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平
摘要:憑借著濮陽深厚的歷史文化涵養和古樸民風、獨特和優質的資源優勢,濮陽麥稈畫應運而生。它以制作精巧、古樸典雅而得名,給人以無盡的藝術享受。如今,濮陽麥稈畫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大好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潛在著威脅與挑戰,因此筆者憑借自身多年的從業經驗并結合目前濮陽麥稈畫的發展現狀,就如何更好的發展與傳承濮陽麥稈畫產業,抓住機遇解決危機,使麥稈畫成為濮陽文化龍頭產業等相關問題做出以下解析。
關鍵詞:濮陽麥稈畫;傳承;發展;產業集群;品牌
麥稈畫起源于秦漢,盛行于大唐,今主產于中原地區。現已和洛陽的唐三彩、開封的汴繡、南陽的玉雕、禹州的鈞瓷一樣,成為具有河南地方特色的工藝美術國內外知名品牌。
濮陽麥稈畫是以優質麥稈為原料,將麥稈用藥水浸泡、熏、蒸、漂、剖開整平,把內瓤刮掉后制成麥稈平片,再通過熨燙使其麥稈表面碳化,在熨燙過程中通過靈活掌握溫度高低使麥稈形成深淺不同的色彩變化,然后再經過剪、編、砌、雕刻等二幾道工序的技術處理,制做出既有古代傳統韻味又符合現代審美需求出的的以人物、動物、花鳥等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藝術造型。從傳統的平貼技法到多層次、立體浮雕式粘貼等新技法,結合濮陽地區自有的文化內涵和古樸民風,從而形成了自己的古樸自然、優美典雅的獨特藝術風格,在國內外聲譽逐漸擴大。
2006年12月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家知識產權局、河南省人民政府主辦的"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傳統知識、傳統文化表達和遺傳資源地區間研討會"在鄭州舉行。此次會議,有亞太、歐洲、美洲、非洲等地區的30多個國家參加。會議期間,美妙絕倫的民間工藝品深深吸引了各國代表的目光,其中古樸典雅的濮陽麥稈畫最為亮麗耀眼,更受外賓的青睞。1983年筆者創辦了豫龍麥稈工藝制品廠;于2000年濮陽市創建國家優秀旅游城之際,開辦了濮陽首家旅游商品麥稈畫銷售中心;為了更好地打造麥稈藝術產業,又成立了專業開發、設計、創作、培訓麥稈畫的企業-濮陽市豫龍麥稈藝術發展有限公司兼任藝術總監,一方面使得王氏麥稈畫幾百年來的技藝得以更好的傳承,另一方面促進兼具著中國風情、中國風韻、中國藝術、中國特色且最具有生態、低碳、環保、時尚特點的豫龍麥稈畫成為中國符號的著名的國際藝術品牌!不僅如此,作為行業里的領軍人物和形象大使,筆者也曾先后受到李克強、李源潮、李長春、曾慶紅、陳奎元、程思危、李鐵映、張思卿、蔣正華、何魯麗、顧秀蓮、張榕明、陳宗興、李建國、劉曉峰、楊志今、翟雋、布赫、鐵木爾.達瓦買提、馮驥才、徐光春、李成玉、王全書、孔玉芳、劉滿倉、趙素萍、賈連朝、楊盛道、郭俊民楊麗萍、郭巖松等國家、省市領導及多國元首及駐華大使的親切接見和贊譽。
自公司成立以來,筆者自如地游戈于藝術創新和產業經營之中,經過不斷創新,如今豫龍麥稈藝術作品有600多個品種,16大系列,有亭臺、樓閣、人物、動物、山水、花鳥蟲魚,可謂琳瑯滿目,五彩濱紛。但隨著整個麥稈畫產業在全球的知名度不斷增加,產業不斷壯大,濮陽麥稈畫的發展過程中在面臨著大好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潛在著威脅與挑戰:
(1)從2004年到2013年,中國工藝美術行業發展步入了最輝煌的十年,各種工藝美術技藝興旺發達,工藝美術市場也是紅紅火火。在度過工藝美術市場銷售最旺的2013年后,工藝美術產品市場嚴重下滑,引人堪憂。伴隨著整個工藝美術產品市場的不景氣,再加上一些門店租金不斷上漲,從業者紛紛選擇了店鋪關閉或轉讓。
(2)麥稈畫手藝人不斷流失:人才流失的原因除整個工美行業發展不景氣外,還來自于年青一代本身對這門傳統民間工藝所秉持的態度。以90后一代為例來說,90后獨生子女居多,由于時代的發展和變化,90后的思想與理念與老一輩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他們有著年輕、活躍、勇于接受新鮮事物的態度,追求有品質和高質量的生活,對于這門傳統民間工藝所秉持的態度也不像老一輩那么鐘愛和積極。
(3)不公平競爭現象
同行業同性質不同成本的產品之間必然存在不公平市場競爭,不同的制作原材料和人工時間成本,勢必會對產品的的市場價格產生很大影響,業內消費者對于產品工藝與質量的鑒別是有把握,但大部分消費者則是業外人士,并不懂得如何從工藝技法、原料優質與否等角度與價格進行衡量,因此自然會偏愛于價格較低的產品,整個產業也必然會存在魚目混珠的現象。
當然,濮陽麥稈畫作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最重要的民間工藝之一,以河南為中心,向國內外范圍逐漸擴散,不會因為一時的不景氣而一蹶不振,在此基礎上及時采取一些改善措施,濮陽麥稈畫產業一定能夠更好、更快、更健康的傳承與發展。因此筆者以自身從事麥稈畫藝術多年的專業工作經驗為基礎,結合目前濮陽麥稈畫的發展現狀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1)轉變經營理念,積極發展中低端產業
發展中低端產業的首要因素就是降低生產成本,傳統濮陽麥稈畫工藝基本上是純手工制作技法,費事費力、效率低下,因此降低生產成本最主要的方式將傳統的制作工序與現代化的高科技相結合,在保證質量的情況下實現流水線生產。
(2)產業集群
目前,濮陽麥稈畫產業主要呈散狀分布,大到公司、工廠,小到作坊、家庭,各自尋找各自的生存之道,魚目混珠,價格也存在極大差異。產業集群便是在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下整合大大小小的生產和人力資源,進行規模化生產,對成品的價格和質量進行統一規范。
(3)打造品牌影響力
實現流水線生產和產業集群后,濮陽麥稈畫產業在新時期將會不斷的持續健康發展與壯大。但隨著整個麥稈畫行業的發展,同行之間競爭也會愈加激烈,如何在眾多區域中同穎而出,那就是打造品牌影響力,研究、開發、創新工藝技法,引進、培養新進人才,不斷提升其品牌影響力。
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展濮陽麥稈畫工藝,筆者斥資在家鄉建立了“豫龍麥稈藝術創業基地”,被團省委評為 “ 河南青年創新就業示范基地 ”旨在弘揚藝術、造福桑梓。 把麥稈工藝推向世界,讓家鄉父老過上小康!此外,筆者以身作則,作為一名文化使者,應邀出訪多國文化交流及駐華使館和在京舉辦的各種國際活動,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并將親自設計創作象征著人類和平和友好的藝術珍品予于贈送,得到國際友人的一致好評。
中國是農業大國,以生產小麥為主,以濮陽為代表的麥稈畫工藝則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神奇魔力。不僅為我國經濟和環境產生了積極作用,還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名揚海外的標志之一,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如今濮陽麥稈畫產業方興未艾,相信在國家和政府的引導和支持以及手工藝人們不斷創新和努力下,濮陽麥稈畫一定會得以永久傳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