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謝 克
提高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能力的細節關注
文/謝 克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的技術教授和力量練習,急于讓學生掌握動作,卻忽略了一些易犯錯誤的動作細節。筆者就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的“準備姿勢、形成滿弓、最后用力和維持平衡”4個階段,對常見易犯錯誤的動作細節進行歸納分析并提出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有效提高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的能力進行探討。
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細節;提高;能力
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是一項以技術為前提、力量為基礎、動作速度為核心的投擲運動項目。是學校體育教學中的必學內容之一,也是近年來作為中考體育選考項目之一,因此頗受部分考生青睞。實心球的遠度主要取決于肌肉的力量和爆發力,以及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及出手高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容易忽略學生易犯的一些細小的錯誤動作,因而造成不利于形成最佳的出手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從而影響了實心球的成績。在課堂教學中如何關注學生易犯錯誤的動作細節,如何有效進行科學合理的糾正與練習,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改善細節動作,提高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的能力,是體育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不斷探索總結,我總結出以下幾點思考供大家商榷。
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的準備姿勢階段包括持球與站位等動作細節。持球的要領是兩手十指自然張開,兩拇指和兩食指成“八”字,兩手成半球形,抱球的后3/4部分,手心空出,各手指指跟和各手指的第一指節將球緊緊吸住,兩肘夾攏。正確的持球方法將有利于球出手時的撥球、鞭打動作的順利進行。在此階段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常常容易忽略學生持球時“手形”的錯誤動作細節。從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發現學生持球手型普遍表現為“包裹”式、“八字”式與“鑷夾”式三種方式(表1)。
解決方法:強調規范的動作,五指分開成半球形,兩拇指和兩食指成“八”字形,抱球的后3/4部分,持好球讓教師依次檢查,及時糾正;或持球后將實心球按在墻壁上,檢查手形是否正確,使動作定型。然后用力擲地數次,每次擲地前仔細觀察持球手型是否規范。
此階段由預擺、抬頭、挺胸、送髖、屈膝、后引球等細節動作組成。“滿弓”姿勢的形成由預擺開始,上體后仰,雙手持球后引于腦后,腿、腰、胸、臂的連線構成的反弓動作。良好的“滿弓”姿勢是充分用力的前提,使身體各個部位用力更加協調流暢。在這一階段課堂教學中往往被忽略的易犯錯誤動作細節為學生的抬頭動作和后引球于腦后時大小臂的位置。頭部后仰的幅度直接影響“滿弓”的質量(表2),而后引球于腦后時大小臂的位置對出球的初速度和角度起著關鍵性的作用(表3)。
解決方法:(1)在課堂練習中可利用樹、較高的建筑物或設置一條標志線等,讓學生反復地做徒手的“滿弓姿勢”,提示挺胸抬頭后仰,眼看較高的樹、建筑物或標志線等;也可以在額頭上頂一硬幣或橡皮擦等輔助物體。促使學生養成在滿弓形成過程中的頭部后仰的重要性意識。兩人一組持球練習時,一人持球練習,一人觀察提醒“頭部后仰,下頦抬起”,強調眼睛始終要看著實心球飛行的全過程,切記整個投擲過程都不能低頭。
(2)兩人一組做徒手的后引球的“滿弓”姿勢,一人徒手練習,一人輕拉其后引的雙手,讓其體會后引的位置;或利用原地雙手頭上前擲軟式排球(足球)的練習,讓學生嘗試后引球于腦后時大小臂成不同的夾角時,與球前擲的遠度關系,并分析討論產生的原因,然后確定最佳的大小臂位置。

表1 錯誤持球方式

表2 抬頭對“滿弓”姿勢的形成
蹬地→伸膝→挺髖→收腹→鞭打→撥球等細節動作協調連貫流暢的作用過程稱之為“最后用力”。此階段是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的重要階段,如果把“形成滿弓”階段視為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的“初速度”的話,那么最后用力階段就是加速度,是能否將全身各“發力點”的力量通過各個細節動作的傳導疊加在一起,最終通過手臂將全部力量集中作用于實心球上的關鍵階段。此過程的細節動作是否協調、連貫、流暢將直接影響實心球前擲的成績。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關注最后用力的結果,而忽略了最后用力階段的各發力點連貫流暢的錯誤動作細節。練習中普遍出現一些學生不會蹬地發力,一些學生不會挺髖,一些學生最后用力不協調不流暢,一些學生只會靠手臂的力量將球投出等各細節動作脫節的現象,造成學生有力量而球擲不遠的情況發生。課堂練習中學生最后用力階段的各發力點從下至上表現為:腿部蹬地發力、腰腹發力和胸帶大臂發力等方式(表4)。
解決方法:(1)蹬地、伸膝練習,提高學生踝關節肌肉力量和膝關節蹬伸力量。可借助橡皮帶進行對抗性蹬地、挺髖練習。要求:重心由后腳移動到前腳,使重心升高。
(2)腰腹發力練習,學生可以采用兩腳平行站立,利用腰腹和手臂的力量進行原地雙手頭上前擲實心球的徒手動作,然后由輕球到重球進行練習,強調注意蹬地、收腹、投擲動作協調。要求:體會腰腹肌肉用力的感覺。
(3)胸帶大臂發力練習,先用單臂交替向前上方做鞭打動作練習,并結合蹬地、重心前移、收腹動作。如在前上方用標桿懸吊一排球,使力量連貫作用到排球上。然后再用雙臂同時進行鞭打練習,注意速度由慢到快。要求:體會收腹鞭打動作。

表3 大小臂位置與出球的角度速度關系

表4 最后用力階段各發力點
維持平衡階段是指當實心球離手后,后腿可上前一步,同時降低重心,控制身體的平衡,以防出現犯規。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容易忽略了降低重心的細節動作,使得球出手后產生向前的慣性帶動身體重心前移,極易造成腳踏進投擲區的現象。
解決方法:在投擲線后多做最后用力階段的蹬地上步降低重心的徒手動作練習,動作完成后關注腳的位置是否觸線或踏進投擲區。然后持輕球練習完整的動作,強調養成球出手后要及時降低重心以控制身體的平衡。
[1]王國成.原地雙手頭上擲實心球的技術教法 [J].體育教學,2007(2).
[2]劉杰,張繼榮.原地雙手頭上擲實心球常見的幾種錯誤及糾正方法[J].體育教學,2007(1).
[3]孫妟堯.投擲實心球的出手角度問題[J].數理天地(高中版).2004(3):45-46.
[4]王建梅.淺談如何讓實心球投得更遠[J].中國校外教育,2009(12).
[5]蘇能報.提高原地投擲實心球出手初速度的方法[J].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004.
[6]石晶.投擲項目的最后用力技術動作分析 [J].田徑,2009(3).
G633.96
B
1005-2410(2017)08-0030-03
(浙江省溫州市甌海區潘橋中學 325018)