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建杰
以學情定教情 以處方促調適
——談小初銜接800米跑教材中的運動處方教學
文/王建杰
運動處方教學是當前課堂改革教學的一種新模式、新思路和新嘗試,分層教學、關注差異是運動處方教學的顯著特征,運動處方教學非常重視學情,它能夠為學生提供一份量身打造、私人訂制的“方子”,隨著處方教學的深入、學情的演變,不同層面學生的體質要想都得到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方子”的調節作用愈發重要。
運動處方教學;學情;調適
本文緊緊圍繞“以學情定教情,以處方促調適”的中心,對800米跑教學效率加以研究,努力通過“處方調適”,展現靈活的方法和手段,體現運動處方的課堂活力和實效性。
教師在制定800米跑運動處方之前,要根據開學初學生的醫學檢查或健康體檢結果,先確定練習者的身體機能狀況,再根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數據,全面了解學生身體形態、身體機能、運動素質等方面的情況,并參照體質標準和學生性別,把學生分為A男/女體質優組、B男/女體質中等組、C男/女體質弱組、D特異體質組,為制定科學指導意義的運動處方提供基本的參照依據。
800米跑教學,由于學生自身差異和運動負荷較大,所以必須監控到位,才能保證教學的安全性和科學性。練習中通常采用即刻測量10秒或20秒脈搏次數的方法,達到監控運動量和練習強度的目的。如800米跑練習結束后,即刻測量學生脈搏,并依據脈搏次數,全班重新組合,自動分編到160~180次/分的A組、140~160次/分的B組、120~140次/分的C組中,特異體質學生屬于特殊群體,心率控制在100次/分左右。A組學生運動強度較大,需降低運動量和負荷;B組適中,可以繼續維持;C組稍低,則需加大運動量和負荷;D組保持輕負荷不變。這種方法始終把學生的運動量處于可控、可調的范圍之內,對調控各教學小組的運動強度,保證鍛煉效果,提供了科學依據和安全保障,防止由于強度過大而對學生身體造成傷害,強度過小而達不到應有的鍛煉效果。

根據初次練習的情況,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技術和技巧,如開始速度快的同學,要學會分配體力,做到全程勻速跑;淺呼吸的學生要學會深呼吸,連吸兩次、連呼兩次;三步一呼(吸)的同學,要學會口鼻同時一步一呼(吸)或者兩步一呼(吸)。方法指導完畢后,為了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地實施技能型運動處方教學,這時教師要把教學內容科學地、嚴謹地設計成四個運動處方,老師針對學生們運動能力的差異,給每組下派運動能力達標指數,各個組長監督本組成員的達標情況。如把上述A組、B組、C組、D組,對應設置成重量級、中量級、輕量級、次輕量級(特異體質),如若其中某一小組人數較多,可以將該組繼續細分為1~3隊,組長、隊長都由技能優秀的學生擔任,在練習間隙,由教師、組長或隊長輪番指導學生技能,并引導心率稍高的學生自動降到下一個級別中,心率稍低的的學生自動上升到高一級別的小組中,以此實現流動性、動態化的科學調控與安全監管,切實保證練習質量和練習效果。
初始練習,由于學生完成800米全程跑比較困難。此時,可以采取運動處方式的距離分割和時間分割,讓每個學生都能在“任務分割”中完成800米跑。800米跑的距離分割就是把800米分割成不同的距離、路段和路徑,讓學生根據自身能力選擇練習。如讓C組的學生采用400米勻速跑+100米慢走+300米勻速跑的方式;做提高練習時,再采用400米勻速跑+50米慢走+350米勻速跑的方式。時間分割就是把4分鐘800米跑(定時定距),分割成若干個時間段,讓學生只能提前、不能延后完成時段任務,如采用2分鐘勻速跑(400米)+25秒慢走+2分鐘勻速跑(400米)的方式;做提高練習時,采用2分鐘勻速跑(400米)+10秒慢走+2分鐘勻速跑(400米)的方式,如此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慢慢過渡到全程性質的800米跑。當C組、B組學生基本完成教學任務時,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完全脫離走跑模式,進入A組的練習內容——勻速全程800米跑,即引導學生把800米平均分成8個100米,把自己全程跑的時間平均分解到8個100米中,假定800米全程跑為3分20秒,可以把每個100米都控制在25秒內,反復實踐,不斷沖擊自己的最大能力,逐步找到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最優方案。
