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龍
摘要:適性教育是一種考慮孩子個別差異,善用適當教學方法,幫助孩子有效學習,讓每個孩子都能充分發揮其本賦和潛能的教育理念。“個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因勢利導”、“人盡其才”、“投其所需”的教學方法集中體現了適性教育的特點。中職學校尷尬的教育現狀和多元的人才需求迫切需要適性教育。適性教育理念孕育了個性化的教學方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改善學生的學習質量,提高學生的能力。
關鍵詞:個性化教學;適性教育;因材施教
一、中職學校滲透適性教育的必要性
1.中職學校尷尬的教育現狀迫使學校去嘗試個性化的適性教育模式。
由于中考的分流,選擇職業學校很多時候是學生與家長被普通高中學校拒之門外后走投無路時無耐的選擇。隨著生源的急劇下降,很多職業學校采取“撤門檻,鋪地毯”的招生方式來參與招生,所謂“最差的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有的孩子的思想品德、行為習慣、學習態度都存著嚴重的問題,學習和人生都沒有目標,個性較強,叛逆心理凸顯,學習沒有信心,缺乏成就感,曠課、逃課、違紀行為也時有發生。由于生源質量差,教學難度大,教師付出的多,收效的少,頗有怨言。
職業教育就是要把這些思想道德、行為習慣、學習態度等諸多方面存著不同問題的學生教育成符合企業需求并能夠創造一定社會價值的專業化水平較高的工人。正是現實與目標的巨大落差迫使學校去嘗試適合學生的個性化教學方法,職業教育迫切需要適性教育,創新職業教育理念迫在眉睫。
2、市場多元化的人才需求催生職業學校適性教育的蓬勃方展。
社會多元化的發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多元化的人才需要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多元社會的眾多領域對人才的需求不盡相同,社會對人才的評價并不是以考試成績而是以創造的社會價值為依據,人才的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是無法用分數來衡量的。社會發展需要的多元才能在學校課堂教育中是并不一定能夠被發掘和培養,恰恰相反往往會被教育所忽視。單一的教育理念根本無法適應社會對人才多樣化的才能培養的需求,甚至會阻礙人才的發掘與培養。適性教育正是迎合了多元人才的培養的需要,順應了多元社會發展的趨勢。
二、中職學校滲透適性教育的有利條件
1、擺脫了“應試教育”的職業學校為滲透適性教育營造了良好的內部環境。
中職教育基本沒有“應試教育”的困擾,沒有升學的壓力,所以為適性教育在中職學校的成長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沒有“應試教育”桎梏的職業學校中,適性教育更能如魚得水,更能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是切實可行的教育理念,在職業教育中具有著更加廣闊的操作空間。
2、職業教育中市場化培養模式為適性教育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有力的外部保障。
校企合作、產教結合、工學交替是企業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主要途徑,職業訂單式培養模式為職業教育中滲透適性教育起到巨大促進和推動的作用。市場專業領域的精細化對職業人才能力的要求也日益增多,多樣化的人才需要多樣化的職業能力,適性教育正是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潛能,并加以放大和利用,將個性化的潛能轉變成滿足市場專業需求的職業能力。只有全面實施滲透適性教育的市場化培養模式,學校才能培養出既滿足市場需求又滿足學生個性專長發展的高水平職業人才。
三、中職學校滲透適性教育的幾點建議
1、有機結合市場需求、專業特點和學生個性,開發多元化的校本課程和校本教材。
學校結合專業特點成立“適性教育研究小組”,研究小組要加強學情調研和市場調研,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把握企業對中職人才的技能和專業素養的要求,并結合市場的專業化需求和學生的學習現狀,開發適應市場需求和學情的適性教育校本課程,以適性教育理念為指導研究具體可行的專業課程教學方法。學校組織研究小組根據適性教育校本課程編寫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適性教育校本教材,形成專業水平高、個性化強的適性教育校本課程體系。
2、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營造個性化的適性課堂。
課堂教學是教學過程中的關鍵,是實施適性教育的主戰場。因材施教的課堂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調整相應的學習目標和學習重點,對不同學情的孩子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即使在相同的課堂上也會形成多類別、多層次的個性化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就是要根據學生和課程特點營造出適合各類學生學習的學習環境,如在《小型局域網搭建》課程課堂教學中引入行業操作標準和項目實施要求,搭建規范的行業操作平臺,在《網絡設備配置》課程中營造網吧、校園網、企業網等多種網絡環境,創造身臨其境的教學環境。
3、加強企業、家庭和學校的合作,全力打造適性教育合作團隊。
堅持校企合作,結合企業和社會實踐拓寬專業化的適性教育操作領域和實施空間,形成專業性強有特色的專業課程培養模式。在家長、學生和社會中加大適性教育宣傳力度,倡導和鼓勵家長、學生和社會投入到職業學校適性教育工程中來,形成以學校為中心,企業為標準,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家庭為依托的職業學校適性教育工作框架。
以適性教育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目標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通過集體學習,專業研究和交流,加強專業教師適性教育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鼓勵教師積極參與適性教育的學習和研究,加大專業課程適性教育教科研的交流和合作的力度,擴大交流和合作的領域,形成專業課程適性教育交流合作工作機制,進一步擴大適性教育在職業學校的教學成效。
4、制定多元化的適性教育教學績效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完善中職學校適性教育的考核工作。
適性教育理念的貫徹與實施的成效需要進行客觀的評價與考核,只有這樣才能檢驗出教學的成果。適性教育的教學績效評價的指標應是多元化的科學指標,堅決反對僅把考試成績作為考核的唯一的依據,應當注重過程性評價和市場化評價。
過程性評價應綜合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技能操作水平、適性教育個性化的教學方法的操作過程和實施結果等多方面的因素來進行系統的評價,市場化評價應以各課程專業實踐領域內的市場標準和行業指標作為評價依據,不能脫離市場關系,更不能閉門造車。多元化的“適性教育”的教學績效評價考核指標體系是一項長期而細致的系統工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