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素珍 宋天富
摘要:現今,教育上的領導不止一次的在會議上提到:教育工作德育為先。這便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不僅僅要會教書,更要會育人。“學高為師,身正是范”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應該是一種充滿愛心的智慧教育的詮釋。教育過程也是一個發掘愛的過程,教育中的愛也會因它的自然性和真實性而透析出教育的智慧。師愛讓我們的教育真實;師愛讓我們的教育生輝。
關鍵詞:德育;愛心;耐心;贊賞
在現今的德育工作中,眼高手低,俯不下身來抓教育工作的有之;假大空的德育教育有之;只管教書,不管育人的現象有之,致使人人育人,時時育人,事事育人的德育目標成為空談。鑒于此,我校把教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并推出了“德育導師制度”,讓教師為一些“后進生”的心靈導航,為他們的成長加油,也為這些學生找到知心人。在我有幸擔任德育導師工作的這幾年中,讓我有了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視角去接觸到一些“后進生”,關注到他們的成長。這一路上,我曾經急躁過,曾經喜悅過,曾經自豪過,也曾笑過,哭過,但我始終沒有放棄過,因為我堅信:付出總會有收獲,只要你有足夠的愛心、耐心和信心。
1、認真抓好切入點,用愛心打開心門
有人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對學生的愛,既是師德的集中體現,又是教師育人的動力源泉;既是感化學生的基石,又是教育學生的催化劑。我們教師與學生溝通,首先要有一顆真誠的愛生之心。“教師的愛是塑造學生靈魂的偉大力量”,他不僅能提高教育質量,還能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人格的形成、職業的選擇和人生道路。教師以愛育人、以情動人,循循善誘地進行教育,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會接受你的關心,師生之間心理上的距離就會縮短。小邱是我的受導學生,性格開朗天真,但由于家里比較富裕,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導致她養成了懶惰、散漫的不良習慣。在剛開始接觸她時,我沒有急于找她的缺點,而是像朋友間聊天似的談談彼此的第一印象如何?談我們之間是否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聊我們的星座等等,就是這一次的聊天,馬上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我們不僅成為了朋友,更出乎我意料的是她竟然以“成長媽媽”來稱呼我!我和她的關系一下子從“師生”變成了“母女”,相互間的距離感馬上就消失了,也就是這么一個溫馨的稱呼,讓我馬上就打開了她心理上的防御,讓我對她一次次的受導幫助變得十分輕松愉快。最讓我感動的是在2016年的圣誕節,她居然還送我禮物了。禮物雖小,但我能感覺到這位缺乏家庭關愛的孩子對我這位“成長媽媽”的用心和喜愛。現在的她會常常對同學說她有“兩個媽媽”,并且能大方的向她的同學解釋我為什么是她的“成長媽媽”。在她身上,我看到一個受導學生的自卑心理。相反的,小邱則是滿臉的“自豪”與“喜悅”。
有人說過,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師最可貴的品質就是對孩子深深的愛。要成為一名好老師,首先要有一顆母愛之心。這種愛不是一種概念、一句口號,而是具體、鮮活、生動的情感和行為。自此以后,我在對她進行受導工作時,常會采取較色換位、感情換位的方法,多設想幾個如果:如果她是我的女兒;如果我的女兒無人關心;如果我的女兒被人欺負;如果我的女兒受到挫折。。。。。。。站在孩子們的立場上“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我努力抓住教育的切入點,以愛心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在學生心里撒播了一片愛心,同時也在我們教師自己的心田種下是一顆愛的種子。當我在德育工作中累了,煩了的時候,只要我一想起“我也是她的媽媽”時,我就又恢復了工作的熱情。
2、多方位了解學生,用耐心成就精彩
學生是由一個個獨立鮮活的個體組成,再加上年齡的不同、家庭環境的不同,形成的個性差異很大,存在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情感和不同的興趣、愛好。所以我們在幫助一些學生進步時更要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更應該全面的去了解他(她)。
就拿我對后進生的受導工作來說吧,有時候并不局限與跟她本人的談話交流。很多時候,我會找她的同學了解其近段時間的表現。“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我認為這樣的側面了解,比起單方面的與受到學生交流談心則能更加全面了解她的很多狀況。比如她與同學的關系是否融洽;她在別的學生眼中是否真有進步等等。而且我在找這些同班同學了解情況時,有時也會讓這些受導學生在旁邊聽,聽聽同學對她的評價,會讓她看到自己沒有意識到的缺點。我相信有時以這樣公開的形式去側面了解我們的受導學生也不會抗拒,反而會讓她覺得你對她的受導工作真的是很誠心,而不是沒事找事,挑她的不是。當然,我在聽取了這些同班同學對邱一丹的看法后,還是及時的向邱一丹本人了解情況,并和她一起分析這些同學眼中的不良傾向的成因及害處,再對她說出我的期望,讓她感到改掉這些不良習慣對老師來說真的是莫大的欣慰。
此外,我們還可以更多地走進她的家庭,通過家訪工作從她的父母口中了解她平時在家的情況。我想學校與家庭的教育合力是巨大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就如火車之雙軌,孩子就如鐵軌上奔跑的火車,只要雙軌配合得好,再重的火車,也能承載的起。我對小邱家訪的時候,讓我感動的是她的父母十分配合并肯定我的德育工作,讓我充分體會到老師統一父母教育孩子的態度,對有效開展德育工作是十分有效的。
詩人泰戈爾說過:“愛是理解的別名”。理解有多深,愛就有多深。只要了解學生,理解學生,才能有師生情誼,有了感情,才能溝通,才能解決問題,才能盡到教書育人的責任。我也在時刻提醒自己,不管有多難,我都要“用心去理解,用心去教育。”要用我“耐心與真心”這把鑰匙去開啟學生的心靈之鎖。
3、及時捕捉閃光點,用贊賞創造奇跡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賞識是孩子無形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分。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新的世界,都有豐富而脆弱的心靈,都有哪怕是稍縱即逝的閃光點。正如“攝影師有一雙能發現美的眼睛”一樣,我們德育工作者也應具有這發現閃光點的眼睛。也許你的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贊美的語言,一個會意的微笑,一絲親切的安慰,比起一味的責罵說教更能打動學生的心,從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也體會到了何為“師”:用心教書,用愛育人。為人師是我的驕傲,為人師是我的快樂!不管這漫長的路上是荊棘叢生還是布滿沼澤,我相信,持之以恒,是成功的鑰匙,只要用愛心來擦亮它,教育一定能得心應手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