適宜的場地需要適應學生情況和學習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凸顯“以學情定教情,以處方促調適”的教學理念。利用小場地開展800米跑教學時,要特別注意場地布置的調適,要因學生情況和學習情況的改變,及時做出對應的調整,如利用籃球場開展800米跑教學時,通常讓學生圍繞兩底線上的若干組標志物依次、循環、反復進行“S”形等距跑,跑的形式可以是分段快速大步跑,也可以是分段放松自然跑。另外,還要善于根據學情、節次、強度、練習次數、氣候氣溫等適時改變標志物的位置,實施運動量分層、運動強度分層的800米跑。如A組學生圍繞第一標志(遠端)采用超長等距跑,B組學生圍繞第二標志(中端)采用中檔等距跑,C組學生圍繞第三標志(近端)采用最低檔的等距跑,B組、C組的學生也可以在第一、第二、第三標志間進行循環切換,形成不等距跑,達到縮短跑距、改變運動場景、減釋運動心理障礙、增強學生練習興趣的目的。
練習800米跑,要想方設法利用人數和隊形的變化來實現運動處方教學。個人跑是一種有計劃的按照自己的節奏和方法進行的跑步,如A組學生采用全程中速+沖刺跑的方式,B組學生采用全程中速跑的方式,C組學生采用低速跑或走跑交替的方式,D組以走為主的方式。當然,隨著練習的遞進,學生800米跑的能力也能得到全面提高,學生自身的調節與調整也會隨之升級,組間流動性更強,但只要這種流動是積極的、正能量的,都值得肯定和贊揚。團隊跑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方式,幾個體能素質相差不大或關系極好的群體組合在一起,相互鼓勵,協同完成800米的集體跑。隊形上的變化,即在800米跑中,有隊伍前頭的領跑人,有緊隨其后的跟跑人,全隊或者全組分工明確,一個跟一個均勻地自然排成一條線,或者形成幾個有序列的方陣,人與人、方陣與方陣之間,盡可能不掉隊。在奔跑當中,有能力的學生會自覺上升到前一陣營,能力弱的自覺調整到下一陣營,全隊或全組上下始終保持一定的隊形以完成800米跑。
為讓學生帶著一顆快樂的心去進行800米跑練習,教師可以根據全班學生體質的情況,來確定運動處方的內容、方法和手段,同時還要依據學生的生理特點、心理傾向以及興趣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子”,自主結合成處方鍛煉小組,每個處方組選出一位小組長,小組長帶領同學們完成運動處方內容。這種處方教學既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收獲耐力,又能方便學生在家庭體育和社區體育中開展耐力鍛煉。如采用速度跳繩組運動處方,每次練習3~4分鐘,每分鐘跳80~100下,練習2~3組,每組間歇3分鐘,要求每次結束時,心率在140~150次/分鐘,恢復至120次/分鐘以下開始下一組練習;采用不間斷地跳5分鐘以上健美操處方組,心率控制在150次/分鐘,練習2~3組,組間歇3~4分鐘;采用帶球跑處方組,足球場內不限區域,中速帶球運球跑5分鐘,1~2組,組間歇3分鐘,要求不間斷跑動,不能靜止運球;采用趣味迎面接力跑處方組,兩隊相距100米,每隊4~5人,迎面接力跑,每人重復5~7次;團隊競爭跑、借助臺階或樓梯進行上下臺階跑等也都是很好的鍛煉處方。
一是練習中的音樂調節,學生在進行800米跑的練習中,教師可以用音樂伴隨學生全程奔跑,以此消除疲勞,使之精神愉悅,達到振奮人心、催人奮進的作用。二是練習間隙的游戲調節,800米跑教學不可能整堂課都讓學生跑動不止,在組與組的練習間隙,教師往往能通過積極的游戲調節,使學生心率降下來,疲勞感得到有效消除,精力體力得到高效恢復,這樣的調節無疑是最有效的。三是鍛煉前后的生活調節,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注意飲食、身心、睡眠、放松活動上的再調節,以及克服極點、勇于拼搏的精神培養等,如運動后注意能量的攝入和補充,睡前泡腳等。四是鍛煉周期的處方調節,處方的制定周期一般為3周,實施一個周期后,需要進行800米跑再測試,在全面掌握學生能力情況的基礎上適時調理,并根據學生的身體狀況進行處方的修改、實施、再適應,達到重復進行、螺旋上升的目標,切實發揮處方的調節功能和作用。
大家都知道,800米跑的關鍵不是跑而是耐力,跑是手段,耐力是目標,只要有利于發展耐力的方法都可選用,不必單單圍繞“跑”進行。而當前,學生耐力素質普遍下降,采用運動處方的形式發展耐力素質,對改善和提高學生心肺機能效果明顯。因此,正視學情,關注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才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跑出樂趣,跑出健康,跑向未來。
G633.96
A
1005-2410(2017)08-0019-02
(河南省滎陽市第六小學 45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