而衣”分別被譯作“the Belt and Road”、“half of the sky”、“express train”、“invisible hand”、“lift a rock to drop on their own feet”、“Eat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ones stomach and dress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ones figure”。
3.意譯:對于抽象詞、遠古涵義較深的詞,采用意譯。鑒于這些詞內涵豐富,歷史悠久,需要長篇大論才能解釋清楚,因此采用意譯來傳達原句的內涵較為快捷、精煉、易懂。例如:“道”在古代的涵義極為豐富。老子認為“道”,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律。莊子認為“道”是獨立自存、超越時空的絕對精神。孔子所說的“道”,是“中庸之道”,是一種方法。中國是一個“道”的國度,大而言之,即宇宙、天地、萬物、人類,何處非道之所在。習主席在講話中引用了古語“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這里“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由于“道”的涵義豐富,譯者將該句譯作“The greatest ideal is to create a world truly shared by all.”這樣意譯簡單易懂,也傳達了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平相處、平等對待、共建共享的理念。
4.舍“形”取“意”:對于疊字和押韻等情況,很難在英語中全部找到相應的對等詞,有的即使有對等詞,直譯過去意思完全說不通,因此需要舍去外在形式,保留內涵意義。比如漢語中對于別人的夸贊,國人常謙虛地說:“哪里哪里”,這時如果直譯成“where where”,定會讓聽者一頭霧水,而翻譯成“thank you”則更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例如:“聯合國走過了70年風風雨雨”被譯作:“The United Nations has gone through the test of time over the past seven decades”。其中的“風風雨雨”取的就是該詞的比喻義。
5.省略:對于繁瑣冗余的信息和難以理解的語句,應該舍棄,以便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比如“‘和平尊傳遞了中國和中國人民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圖共贏的愿望和信念”被譯作“Zun of Peace expresses the aspiration of China and its people to promote peace, development, and win-win cooperation”,其中“愿望”和“信念”被譯作了“aspiration”,而排比的幾個動詞“求”、“謀”、“促”、“圖”統一成了“promote”。
6.增補: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有時需增補語言結構才能使句子的結構完整。例如:“團結協作”被譯作“to work together with the world as one”,增加了賓語。
三、總結
“一帶一路”促進了國家間的交流合作,給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創造了契機,因此加快統一中國文化負載詞的翻譯標準迫在眉睫。本文筆者建議采用音譯、直譯、意譯、舍“形”取“意”、省略和增補方法來統一文化負載詞的翻譯。
參考文獻:
[1]鄭德虎.中國文化走出去與文化負載詞的翻譯[J].上海翻譯. 2016(2).
[2]趙世舉.語言服務是“一帶一路”的基礎保障[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01-05(003).
[3]廖七一.當代西方翻譯理論探索[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0: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